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水及土壤双源热泵系统

发布时间:2019-1-7 13:17:2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4.17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IPC分类号F25B30/0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及土壤双源热泵系统,包括污水泵和水源热泵机组,所述污水泵的一端设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和所述污水泵的中间位置设有自清洗器,所述水源热泵机组设置于所述污水泵邻侧,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包括埋地管和二次泵,所述二次泵设置在水源热泵机组和埋地管的中间区域,且所述水源热泵机组一端连接冷水泵,所述冷水泵的一侧接入末端用户,该种污水及土壤双源热泵系统,具有地表水源侧和地埋管侧双热源,不但可以发挥系统各自的优势,还可以解决长期困扰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及土壤源热泵推广应用的实际问题,具有简单、稳定性高、初投资增加不大、运行费用比单一系统得以降低、节能效果更好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及土壤双源热泵系统,包括污水泵(1)和水源热泵机组(5),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泵(1)的一端设有蓄水池(10),所述蓄水池(10)和所述污水泵(1)的中间位置设有自清洗器(9),所述水源热泵机组(5)设置于所述污水泵(1)的邻侧,所述水源热泵机组(5)包括埋地管(3)和二次泵(4),所述二次泵(4)设置在水源热泵机组(5)和埋地管(3)的中间区域,且所述水源热泵机组(5)的一端连接冷水泵(6),所述冷水泵(6)的一侧接入末端用户(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及土壤双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0)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再生水入口(11)和再生水出口(12),所述蓄水池(10)内再生水引自污水处理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及土壤双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清洗器(9)的一端接入除垢器(8),且所述污水泵(1)、除垢器(8)和自清洗器(9)均属于污水侧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及土壤双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泵(1)和二次泵(4)的中间位置设有换热器(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及土壤双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泵(1)、二次泵(4)和冷水泵(6)均分别设置有两组。

  说明书

  一种污水及土壤双源热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热能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及土壤双源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地源冷热水机组是一种利用城市污水源、人工再生水源、中水源、土壤源等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冷热水系统。污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系统具有节能、环保、节水和减排温室气体等诸多优点,属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产品,无疑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大力推广这种产品和技术可使我国的能源结构更加合理。将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和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相结合的双源系统不但可以发挥系统各自的优势,还可以解决长期困扰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污水源温度波动大且流量不稳定以及土壤源热泵冬夏冷热平衡等推广应用的实际问题。该系统具有简单、稳定性高、初投资增加不大、运行费用比单一系统得以降低、节能效果更好等优点。

  然而分析发现,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具有污水源温度波动大且流量不稳定以及土壤源热泵冬夏冷热平衡等推广应用的实际问题,存在待改进的方面。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污水及土壤双源热泵系统,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及土壤双源热泵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及土壤双源热泵系统,包括污水泵和水源热泵机组,所述污水泵的一端设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和所述污水泵的中间位置设有自清洗器,所述水源热泵机组设置于所述污水泵的邻侧,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包括埋地管和二次泵,所述二次泵设置在水源热泵机组和埋地管的中间区域,且所述水源热泵机组的一端连接冷水泵,所述冷水泵的一侧接入末端用户。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池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再生水入口和再生水出口,所述蓄水池内再生水引自污水处理厂。

  进一步的,所述自清洗器的一端接入除垢器,且所述污水泵、除垢器和自清洗器均属于污水侧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泵和二次泵的中间位置设有换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泵、二次泵和冷水泵均分别设置有两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污水及土壤双源热泵系统,具有地表水源侧和地埋管侧双热源,不但可以发挥系统各自的优势,还可以解决长期困扰污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及土壤源热泵推广应用的实际问题,该系统的特征是同时具有污水源侧和地埋管侧双热源、采用污水间接换热系统,污水源种类为:城市污水、再生水、中水等。该系统具有简单、稳定性高、初投资增加不大、运行费用比单一系统得以降低、节能效果更好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