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变电站污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11-10 12:10:0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0.03.23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IPC分类号C02F3/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污水处理装置,它包括依次相连接的预处理池和生物处理单元,预处理池连接污水来水管,生物处理单元通过电磁阀连接出水管;所述的预处理池内设置格栅片和潜水提升泵;所述的生物处理单元内设置生物填料,生物填料下方设置穿孔曝气管,穿孔曝气管与气泵相连接;所述的潜水提升泵、电磁阀和气泵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工艺流程上取消了格栅井流道和二沉池,减小了生物处理单元的体积,在建造成本、运行成本和占地指标上均明显低于现有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只需约10m2占地和6万元成本即可满足变电站污水处理要求,且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变电站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依次相连接的预处理池(2)和生物处理单元(6),预处理池(2)连接污水来水管(1),生物处理单元(6)通过电磁阀(12)连接出水管(13);所述的预处理池(2)内设置格栅片(3)和潜水提升泵(4);所述的生物处理单元(6)内设置生物填料(8),生物填料(8)下方设置穿孔曝气管(7),穿孔曝气管(7)与气泵(10)相连接;所述的潜水提升泵(4)、电磁阀(12)和气泵(10)均与控制模块(1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栅片(3)为网状格栅片,且格栅片(3)位于污水来水管(1)管道下0.5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提升泵(4)的输出端连接进水管(5),进水管(5)从生物处理单元(6)的上部出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变电站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泵(10)、电磁阀(12)和控制模块(15)均位于设备单元(9)中,设备单元(9)与生物处理单元(6)分离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变电站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泵(10)、电磁阀(12)和控制模块(15)均位于设备单元(9)中,设备单元(9)与生物处理单元(6)为一体式结构。

  说明书

  变电站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尤其涉及变电站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变电站周围大多无城市排水管网,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其污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变电站污水主要来自于站内主控楼卫生间排水及洗浴废水,其最大日污水量不超过5m3,具有日污水量小、瞬时污水量大、污水杂质少、易于处理等特点。目前在变电站广泛使用的污水处理装置大都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其整个系统由格栅、调节池、厌氧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沉淀池、清水池组成。该装置工艺流程较长,需要20多万的资金和25m2的占地,已不能满足“资源友好型、环境节约型”的变电站建设要求;另一方面,低污水量使连续流污水处理装置处于极低负荷运行状态,造成装置内微生物活性不高,出水水质波动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投资节省、占地较小的变电站污水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相连接的预处理池和生物处理单元,预处理池连接污水来水管,生物处理单元通过电磁阀连接出水管;所述的预处理池内设置格栅片和潜水提升泵;所述的生物处理单元内设置生物填料,生物填料下方设置穿孔曝气管,穿孔曝气管与气泵相连接;所述的潜水提升泵、电磁阀和气泵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所述的格栅片为网状格栅片,且格栅片位于污水来水管管道下0.5米。

  所述潜水提升泵的输出端连接进水管,进水管从生物处理单元的上部出水。

  所述的气泵、电磁阀和控制模块均位于设备单元中,设备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分离设置。

  所述的气泵、电磁阀和控制模块均位于设备单元中,设备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为一体式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处理工艺相比,在工艺流程上取消了格栅井流道和二沉池,减小了生物处理单元的体积,在建造成本、运行成本和占地指标上均明显低于现有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只需约10m2占地和6万元成本即可满足变电站污水处理要求,且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