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4.03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IPC分类号C02F3/02; C02F3/34; B01D5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排污口废水原位修复系统,包括排污口,还包括由钢管桩和土工膜组建的原位修复廊道,原位修复廊道按照河流流向依次设置污水收集调节区、污水处理区和污水回流区;污水收集调节区用于污水水质水量的调节;污水处理区用于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快速降解;污水回流区用于将污水回流到所述污水处理区,以增加污水处理的停留时间,使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再溢流至河道水体。该原位修复方法在不影响整个河道水生态系统的同时逐步减少入河污染物量,能够方便、快速和有效的处理在各种水体环境中的不同类型污染点源渗漏污水入河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河道排污口废水原位修复系统,包括排污口,连接排污口的原位修复廊道;
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修复廊道按照河流流向依次设置污水收集调节区、污水处理区和污水回流区;
所述污水收集调节区,用于污水水质水量的调节;
所述污水处理区,用于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快速降解;
所述污水回流区,用于将污水回流到所述污水处理区,以增加污水处理的停留时间,使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再溢流至河道水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排污口废水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回流区设有污水回流泵,所述污水回流泵与所述污水处理区内的污水回流管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河道排污口废水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区内设填料,所述填料上放置固化微生物,固化微生物用于快速降解污染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排污口废水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区还包括微纳米曝气盘、曝气风管、沉水式风机,所述微纳米曝气盘上设有曝气膜管,所述沉水式风机通过曝气风管与微纳米曝气盘上的曝气膜管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河道排污口废水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修复廊道的污水处理区上方设有栈道平板,所述栈道平板下面设有活性炭吸附区,用于吸附污水原位修复处理过程中产生臭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排污口废水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区包括活性炭吸附板,所述活性炭吸附板通过挂钩安装在栈道平板下面,所述活性炭吸附板上设有蜂窝活性炭过滤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河道排污口废水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收集调节区采用线外调节进行调节。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河道排污口废水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修复廊道设置在排污口废水排放区域外宽2-5米范围内,所述原位修复廊道高度高于河道水体常水位20-25cm。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河道排污口废水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修复廊道包括钢管柱和土工膜;所述污水收集调节区和污水处理区之间设有分格围挡,所述污水处理区和污水回流区和污水回流区之间也设有分格围挡。
10.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河道排污口废水原位修复系统进行的河道排污口废水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排污口废水排放区域外宽2-5米范围内建立原位修复廊道,原位修复廊道高度高于河道水体常水位20-25cm,原位修复廊道污水收集调节区与污水处理区与河道相隔开,河道内的水无法进入以上两个区域;
B.污水从排污口进入所述原位修复廊道的污水收集调节区,然后依靠重力作用流进所述污水处理区;
C.污水在所述污水处理区中被处理,所述污水处理区内的曝气盘增加水中溶解氧,为固化微生物提供氧气,从而快速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
D.经过处理的污水依靠重力作用流进所述污水回流区,河道内的水可以进入污水回流区,处理过的污水与河道水混合,一部分溢流进入河道内,另一部分回流至所述污水处理区,以增加污水处理的停留时间,使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再溢流至河道水体。
说明书
一种河道排污口废水原位修复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排污口废水原位修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为城市供给居民的生活用水,还要保证城市的工业用水、消防用水及绿化灌溉等。在城市的多个组成系统中,河道具有防洪排水功能、景观文化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雨水利用功能等,对城市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建设良好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对人类的发展与延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污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河道污染严重,恢复河道生态的关键前提在于外源污染的控制,随着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程的开展,有效控制了外源污染的入河排放量,然而仍然存在少量生活污水管网工程渗漏现象,渗漏污水通过雨水口排入河道,污染河道水体。渗漏污水排入河道成为河道外源污染物控制的一大治理难题。申请号为201410448889.X的用于河道水体原位修复的立体生态廊道系统及方法公开了,包括拦截单元、预处理单元、湿地单元、绿化截滤单元、反冲洗单元、排洪单元和植物控制单元,主要解决现有人工湿地需间歇运行和长期运行以后填料易堵塞的问题,适于处理受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的河道,但是该公开文件没有解决渗漏污水的问题。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河道排污口废水原位修复系统,该系统能够方便、快速和有效的处理在各种水体环境中的不同类型污染点源渗漏污水入河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排污口废水原位修复方法,该方法能够方便、快速和有效的处理在各种水体环境中的不同类型污染点源渗漏污水入河问题,而且还可以有一定的景观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河道排污口废水原位修复系统,包括排污口,还包括由钢管桩和土工膜组建的原位修复廊道,
所述原位修复廊道按照河流流向依次设置污水收集调节区、污水处理区和污水回流区;
所述污水收集调节区,用于污水水质水量的调节;
所述污水处理区,用于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快速降解;
所述污水回流区,用于将污水回流到所述污水处理区,以增加污水处理的停留时间,使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再溢流至河道水体。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回流区设有污水回流泵,所述污水回流泵与所述污水处理区内的污水回流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处理区内设填料,所述填料设置在所述原位修复廊道污水处理区上方的栈道下,所述填料上放置固化微生物,固化微生物用于快速降解污染物。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处理区还包括微纳米曝气盘、曝气风管、沉水式风机,所述微纳米曝气盘上设有曝气膜管,所述沉水式风机通过曝气风管与微纳米曝气盘上的曝气膜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原位修复廊道的污水处理区上方设有栈道平板,所述污水处理区和栈道平板之间设有活性炭吸附区,用于吸附污水原位修复处理过程中产生臭气。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炭吸附区包括活性炭吸附板,所述活性炭吸附板上设有蜂窝活性炭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收集调节区采用线外调节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原位修复廊道设置在排污口废水排放区域外宽2-5米范围内,所述原位修复廊道高度高于河道水体常水位20-25cm。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收集调节区和污水处理区之间设有分格围挡,所述污水处理区和污水回流区和污水回流区之间也设有分格围挡。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河道排污口废水原位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排污口废水排放区域外宽2-5米范围内建立原位修复廊道,原位修复廊道高度高于河道水体常水位20-25cm,原位修复廊道污水收集调节区与污水处理区与河道相隔开,河道内的水无法进入以上两个区域;
B.污水从排污口进入所述原位修复廊道的污水收集调节区,然后依靠重力作用流进所述污水处理区;
C.污水在所述污水处理区中被处理,所述污水处理区内的曝气盘增加水中溶解氧,为固化微生物提供氧气,从而快速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
D.经过处理的污水依靠重力作用流进所述污水回流区,河道内的水可以进入污水回流区,处理过的污水与河道水混合,一部分溢流进入河道内,另一部分回流至所述污水处理区,以增加污水处理的停留时间,使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再溢流至河道水体。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河道排污口废水原位修复系统,通过设置污水收集调节区,污水的水质水量可以得到调节,使得不同时间不同来源的污水进行混合时流出水质比较均匀,有利于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通过设置污水处理区,可以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快速降解,防止其污染河道原有的水;通过设置污水回流区,可以将污水回流到污水处理区,增加污水处理的停留时间,使污水处理的更彻底。本发明利用废水截流廊道收集技术可将排污口渗漏污水在河道内进行原位修复治理,该原位修复方法在不影响整个河道水生态系统的同时逐步减少入河污染物量,能够方便、快速和有效的处理在各种水体环境中的不同类型污染源渗漏污水入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