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及其实践方法

发布时间:2019-4-9 9:17:0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及其实践方法,包括配水模块、A2O模块、后处理模块和电控系统,循环水罐内中的自来水经水循环水泵输送至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再经水循环水泵内循环均匀混合待处理污水源,然后经蠕动泵输送至厌氧池,厌氧池污水溢流至第一缺氧池,再溢流至第一好氧池,然后溢流至第二缺氧池、二沉池,第二缺氧池内的污水溢流至第二好氧池,然后溢流至二沉池,最后清水溢流至加药池处理排放,污泥气提至污泥浓缩池浓缩后排放,本发明帮助学生掌握污水生化处理工艺相关知识,掌握生活污水各处理工序的基本原理,提升对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设计、搭建、调试及控制运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权利要求书

  1.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水模块、A2O模块、后处理模块和电控系统;

  所述配水模块包括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旋涡气泵和蠕动泵,所述旋涡气泵的出气口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进气口,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连通循环水罐的进气口,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的进水口均连通自来水上水管道,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的出料口连通蠕动泵的进料口;

  所述A2O模块包括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和第一好氧池,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的进气口均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的进水口均连通自来水上水管道,厌氧池的进料口连通蠕动泵的出料口,厌氧池的出料口连通第一缺氧池的进料口,第一缺氧池的出料口连通第一好氧池的进料口;

  所述后处理模块包括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二沉池、加药池和污泥浓缩池,所述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的进气口均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所述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二沉池、加药池、污泥浓缩池的进水口均连通自来水上水管道,第二缺氧池的进料口连通第一好氧池的出料口,第二缺氧池的出料口连通第二好氧池的进料口,第二好氧池的出料口连通二沉池的进料口,二沉池的进料口还连通第一好氧池的出料口,二沉池的出料口连通加药池的进料口,二沉池内部设置有第一气提装置,第一气提装置的进气口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第一气提装置的出料口连通污泥浓缩池的进料口;

  所述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二沉池、加药池、污泥浓缩池的排污口均连通排污管道;

  上述连接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电控系统包括控制器和触控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上均设置有循环水泵,各个循环水泵的进口、出口分别连通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的出液口、进液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罐的进液口还连通自来水上水管道,且循环水罐的进液口与自来水上水管道之间设置第一流量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加药池的内部均设置有搅拌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的内部分别设置第二气提装置、第三气提装置,第二气提装置、第三气提装置的进气口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第二气提装置、第三气提装置的出料口分别连通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的第一进液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内部还设置有第四气提装置,第四气提装置的进气口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第四气提装置的出料口连通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的第二进液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提装置、第三气提装置、第四气提装置的出料口连接管路上分别设置第二流量计、第三流量计、第四流量计。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的实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进行配水实践操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1)根据实践要求,通过触控屏手动设定控制系统循环水罐的液位上限、位差,并设定循环水罐温度上限、温差;

  1.2)向循环水罐内上水,待循环水罐的液位升至实践要求水位时,启动循环水罐上的循环水泵并维持运行状态,备用;

  1.3)启动漩涡气泵并调节漩涡气泵出风量,然后向循环水罐内补充空气,曝气去除循环水罐内水中的ClO-离子,备用;

  1.4)将循环水罐内的自来水经水循环水泵输送至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按照实践要求分别向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中加入设定比例的葡萄糖或面粉糊作为碳源,加入尿素作为氮源,加入磷酸二氢钾作为磷源;

  1.5)启动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上的循环水泵,使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中物料均匀混合,待处理污水源使用;

  1.6)启动蠕动泵,将第一配水池内的物料经蠕动泵输送至厌氧池,待第一配水池液位下降到实践要求液位时停止输送;

  1.7)第二配水池内的物料经蠕动泵输送至厌氧池,待第二配水池液位下降到实践要求液位时停止输送;

  2)进行A2O实践操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1)开启厌氧池内的搅拌器并设定转速为30±5rpm,搅拌至厌氧池内的物料无漩涡无气泡,并保持厌氧池内的搅拌器持续运作;

  2.2)将厌氧池内的物料溢流至第一缺氧池内,开启第一缺氧池内的搅拌器并设定转速为30±5rpm,搅拌至第一缺氧池内的物料无漩涡无气泡,并保持第一缺氧池内的搅拌器持续运作;

