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2.07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污水处理用地埋式混合液回流罐,包括罐本体;罐本体为顶部敞口的中空筒状围壁结构;罐本体的筒身上外壁设有环状加强筋;罐本体顶部侧面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固定床生物膜处理罐,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沉淀罐;罐本体内底部安装有回流泵;罐本体顶部一侧开有回流孔;回流泵通过回流管穿过回流孔与缺氧处理罐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地埋式环状加强筋结构,增强整体结构强度,同时采用耐腐蚀材质,使回流罐经久耐用。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实用性强,便于农村污水处理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污水处理用地埋式混合液回流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本体;所述罐本体为顶部敞口的中空筒状围壁结构;所述罐本体的筒身上外壁设有环状加强筋;所述罐本体顶部侧面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固定床生物膜处理罐,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沉淀罐;所述罐本体内底部安装有回流泵;所述罐本体顶部一侧开有回流孔;所述回流泵通过回流管穿过所述回流孔与缺氧处理罐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地埋式混合液回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本体顶部侧面还设有吊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地埋式混合液回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本体底部设有支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用地埋式混合液回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本体顶部侧面还设有加强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用地埋式混合液回流罐,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加强座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筒身顶面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用地埋式混合液回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设置于所述加强座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用地埋式混合液回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孔开孔于所述加强座上。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用地埋式混合液回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侧面设置有至少两凹槽。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用地埋式混合液回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均匀间隔分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水处理用地埋式混合液回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本体的高度值大于所述罐本体的直径值。
说明书
污水处理用地埋式混合液回流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涉及污水处理用地埋式混合液回流罐。
背景技术
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为90多亿吨,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农村生活污水等分散式污染点源涉及范围广,分布零散,随机性比较强,水质水量变化幅度大,且污水成分复杂。在以往的污水处理设备上,混合液回流不采取单独的罐体,混合液水质不均匀、回流效果差、不容易控制。
特别是针对农村水处理系统中的回流罐,采用地埋式结构,目前国内用于污水处理的地埋式的罐体主要有混凝土池、玻璃钢罐、碳钢罐;其中,混凝土池因施工周期长,防腐蚀性能差,形成渗漏易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的缺点而不适合农村污水处理;玻璃钢罐因其刚性差,易变性,长期耐温性差,同时抗老化性能低,制作工艺不环保导致环境污染同时危险人体健康;碳钢罐因强度低,耐腐蚀性差,不适合地埋式农村污水处理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污水处理用地埋式混合液回流罐,采用地埋式环状加强筋结构,增强整体结构强度,同时采用耐腐蚀材质,使回流罐经久耐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污水处理用地埋式混合液回流罐,包括罐本体;所述罐本体为顶部敞口的中空筒状围壁结构;所述罐本体的筒身上外壁设有环状加强筋;所述罐本体顶部侧面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固定床生物膜处理罐,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沉淀罐;所述罐本体内底部安装有回流泵;所述罐本体顶部一侧开有回流孔;所述回流泵通过回流管穿过所述回流孔与缺氧处理罐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罐本体顶部侧面还设有吊耳。
进一步地,所述罐本体底部设有支脚。
进一步地,所述罐本体顶部侧面还设有加强座。
进一步地,两所述加强座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筒身顶面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吊耳设置于所述加强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回流孔开孔于所述加强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脚侧面设置有至少两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均匀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罐本体的高度值大于所述罐本体的直径值。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污水处理用地埋式混合液回流罐,包括罐本体;罐本体为顶部敞口的中空筒状围壁结构;罐本体的筒身上外壁设有环状加强筋;罐本体顶部侧面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固定床生物膜处理罐,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沉淀罐;罐本体内底部安装有回流泵;罐本体顶部一侧开有回流孔;回流泵通过回流管穿过回流孔与缺氧处理罐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地埋式环状加强筋结构,增强整体结构强度,同时采用耐腐蚀材质,使回流罐经久耐用。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实用性强,便于农村污水处理推广应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