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5.02.04
公开(公告)日2005.08.11
IPC分类号C02F9/00
摘要
Abstract_Original: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污水處理槽之隔板結構,其污水處理槽係設有流入口及排水口以供污水排入及處理完成之污水排出,於內部設有若干隔板而形成第一處理池、第二處理池及第三處理池,並分別於隔板之上、下段相對處預設上通孔及下通口以供污水依序進入每一處理池內進行處理,每一隔板之預定處貫設若干呈相對之透孔以供若干支持裝置垂直突伸於隔板之兩側,令支持裝置之端面恰可相互貼抵於每一隔板之兩側表面形成夾持抵擋之作用;藉由上述結構,俾可提高兩隔板之強度,達到補強之目的,令隔板受污水之沖壓下具有較佳之穩固性及牢固性而不虞被毀損變形,進而可確資保持每一處理槽內之污水隔離空間,令污水之處理過程更為確實完全暨使用壽命長及減少更換維修隔板次數者。
權利要求書
一種污水處理槽之隔板結構,其污水處理槽係設有流入口及排水口以供污水排入及處理完成之污水排出,於內部設有若干隔板而形成第一處理池、第二處理池及第三處理池,並分別於隔板之下、上段相對處預設上通孔及下通口以供污水依序進入每一處理池內進行處理,其改良在於:每一隔板之預定處貫設若干呈相對之透孔以供若干支持裝置垂直突伸於隔板之兩側,令支持裝置之端面恰可相互貼抵於每一隔板之兩側表面形成夾持抵擋之作用,而可提高兩隔板之強度,達到補強之目的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污水處理槽之隔板結構,其中支持裝置係由一套接件及一頂撐件所組成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污水處理槽之隔板結構,其中支持裝置之套接件係垂直穿設突伸於隔板之透孔兩側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污水處理槽之隔板結構,其中支持裝置之頂撐件於端部(可設為一端或兩端)設有連結段可與套接件相套接組設,令每一連結段之端面恰可相互貼抵於每一隔板之兩側表面形成夾持抵擋之作用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污水處理槽之隔板結構,其中污水處理槽於槽內之相對側凸設若干ㄈ形組裝擋槽恰可供隔板之相對側壁容嵌定位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污水處理槽之隔板結構,其中污水處理槽之頂面預定貫設若干定位插孔可供隔板由上往下插置入槽內,令該隔板之頂段與定位插孔相嵌阻定位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污水處理槽之隔板結構,其中支持裝置之套接件一側可凸設一擋環貼抵於隔板之一側面,另一側突伸於隔板之另一側面而與頂撐件之連結段相互套接組設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污水處理槽之隔板結構,其中套接件與頂撐件係可設為實心或空心桿體者。
說明書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污水處理槽之隔板結構」,其利用支持裝置與隔板呈垂直頂撐之作用下,俾使每一隔板可相互受頂撐件與連結段之夾持抵擋而提高隔板之強度,令隔板受污水之沖壓下具有較佳之穩固性及牢固性而不虞被毀損變形,進而可確實保持每一處理槽內之污水隔離空間,令污水之處理過程更為確實完全者。
按,目前一般一體成型之污水處理槽(10,如化糞池),請參考第一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之立體透視圖,其係於內部黏設若干隔板(11、12)而形成第一處理池(101)、第二處理池(102)及第三處理池(103),該隔板(11、12)係具有適當之韌性而可捲繞由人孔蓋(104)置入槽內進行黏結,於槽底(13)之第一處理池(101)與第二處理池(102)間之隔板(11)下方相對處凸設一頂撐塊(14)可供隔板(11)抵靠而騰空出一相通之下通口(105),而第二處理池(102)與第三處理池(103)間之隔板(12)頂端與槽頂(15)形成鏤空狀而設一相通之上通孔(106);於使用時,污水(或排洩物)由流入口(16)流入第一處理池(101)內,並經由下通孔(105)流至第二處理池(102),再經由上通孔(106)流至第三處理池(103),最後經由排水口(17)使第三處理槽(103)內之污水排出污水處理槽(10)外者。
