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8.15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IPC分类号B28C5/16; B28C7/04; B28C7/1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污泥回填用叶片式搅拌系统,该叶片式搅拌系统包括承重支架、支撑平台、搅拌锅、叶片式搅拌装置支架、筒仓和称量输送升降机,所述支撑平台设置在承重支架上端,在所述支撑平台上设有搅拌锅和叶片式搅拌装置支架,所述搅拌锅的上方设有筒仓、在承重支架的一侧设有称量输送升降机,在搅拌锅的一侧设有进料斗,所述叶片式搅拌装置支架上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主轴相连,在主轴上设有支轴,在所述主轴端部和支轴的端部均设有搅拌叶片,所述主轴、支轴和搅拌叶片通过搅拌锅盖上的预留孔伸入搅拌锅中。本实用新型装置增加污泥的强度,增加了混合的均匀性,为建筑污泥的处置利用提供了设备基础。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建筑污泥回填用叶片式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叶片式搅拌系统包括承重支架(1)、支撑平台(2)、搅拌锅(3)、叶片式搅拌装置支架(4)、筒仓(5)和称量输送升降机(6),所述支撑平台(2)设置在承重支架(1)上端,在所述支撑平台(2)上设有搅拌锅(3)和叶片式搅拌装置支架(4),所述搅拌锅(3)的上方设有筒仓(5)、在承重支架(1)的一侧设有称量输送升降机(6),在搅拌锅(3)的一侧设有进料斗(7),所述进料斗(7)与称量输送升降机(6)位置相对应设置,所述搅拌锅(3)的下部设有带盖出料口,搅拌锅(3)上端设有搅拌锅盖(8),所述搅拌锅盖(8)由两个可开合的半圆组成,在搅拌锅盖(8)上开设有预留孔,所述叶片式搅拌装置支架(4)上设有驱动装置(41),所述驱动装置(41)的输出端与主轴(42)相连,在主轴(42)上设有支轴(43),在所述主轴(42)端部和支轴(43)的端部均设有搅拌叶片(44),所述主轴(42)、支轴(43)和搅拌叶片(44)通过搅拌锅盖(8)上的预留孔伸入搅拌锅(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污泥回填用叶片式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轴(43)为三个,所述支轴(43)和主轴(42)之间均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污泥回填用叶片式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支轴(43)分别设置在主轴上不同的高度位置,每个支轴的长度均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污泥回填用叶片式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44)均为带有尖端部的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污泥回填用叶片式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支架(1)和支撑平台(2)为钢制或混凝土筑成。
说明书
一种建筑污泥回填用叶片式搅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污泥 处置,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污泥回填用叶片式搅拌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地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特点是,一方面,建筑污泥粘度大,普通搅拌机无法将其打散,另一特点是强度低,不能直接用于一些建筑部位的回填,给建筑污泥的回收再利用造成一定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污泥回填用叶片式搅拌系统,本实用新型装置增加污泥的强度,增加了混合的均匀性,为建筑污泥的处置利用提供了设备基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污泥回填用叶片式搅拌系统,该叶片式搅拌系统包括承重支架、支撑平台、搅拌锅、叶片式搅拌装置支架、筒仓和称量输送升降机,所述支撑平台设置在承重支架上端,在所述支撑平台上设有搅拌锅和叶片式搅拌装置支架,所述搅拌锅的上方设有筒仓、在承重支架的一侧设有称量输送升降机,在搅拌锅的一侧设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与称量输送升降机位置相对应设置,所述搅拌锅的下部设有带盖出料口,搅拌锅上端设有搅拌锅盖,所述搅拌锅盖由两个可开合的半圆组成,在搅拌锅盖上开设有预留孔,所述叶片式搅拌装置支架上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主轴相连,在主轴上设有支轴,在所述主轴端部和支轴的端部均设有搅拌叶片,所述主轴、支轴和搅拌叶片通过搅拌锅盖上的预留孔伸入搅拌锅中。
所述支轴为三个,所述支轴和主轴之间均活动连接。一方面,搅拌叶片随着主轴的转动而转动,搅拌叶片同时还随着支轴的转动而转动。
所述三个支轴分别设置在主轴上不同的高度位置,所述每个支轴的长度均不相同。保证不同位置的污泥都可被打散并保证各材料的均匀性混合。
所述搅拌叶片均为带有尖端部的叶片。
所述承重支架和支撑平台为钢制或混凝土筑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搅拌锅盖由两个可开合的半圆组成,进料时打开,搅拌时闭合防止扬尘,拌合水通过泵送方式进入搅拌锅,水泥、粉煤灰等污泥增强材料分别通过筒仓与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产生的污泥混合,通过叶片式搅拌装置保证不同位置的污泥都可被打散及各材料的均匀性混合。本实用新型搅拌系统解决了建筑工程施工产生的污泥与水泥、粉煤灰等材料的均匀混合问题,为建筑污泥的回填再利用提供了设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