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4.03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IPC分类号B09B1/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包括截获墙、收集井和连接管,所述截获墙为挖掘地层形成的槽孔;所述收集井位于所述截获墙中心位置,底部深度低于所述截获墙,所述收集井井壁上开设有孔口;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收集井井壁上开设的孔口延伸至所述截获墙,并通过止水条密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相比现有技术中的井群、排渗管设施,具有更优的收集功能,尤其在污水含水层为粉质粘土或粘土等透水性较差的地层时,其收集能力可达井群、排渗管等现有设施上百倍的收集能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可采用开挖回填形式完成,连接管采用预留方式,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便宜,易于产业化推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包括截获墙、收集井和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截获墙为挖掘地层形成的槽孔;所述收集井位于所述截获墙中心位置,底部深度低于所述截获墙,所述收集井井壁上开设有孔口;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收集井井壁上开设的孔口延伸至所述截获墙,并通过止水条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截获系统与垂直防渗墙系统联合使用,设置于所述垂直防渗墙系统上游3~8米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获墙宽度为40~80cm,深度为5~8m,底部设置坡向收集井坡度,其坡比为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获墙内填有粗颗粒砂卵石或砾碎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获墙内还设有一层无纺土工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井内径为2~3m,底部深度低于所述截获墙底部2~5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沿所述收集井高度方向间隔布置,间隔距离为1~2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质。
说明书
一种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业废弃地、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场、垃圾填埋场,以及地层渗透性较差、地下水渗流方向比较一致的污染场地的污水收集截获系统。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由于未能有效处理好发展经济和环保之间的矛盾,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土壤污染及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典型污染场地包括工业(化工业、矿业、冶金业)废弃地、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场地、稀土矿区等。
近年来我国日益加强对环境的治理,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越来越受各界重视,其中地下水污染及修复的技术也一并在摸索和发展中。目前在地下水污染控制工程应用中,经常采用垂直防渗体(如帷幕灌浆、泥浆墙、塑性混凝土墙等)阻隔地下水流向下游,然后在其内部设置抽水井作为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
常规的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主要由单个渗透井或井群组成,在有些工程应用中也采用辐射排渗管作为扩大其收集能力的一项措施。当地下污水含水层渗透性较差(k=10-5cm/s级别)时,这种常规的收集截获系统的收集能力极其有限。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包括截获墙、收集井和连接管,所述截获墙为挖掘地层形成的槽孔;所述收集井位于所述截获墙中心位置,底部深度低于所述截获墙,所述收集井井壁上开设有孔口;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收集井井壁上开设的孔口延伸至所述截获墙,并通过止水条密封。
其中,所述收集截获系统与垂直防渗墙系统联合使用,设置于所述垂直防渗墙系统上游3~8米处。
其中,所述截获墙宽度为40~80cm,深度为5~8m,底部设置坡向收集井坡度,其坡比为2%~5%。
其中,所述截获墙内填有粗颗粒砂卵石或砾碎石。
其中,所述截获墙内还设有一层无纺土工布。
其中,所述收集井内径为2~3m,底部深度低于所述截获墙底部2~5m。
其中,所述连接管沿所述收集井高度方向间隔布置,间隔距离为1~2m。
其中,所述连接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相比现有技术中的井群、排渗管设施,具有更优的收集功能,尤其在污水含水层为粉质粘土或粘土等透水性较差的地层时,其收集能力可达井群、排渗管等现有设施上百倍的收集能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污水收集截获系统可采用开挖回填形式完成,连接管采用预留方式,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便宜,易于产业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