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3.12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带有活性炭吸附的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位于前端的好氧池,在好氧池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好氧池上连接有原水进水管,所述的原水进水管上设置有活性炭进口,在好氧池后设置有二沉池,二沉池上部设置有净水出口,二沉池后部设置有活性炭再生塔,二沉池底部出口上连接有通向活性炭再生塔进料口的管路,活性炭再生塔的底部具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连接有通向活性炭进口的循环管路,本实用新型中将生化和活性碳吸附集成在一个工艺单元,节省了占地面积,处理后的废水中含盐量低。
权利要求书
1.带有活性炭吸附的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位于前端的好氧池,在好氧池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好氧池上连接有原水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水进水管上设置有活性炭进口,在好氧池后设置有二沉池,二沉池上部设置有净水出口,二沉池后部设置有活性炭再生塔,二沉池底部出口上连接有通向活性炭再生塔进料口的管路,活性炭再生塔的底部具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连接有通向活性炭进口的循环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活性炭吸附的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炭再生塔的上部设置有尾气排放口,尾气排放口上连接有尾气排放管,尾气排放管连接至设置在好氧池底部的曝气装置的进气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活性炭吸附的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沉池底部竖直截面为锥形。
说明书
带有活性炭吸附的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水处理系统,特别涉及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属于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化工废水是一种高CODcr、高酚值、高氨氮且很难处理的工业有机废水,具有色度高,有机物性质稳定,可生化性差、氨氮浓度高等特点。通常的国内焦化厂普遍采用的是以传统生物脱氮处理为核心的煤化工废水工艺流程,采用AO或以上AO工艺改进后的A2/O、A/O2、O-A-O等生物脱氮处理为核心的煤化工废水处理方法,生化处理后常辅以混凝沉淀处理。然而,上述处理后的煤化工废水指标很难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中的标准,特别是CODcr和总氮等指标,为了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目前国内大多数煤化工污水处理企业改为采用的电催化氧化+电絮凝+电气浮+超滤+反渗透”的生化水深度处理工艺,通过采用电催化氧化技术和电絮凝气浮技术等作为预处理手段,再结合超滤和反渗透技术,深度处理及会用煤化工废水。该方法实际处理效果较好,超滤和反渗透技术目前日臻成熟、应用逐渐广泛。但这种工艺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流程占地面积过大、设备较多、操作复杂;特别是实际运行成本较高、废水中的盐含量较高,掺水屡有超标现象等问题。在巨大的环保压力下,焦化企业必须采取合适的处理工艺处理煤化工废水,寻求一种效果好且成本低的废水处理方法和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带有活性炭吸附的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位于前端的好氧池,在好氧池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好氧池上连接有原水进水管,所述的原水进水管上设置有活性炭进口,在好氧池后设置有二沉池,二沉池上部设置有净水出口,二沉池后部设置有活性炭再生塔,二沉池底部出口上连接有通向活性炭再生塔进料口的管路,活性炭再生塔的底部具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连接有通向活性炭进口的循环管路;进一步的,所述的活性炭再生塔的上部设置有尾气排放口,尾气排放口上连接有尾气排放管,尾气排放管连接至设置在好氧池底部的曝气装置的进气上;进一步的;所述的二沉池底部竖直截面为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将生化和活性碳吸附集成在一个工艺单元,节省了占地面积,采用活性炭系统成本不高,通过以上设备处理后,设备出水指标明显优于《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中的相关规定,与目前的电催化氧化+电絮凝+电气浮+超滤+反渗透”的生化水深度处理工艺相比,其成本低,系统设备少,操作简单,处理后的废水中含盐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