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5.06.10
公开(公告)日2006.01.25
IPC分类号C02F3/32
摘要
本发明涉及环境生态工程中的生活污水的植物处理技术。用人工湿地进行生活和工业污水净化,起到非常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我国有大量人工湿地建设并用于生产,但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易堵塞,植物种类较少,净化效果不好。通过对广州周边天然湿地的调查,本发明利用引种驯化的天然生长的水生或水陆交错带的具景观和高效净化作用的植物组合,建成人工湿地植物配置,该湿地具有净化效果好,能在目前运行的任何人工湿地基质上种植;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且无恶臭,苍蝇蚊子较少,在净化环境的同时,可美化环境。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净化的人工湿地的植物配置,是利用具景观和高效净化作用的植物组合, 其特征在于包括引种驯化的薏苡、水鬼蕉、白姜花、黄苞蝎尾蕉、叠穗莎草、黄花蔺新人 工湿地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中用于生活污水净化的人工湿地的植物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湿地 植物,是来自长期引种驯化的天然生长的水生或水陆交错带的植物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活污水净化的人工湿地的植物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景 观和高效净化作用的植物组合,它能与现有各种人工湿地类型的基质、植物、微生物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活污水净化的人工湿地的植物配置,其特征在于该植物配置 可在目前的任何形式的人工湿地基质上种植。
说明书
用于生活污水净化的人工湿地植物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生态工程中的生活污水的植物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一种为处理废水而利用工程措施模拟自然湿地建造的生态系统,主要由介质、 植物和微生物构成,它主要利用系统中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的三 重协同作用,通过基质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 污水的高效净化。人工湿地的植物可吸收富集污染物,提供能量,景观美,为微生物提 供生境等而具重要作用。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大量用人工湿地进行生活和工业污水净化, 起到非常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我国也有大量人工湿地建设并用于生产,但在实际运行 中,植物种类较少,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易堵塞,降低了净化效果。当前大量用于城市 生活污水处理的植物主要有水烛(Typha angustifolia)、灯心草(Juncus effuses)、 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水葱(Schoenoplectus lacustris)、菖蒲(Acorus calamus)、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美人蕉(Canna indica)、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纸莎草(Cyperus papyrus)、水竹芋(Thafia dealbata)等。这些植物相对不太美观,而且种植时以某种 植物为单位地块种植物,种植一定时间后会引起基质堵塞,降低净化效果。对受污染的 水体进行修复,已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寻找先进实用、造价低 廉的技术迫在眉睫。由于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出水质量好,再结合景观设计,种植观赏 植物改善风景区的水质状况。其造价及运行费远低于常规处理技术。申请者通过对广州 周边天然湿地的调查,筛选了一些新的且具较好净化作用植物种类,进行驯化,并将新 植物组合与传统植物组合比较,可丰富人工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并提高植物的观赏性。因 此该本发明所提供的人工湿地植物配置,具有实用的可操作性,环保性以及发明的先进 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类成本低、效率高、易生长、 景观美的新植物组合并用于净化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
这种新植物组合的推出,是人居环境的渴求所在,也是环境保护的有力对策。可以 预计市场前景广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房地产商新开发房地产时,随即投资 配置该人工湿地植物组合,可使其环境优美并不占大量地块,房产会增值,因此需求量 大。2.已有人工湿地面临新技术改造的需求,特别是小城镇污水处理厂。3.国家开始治 理江河湖泊污染,本组合种于有关水陆交错带可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目前,随着我国经 济的发展,水污染和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顺应这种形势,各种污水处理技术包括人 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在人工湿地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 解决的问题,例如植物物种筛选和配置、工程表面板结、植物收割管理等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生活污水净化的人工湿地的新植物配置,与传统植物组合相比,这 个组合具高多样性、高成活率、耐污染、净化好、景观美、适生性广、能衍生微生物种 群的特点。可供城市各类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这些新的人工湿地植物,主要来自长期引 种驯化的天然生长的水生或水陆交错带的植物组合,是具景观和高效净化作用的植物, 它并能与现有各种人工湿地类型的基质、植物、微生物衔接,并容易繁殖和管理。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生活污水净化的人工湿地植物配置过程详细叙述如下:
1、技术特征
1)、新植物组合的主要种类
经过筛选驯化的薏苡、水鬼蕉、白姜花、黄苞蝎尾蕉、叠穗莎草、黄花蔺等植物(过去 未用于人工湿地)。这里驯化指将植物置于人工湿地污染环境中,使其逐渐适应污染环境, 不适应的植物在驯化过程中死亡。驯化后的植物重新组合即形成了新植物组合。
2)、植物组合的配置
这些植物可随意组合种植,不必象过去人工湿地植物床一般只由一种植物组成。
可用于目前在用的任何形式的人工湿地基质上种植。
2、优点
1)、通过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优化环境;
2)、使用寿命长,可长期使用,成本低,施工方便,易于种植和维护;
3)、净化效果好,能用于目前大部分的生活污水处理;
4)、能在目前运行的任何人工湿地基质上种植;
5)、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且无恶臭,苍蝇蚊子较少等。在净化环境的同时,可美化环境。
该发明实施简单易行,可先在城市居民小区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设置示范点,使居民 和有关厂家切身感受,让用户评价、推广;进一步由环保局及相关机构试点,推向市场。
3、原理
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中起关键作用,主要表现在植物根系向基质中 释放氧气,植物根系固定植物床,改变水力传导能力,创造生物共生条件,根系分泌物杀灭 病原菌以及植物的景观美学作用等方面。由于植物种类配置的不同和污水浓度的不断变化等 特性,人工湿地的各种特性与功能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影响植物的处理效果和景观效果。本 专利申请试图从植物着手,在大型人工湿地实际运行工程、人工湿地中试系统和人工湿地微 系统三个尺度上,将实验与实践相结合,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研究植物筛选、植物配置、植物 的作用、植物生长过程中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规律及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昼夜变化规律等。进而 集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工湿地植物筛选、配置和管理的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内(靠芭蕾舞团生活污水出口)生活污水处理中试系统,种植经筛选驯化 的薏苡、水鬼蕉、白姜花、黄苞蝎尾蕉、叠穗莎草、黄花蔺植物,种植总面积200m2,植物床 面积100m2。日处理生活污水量在40m3,TN、TP、CODCr、BOD5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45%、80%、 80%和85%以上,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