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7.06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3/34; C02F101/1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膜法点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箱体中设置有相互隔开的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MBR膜区和设备间,预缺氧区与厌氧区相通,厌氧区与缺氧区相通,缺氧区与好氧区相通,好氧区与MBR膜区相通,好氧区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路,设备间中设置有与曝气管路相连通的风机;好氧区与缺氧区通过硝化液回流管连通,硝化液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一回流泵;MBR膜区与预缺氧区通过污泥回流管连通,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二回流泵;污水调节池中设置有通过进水管分别与预缺氧区、厌氧区连通的提升泵;MBR膜区设置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膜法点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有效降低了生活污水处理的能源消耗,并大大提高了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膜法点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中设置有相互隔开的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MBR膜区和设备间,所述预缺氧区与所述厌氧区相通,所述厌氧区与所述缺氧区相通,所述缺氧区与所述好氧区相通,所述好氧区与所述MBR膜区相通,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路,所述设备间中设置有与所述曝气管路相连通的风机;所述好氧区与所述缺氧区通过硝化液回流管连通,所述硝化液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一回流泵;所述MBR膜区与所述预缺氧区通过污泥回流管连通,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二回流泵;所述污水调节池中设置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通过进水管分别与所述预缺氧区、厌氧区连通;所述MBR膜区设置有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法点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所述硝化液回流管和所述污泥回流管上均设置有流量变送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膜法点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区中设置有液位变送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法点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产水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法点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中均设置有活性污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法点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集装箱,所述厌氧区与所述预缺氧区之间、所述厌氧区和预缺氧区与所述缺氧区之间、所述缺氧区与所述好氧区之间、所述MBR膜区和设备间与所述好氧区之间、所述MBR膜区与设备间之间均设置有涂有防腐材料的波纹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膜法点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位于所述预缺氧区上方,所述MBR膜区位于所述设备间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法点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的顶部与所述缺氧区的顶部连通,所述缺氧区的底部与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连通,所述好氧区的顶部与所述MBR膜区的顶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法点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区中设置有含支撑层的MBR膜,所述MBR膜的材料为聚偏氟乙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法点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缺氧区、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所述好氧区及所述MBR膜区的体积之比为1:1.75:5.75:11.97:3.95,所述预缺氧区和所述厌氧区的进水流量比为1:3。
说明书
一种膜法点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膜法点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人类的经济活动始终伴随着对环境的影响。自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以及1953-1956年日本水俣病开始,环境问题逐步走向了公众的视野。而生活污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便是导致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活污水是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来源是人类粪便和洗涤废水。经调查发现,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为150-400升,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有机碳、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易生恶臭物质。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电耗过高,且不能够充分去除生活污水中的磷等物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膜法点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降低生活污水处理的能源消耗,并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法点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中设置有相互隔开的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MBR膜区和设备间,所述预缺氧区与所述厌氧区相通,所述厌氧区与所述缺氧区相通,所述缺氧区与所述好氧区相通,所述好氧区与所述MBR膜区相通,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路,所述设备间中设置有与所述曝气管路相连通的风机;所述好氧区与所述缺氧区通过硝化液回流管连通,所述硝化液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一回流泵;所述MBR膜区与所述预缺氧区通过污泥回流管连通,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二回流泵;所述污水调节池中设置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通过进水管分别与所述预缺氧区、厌氧区连通;所述MBR膜区设置有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进水管、所述硝化液回流管和所述污泥回流管上均设置有流量变送器。
优选地,所述MBR膜区中设置有液位变送器。
优选地,所述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产水泵。
优选地,所述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中均设置有活性污泥。
优选地,所述箱体为集装箱,所述厌氧区与所述预缺氧区之间、所述厌氧区和预缺氧区与所述缺氧区之间、所述缺氧区与所述好氧区之间、所述MBR膜区和设备间与所述好氧区之间、所述MBR膜区与设备间之间均设置有涂有防腐材料的波纹板。
优选地,所述厌氧区位于所述预缺氧区上方,所述MBR膜区位于所述设备间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厌氧区的顶部与所述缺氧区的顶部连通,所述缺氧区的底部与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连通,所述好氧区的顶部与所述MBR膜区的顶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MBR膜区中设置有含支撑层的MBR膜,所述MBR膜的材料为聚偏氟乙烯。
优选地,所述预缺氧区、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所述好氧区及所述MBR膜区的体积之比为1:1.75:5.75:11.97:3.95,所述预缺氧区和所述厌氧区的进水流量比为1:3。
本实用新型膜法点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膜法点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有效降低了生活污水处理的能源消耗,并大大提高了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效果。本实用新型膜法点源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利用高效技术的有机集成和精确地设计,突破了现有技术中生活污水处理总磷不达标和电耗过高等问题,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