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乙炔清净工艺中次氯酸钠废水电化学再生循环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8-11-25 13:02:5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1.04.07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IPC分类号C02F9/10; C25B1/26; C07C11/24; C02F1/66; C02F1/461; C02F1/04; C02F1/56; C07C7/00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乙炔清净工艺中次氯酸钠废水电化学再生循环的方法,主要涉及的是将多次循环的次氯酸钠废水中富集的氯化钠电解,再生成次氯酸钠并循环利用的方法。本发明将电化学法引入次氯酸钠废水处理中,实现了电石乙炔法中乙炔清净工艺的废水闭路循环,达到了零排放的目标。与以往工艺相比,节省了次氯酸钠购买、储存、运输的费用;降低了次氯酸钠在储存、运输中的安全风险;避免了溶解在次氯酸钠废水中有价值的氯化钠、次氯酸钠以及乙炔气的浪费;避免了排放含次氯酸钠、氯化钠、VCM的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安全的双赢。

  权利要求书

  1.本发明是一种乙炔清净工艺中次氯酸钠废水电化学再生循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乙炔清净系统排放的次氯酸钠废水送至气提塔,通过气提作用去除次氯酸钠废水中含有的乙炔气, 气提塔中脱除乙炔气后的次氯酸钠废水流入气提储水池;

  b.气提储水池中次氯酸钠废水经由提升泵送至冷却塔,保证经过冷却塔的次氯酸钠废水温度降低至室 温(25℃~30℃);

  c.经冷却塔降温后的次氯酸钠废水自流入冷却中和池,加入32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值至6~9, 出水流入中间水池,由提升泵将次氯酸钠废水送至混凝池;

  d.在混凝池中加入聚合硫酸铁,搅拌10min后,出水自流入絮凝池,在絮凝池中投加聚丙烯酰胺(PAM), 充分搅拌混合10min后,次氯酸钠废水自流入沉淀池,进行重力分离沉降,沉淀池中的污泥由泵输送至污 泥池,而后排放至综合处理单元进行进一步处理;

  e.沉淀后的上清液经含盐量检测,如氯化钠浓度低于0.2wt%,则输送至次氯酸钠溶液储池1,稳定水 量后,用泵送至次氯酸钠配置单元;如氯化钠浓度在0.2wt%~5wt%之间,则根据上清液中氯化钠的浓度, 将部分或全部沉淀池上清液送至电解槽电解,生成含次氯酸钠0.08wt%~2wt%的溶液,该次氯酸钠溶液送 至次氯酸钠溶液储池2稳定水量后,用泵送至次氯酸钠配置单元;剩余部分沉淀池上清液输送至次氯酸钠 溶液储池1稳定水量后,用泵送至次氯酸钠配置单元;

  f.来自次氯酸钠溶液储池1和次氯酸钠溶液储池2的两种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在次氯酸钠配制单 元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08wt%~0.12wt%的次氯酸钠溶液,进入乙炔清净系统,完成一 次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乙炔清净工艺中次氯酸钠废水电化学再生循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 所使用的冷却塔也可采用列管、盘式、板式换热器,可以是空冷或水冷,半导体制冷等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乙炔清净工艺中次氯酸钠废水电化学再生循环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当 次氯酸钠废水经步骤b中所述的冷却塔降温后,温度如大于30℃,应停止进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乙炔清净工艺中次氯酸钠废水电化学再生循环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步 骤d中,投加的聚合硫酸铁为液体溶液,铁含量>9%;投加的PAM需由干粉溶药投加,投药浓度在0.1%-0.5% 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乙炔清净工艺中次氯酸钠废水电化学再生循环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步 骤e所述的电解槽为无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为0.01~1A·cm-2,槽电压为2.5~10V,电解时间为0~6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乙炔清净工艺中次氯酸钠废水电化学再生循环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所 涉及的乙炔清净塔、气提塔、换热器、水池、反应池等容器均为常压容器。

  说明书

  一种乙炔清净工艺中次氯酸钠废水电化学再生循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乙炔清净工艺中次氯酸钠废水电化学再生循环的方法,主要涉及的是将多次循环的次氯 酸钠废水中富集的氯化钠电解,再生成次氯酸钠并循环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次氯酸钠(NaClO)溶液清净法是去除电石法生成乙炔气中硫化氢、磷化氢等杂质气体一种 最常用的方法。NaClO作清净剂的反应原理如下:

