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有机废水生化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12-11 21:08:5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7.11.28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3/12; C02F3/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污水进入滤池底部,处理后水从顶部流出,滤池内有三层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污水沉淀层、过滤分离层、处理水存储层,过滤分离层内充填滤料,微生物附着其上,对污水中污染物进行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所需的氧气由曝气装置提供,池内反冲洗装置起到保持生化处理所需良好环境的作用,实现了对处理设备的自动控制与管理,生物能够始终保持高活性,且滤料不易堵塞,保证了生物处理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出水达到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水进入滤池底部,处理后水从顶 部流出,滤池内有三层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污水沉淀层、过滤分离层、处 理水存储层,过滤分离层内充填滤料,微生物附着其上,对污水中污染物进 行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所需的氧气由曝气装置提供,池内反冲洗装置起到保 持生化处理所需良好环境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①生物过滤工艺: 采用粒径4-6mm的滤料,为生物的增长、附着提供了很大的表面积,实现 了对处理设备的自动控制与管理,生物与污染反应接触面积大,提高了其容 积负荷②反冲洗工艺:BOD容积负荷为1.2-2.0kg BOD/m3/d,生物能够 始终保持高活性,且滤料不易堵塞,保证了生物处理的可靠性及稳定性③ 生物过滤池:根据水量大小,生物过滤池可分支独立运行,从而降低运行费 用,如进水BOD<300mg/L,则出水BOD<30mg/L。

  说明书

  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的方法,尤其是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污水的处理,一般采用无机絮凝剂,这种处理剂由于作用效果低, 用量大,已被高分子絮凝剂取代,将生物膜处理与过滤分离工艺结合在一起的 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对主要污染源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成本低的污水处理的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水进入滤池底部,处理后水从顶 部流出,滤池内有三层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污水沉淀层、过滤分离层、处理 水存储层,过滤分离层内充填滤料,微生物附着其上,对污水中污染物进行生 化处理,生化处理所需的氧气由曝气装置提供,池内反冲洗装置起到保持生化 处理所需良好环境的作用。

  本方法将生物膜处理与过滤分离工艺结合在一起,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 效果好,出水达到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际生产中,污水进入滤池底部,处理后水从顶部流出,滤池内有三层结 构,从下至上依次为污水沉淀层、过滤分离层、处理水存储层,过滤分离层内 充填滤料,微生物附着其上,对污水中污染物进行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所需的 氧气由曝气装置提供,池内反冲洗装置起到保持生化处理所需良好环境的作用。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①生物过滤工艺:采用粒径4-6mm的滤料,为生物的增长、附着提供了很 大的表面积,实现了对处理设备的自动控制与管理,生物与污染反应接触面积 大,提高了其容积负荷;

  ②反冲洗工艺:BOD容积负荷为1.2-2.0kg BOD/m3/d,生物能够始终保持 高活性,且滤料不易堵塞,保证了生物处理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③生物过滤池:根据水量大小,生物过滤池可分支独立运行,从而降低运 行费用,如进水BOD<300mg/L,则出水BOD<30mg/L;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设备:滤料、BOD、生物过滤池;

  制备方法:

  ①生物过滤工艺:采用粒径4-6mm的滤料,为生物的增长、附着提供了很 大的表面积,实现了对处理设备的自动控制与管理,生物与污染反应接触面积 大,提高了其容积负荷;

  ②反冲洗工艺:BOD容积负荷为1.2-2.0kgBOD/m3/d,生物能够始终保 持高活性,且滤料不易堵塞,保证了生物处理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③生物过滤池:根据水量大小,生物过滤池可分支独立运行,从而降低运 行费用,如进水BOD<300mg/L,则出水BOD<30mg/L;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现了对处理设备的自动控制与管理,生物能够始终保 持高活性,且滤料不易堵塞,保证了生物处理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