如上所述之習式結構,其尚有下列之缺失:(一)尤指其每一處理池(101、102、103)間之隔板(11、12)僅係以黏結之方式與污水處理槽(10)之內部相互結合,故一旦處理池(101、102、103)內之污水(或排洩物)沉積一定之量時,則會產生壓力沖撞毀損隔板(11、12),使內部之污水(或排洩物)無法確實經由每一處理槽(101、102、103)之隔離下進行處理,即令處理不完全之污水(或排洩物)由排水口(17)排出而造成河川污染及附近居民的環境衛生問題;(二)因其每一處理池(101、102、103)間之隔板(11、12)僅係以黏結之方式與污水處理槽(10)之內部相互結合,故於受壓時,則會使隔板(11、12)在無任何頂撐之設計下,則會產生扭曲變形,致使強度不夠而影響污水之處理暨使用壽命短及更換維修隔板次數頻繁者。
本創作人有鑑於上述習式之缺失,乃思及創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經驗加以設計,經多方探討並試作樣品試驗,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創作。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乃在提供一種污水處理槽之隔板結構,其利用支持裝置與隔板呈垂直頂撐之作用下,俾使每一隔板可相互受頂撐件與連結段之夾持抵擋而提高隔板之強度,令隔板受污水之沖壓下具有較佳之穩固性及牢固性而不虞被毀損變形,進而可確實保持每一處理槽內之污水隔離空間,令污水之處理過程更為確實完全者。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乃在提供一種污水處理槽之隔板結構,其利用支持裝置與隔板呈垂直頂撐之作用下,俾使隔板提高強度而不虞毀損變形,乃達使用壽命長及減少維修更換隔板之次數者。高隔板(23、24)之強度,令隔板(23、24)受污水(或排洩物)之沖壓下具有較佳之穩固性及牢固性而不虞被毀損變形,進而可確實保持每一處理池(101、102、103)內之污水(或排洩物)隔離空間,令污水之處理過程更為確實完全者。
餘下茲配合圖式,詳細說明本創作之最佳實施例如后:如第二圖所示係為本創作之立體透視圖(請同時參考第三、四圖所示),其污水(化糞)處理槽(20)係設有流入口(21)及排水口(22)以供污水排入及處理完成之污水排出,於內部設有若干隔板(23、24)而形成第一處理池(201)、第二處理池(202)及第三處理池(203),該隔板(23)係具有適當之韌性而可捲繞由人孔蓋(204)置入槽內,並分別於二隔板(23、24)之下、上段相對處預設上通孔(205)及下通口(206)以供污水依序進入每一處理池(201、202、203)內進行處理,於槽內之相對側凸設若干ㄈ形組裝擋槽(25)恰可供隔板(23、24)之相對側壁容嵌定位,於每一隔板(23、24)之預定處貫設若干呈相對之透孔(231、241)以供若干支持裝置(30第五圖所示)之套接件(31)穿設而垂直突伸於隔板(23、24)之兩側,該支持裝置(30)並設若干端部(可設為一端或兩端)具連結段(321)之頂撐件(32)與套接件(31)相套接組設,令每一連結段(321)之端面恰可相互貼抵於每一隔板(23、24)之兩側表面形成夾持抵擋之作用,而可提高兩隔板(23、24)之強度,達到補強之目的,於兩隔板(23、24)相對外側之頂撐件(32)端部係可頂撐於污水處理槽(20)之相對側壁;藉此,利用支持裝置(30)與隔板(23、24)呈垂直頂撐之作用下,俾使每一隔板(23、24)可相互受頂撐件(32)與連結段(321)之夾持抵擋而達到補強之目的,進而提
如第六圖所示係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俯視剖面圖,其中於兩隔板(23、24)相對外側之頂撐件(32)端部亦可不與污水處理槽(20)之相對側壁相頂撐者。
如第七圖所示係為本創作又一實施例之立體透視圖,其中污水處理槽(20’)之頂面預定貫設若干定位插孔(21’)分別供一隔板(23’、24’)由上往下插置入槽內,令該隔板(23’、24’)之頂段與定位插孔(21’)相嵌組定位,並分別於二隔板(23’、24’)之下、上段預設ㄩ狀上通孔(205’)及下通口(206’)以供污水依序進入每一處理池(201、202、203)內進行處理,於每一隔板(23’、24’)之預定處貫設若干呈相對之透孔(231’、241’)以供一支持裝置(30)組設者。
第八圖所示係為本創作再一實施例之局部剖面圖,其中支持裝置(30’)之套接件(31’)一側可凸設一擋環(311’)貼抵於隔板(23、24)之一側面,另一側突伸於隔板(23、24)之另一側面而與頂撐件(32’)之連結段(321’)相互套接組設,該套接件(31’)與頂撐件(32’)係可設為實心或空心桿體者。
綜上所述,本創作確實已經達於突破性之結構,而具有改良之創作內容,同時又能夠達到產業上利用性與進步性,且本創作未見之於任何刊物,亦具新穎性,當符合專利法第九十三條、第九十四條之規定,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申請,懇請 鈞局審查委員授予合法專利權,至為感禱。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一可行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