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1994.07.06
公开(公告)日1995.05.03
IPC分类号C02F3/10
摘要
实用新型是对污水生物处理用填料的改进,其特征是将组成填料的板片表面制成齿状毛面。不仅可显著提高填料比表面积,一般可较同结构填料增加比表面50-70%,而且凸出的乳凸或毛齿对水中充入的气泡的切割作用,可提高氧的转移效率,以及可提高流过填料污水的紊流程度,增加污水与生物膜的接触。实用新型填料可用于各种污水的生化处理。
権利要求書
1、一种污水生化处理用填料,由塑料板片弯折组合成板状或管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片表面呈齿状毛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生化处理用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片两面均呈齿状毛面。
说明书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生化处理用填料。
污水生化处理用板状或管状填料,是由表面光滑的塑料板片加工组合而成。人们为了尽可能提高填料单位体积的比表面积,着力在填料的结构形式上下功夫,如将填料制成斜管、蜂窝、梯形等管状形式。然而通过改变填料结构形式来提高填料的比表面积将越来越困难,而且填料结构形式还往往受到制作因素的影响。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实现,能较大幅度提高单位体积比表面积的新型填料。
实用新型主要改进是通过将组成填料的板片表面加工制成具有梳齿形式的粗糙结构(齿状毛面)实现上述目的。具体说,实用新型填料,由塑料板片弯折组合成板状或管状,其特征在于所说塑料板片的表面呈齿状毛面。由于组成填料的塑料板片呈齿状毛面,使之具有比平滑的光面有更大的比表面积,由此组合成的板状或管状填料比表面积一般可以比相同结构形式的填料增加50-70%。
实用新型所述填料组成结构形式,可以是公知的板状或管状,非本实用新型发明要点。组成填料的塑料板片表面(可以是一面或双面)的齿状毛面结构,可以是将板片表面拉划加工成类似拉毛吸声墙面形式,也可以是在板片表面覆合一层如尼龙搭扣齿毛面或带乳凸的毛面,该乳凸毛面可以通过吸塑形式制得。这样使得填料附着生物膜面,由原来的光滑平面,变成由许多齿状凸起的粗糙毛面,使相同结构形式填料的比表面积可增加50-70%,甚至更多,可最大限度利用单位体积填料的比表面积,从而大大提高填料附着生物膜量,提高污水净化能力。同时,填料表面凸出的乳凸或毛刺对曝气溶入水中并 随水流动的气泡亦有切割作用,有助于气泡液膜更新,气液接触面积增大,更有利于溶气氧向污水的转移。粗糙齿状的表面,还可提高流过填料的污水的紊流度,污水紊流不仅更有利于氧的转移,而且还可提高污水与生物膜的接触面积。粗糙齿状表面还使得生物膜脱落呈交替进行,可使填料表面始终保持有较高活性的生物膜,有效避免处理效果随生物膜脱落更新而波动。所有这些,对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及效果均带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