  PH3+4NaClO→HP3O4+4NaCl

  H2S+4NaClO→H2SO4+4NaCl

  该方法每年都要消耗大量一次水,同时排出几乎等量的工业废水。很多PVC生产企业为减少这种废 水的排放,在对次氯酸钠废水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后,直接回用于新鲜次氯酸钠溶液的配制。虽然这种方 法可以节省新鲜次氯酸钠溶液的使用量,但由于还是引入了新加的次氯酸钠溶液,使得乙炔清净系统必然 需要排出一定量的次氯酸钠废水。此时排出的废水由于多次进入乙炔清净系统循环,累积了大量的氯化钠 (根据循环次数,氯化钠浓度在0.2%~5%左右),使得这部分废水极难处理,且浪费了废水中可以回收利 用的氯化钠、次氯酸钠以及溶解乙炔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将电化学法引入次氯酸钠废水处理中,通过电解次氯酸钠废水中富集的氯化钠, 重新生成次氯酸钠,进而再次进入乙炔清净系统,形成封闭的循环系统,达到零排放。这种工艺操作简便, 运行成本较低,实现乙炔清净系统的零排放,有非常高的环保意义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目的的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a.将乙炔清净系统排放的次氯酸钠废水送至气提塔,通过气提作用去除次氯酸钠废水中含有的乙炔气, 气提塔中脱除乙炔气后的次氯酸钠废水流入气提储水池;

  b.气提储水池中次氯酸钠废水经由提升泵送至冷却塔,保证经过冷却塔的次氯酸钠废水温度降低至室 温(25℃~30℃);

  c.经冷却塔降温后的次氯酸钠废水自流入冷却中和池,加入32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值至6~9, 出水流入中间水池,由提升泵将次氯酸钠废水送至混凝池;

  d.在混凝池中加入聚合硫酸铁,搅拌10min后,出水自流入絮凝池,在絮凝池中投加聚丙烯酰胺(PAM), 充分搅拌混合10min后,次氯酸钠废水自流入沉淀池,进行重力分离沉降,沉淀池中的污泥由泵输送至污 泥池,而后排放至综合处理单元进行进一步处理;

  e.沉淀后的上清液经含盐量检测,如氯化钠浓度低于0.2wt%,则输送至次氯酸钠溶液储池1,稳定水 量后,用泵送至次氯酸钠配置单元;如氯化钠浓度在0.2wt%~5wt%之间,则根据上清液中氯化钠的浓度, 将部分或全部沉淀池上清液送至电解槽电解,生成含次氯酸钠0.08wt%~2wt%的溶液,该次氯酸钠溶液送 至次氯酸钠溶液储池2稳定水量后,用泵送至次氯酸钠配置单元;剩余部分沉淀池上清液输送至次氯酸钠 溶液储池1稳定水量后,用泵送至次氯酸钠配置单元;

  f.来自次氯酸钠溶液储池1和次氯酸钠溶液储池2的两种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在次氯酸钠配制单 元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08wt%~0.12wt%的次氯酸钠溶液,进入乙炔清净系统,完成一 次循环。

  所涉及的乙炔清净塔、气提塔、冷却塔、水池等容器均为常压容器;

  步骤b中,冷却塔也可采用列管、盘式、板式换热器,可以是空冷或水冷,半导体制冷等形式。当次 氯酸钠废水经步骤b中所述的冷却塔降温后,温度大于30℃的,应停止进水。

  步骤d中,投加的聚合硫酸铁为液体溶液,铁含量>9%。投加的PAM需由干粉溶药投加,投药浓度 在0.1%-0.5%范围内。

  步骤e中,所述的电解槽为无隔膜电解槽,电流密度为0.01~1A·cm-2,槽电压为2.5~10V,电解时间 为0~60min。

  本发明实现了电石乙炔法中乙炔清净工艺的废水闭路循环,达到了零排放的目标。与以往工艺相比, 节省了次氯酸钠购买、储存、运输的费用;降低了次氯酸钠在储存、运输中的安全风险;避免了溶解在次 氯酸钠废水中有价值的氯化钠、次氯酸钠以及乙炔气的浪费;以及避免了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了经 济效益和环保安全的双赢。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