  2.3)向第一缺氧池内充入空气,并控制第一缺氧池内溶解氧含量在0.2-0.5mg/L范围内;

  2.4)将第一缺氧池内的物料溢流至第一好氧池内,向第一好氧池内充入空气,充分曝气,使第一好氧池溶解氧含量在2-3mg/L范围内;

  2.5)将第一好氧池内的物料溢流至第二缺氧池、二沉池;

  3)进行后处理实践操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1)开启第二缺氧池内的搅拌器并设定转速为30±5rpm,搅拌至第二缺氧池内的物料无漩涡无气泡,并保持第二缺氧池内的搅拌器持续运作;

  3.2)向第二缺氧池内充入空气,并控制第二缺氧池内溶解氧含量在0.2-0.5mg/L范围内;

  3.3)将第二缺氧池内的物料溢流至第二好氧池,向第二好氧池内充入空气,充分曝气,使第二好氧池溶解氧含量在2-3mg/L范围内;

  3.4)将第二好氧池内的物料溢流至二沉池;

  3.5)二沉池内的上层液体溢流至加药池,并对加药池内的液体取样检测,合格后加药处理,排放至排污管道;

  3.6)将第一气提装置将二沉池内的底层物料送入污泥浓缩池,在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后,排放至排污管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通过第二气提装置使厌氧池与第一缺氧池之间进行外回流,此回流作为UCT工艺执行;通过第三气提装置使第一缺氧池与第一好氧池之间进行外回流,此回流作为A2O工艺执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通过第四气提装置将二沉池内的物料回流至厌氧池,此回流作为A2O工艺执行;通过第四气提装置将二沉池内的物料回流至第一缺氧池,此回流作为UCT工艺执行。

  说明书

  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及其实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及其实践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水污染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污染程度仍处于相当高的水平。我国生活污水处理行业发展面临的现状:污水处理设备相对落后,缺乏创新能力;污水处理工艺较为单一,科研开发能力不足;污水处理行业人才匮乏,缺乏人才培养途径。因此,针对目前我国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急需设置生活污水处理的实践过程生产线,来培养学生对于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备的创新研发能力。

  所以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及其实践方法。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包括配水模块、A2O模块、后处理模块和电控系统;所述配水模块包括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旋涡气泵和蠕动泵,所述旋涡气泵的出气口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进气口,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连通循环水罐的进气口,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的进水口均连通自来水上水管道,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的出料口连通蠕动泵的进料口;所述A2O模块包括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和第一好氧池,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的进气口均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的进水口均连通自来水上水管道,厌氧池的进料口连通蠕动泵的出料口,厌氧池的出料口连通第一缺氧池的进料口,第一缺氧池的出料口连通第一好氧池的进料口;所述后处理模块包括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二沉池、加药池和污泥浓缩池,所述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的进气口均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所述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二沉池、加药池、污泥浓缩池的进水口均连通自来水上水管道,第二缺氧池的进料口连通第一好氧池的出料口,第二缺氧池的出料口连通第二好氧池的进料口,第二好氧池的出料口连通二沉池的进料口,二沉池的进料口还连通第一好氧池的出料口,二沉池的出料口连通加药池的进料口,二沉池内部设置有第一气提装置,第一气提装置的进气口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第一气提装置的出料口连通污泥浓缩池的进料口;所述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二沉池、加药池、污泥浓缩池的排污口均连通排污管道,上述连接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电控系统包括控制器和触控屏。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上均设置有循环水泵,各个循环水泵的进口、出口分别连通循环水罐、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的出液口、进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罐的进液口还连通自来水上水管道,且循环水罐的进液口与自来水上水管道之间设置第一流量计。

  进一步的,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加药池的内部均设置有搅拌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的内部分别设置第二气提装置、第三气提装置,第二气提装置、第三气提装置的进气口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第二气提装置、第三气提装置的出料口分别连通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的第一进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二沉池内部还设置有第四气提装置,第四气提装置的进气口连通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口,第四气提装置的出料口连通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的第二进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提装置、第三气提装置、第四气提装置的出料口连接管路上分别设置第二流量计、第三流量计、第四流量计。

  利用所述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的实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进行配水实践操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1)根据实践要求,通过触控屏手动设定控制系统循环水罐的液位上限、位差,并设定循环水罐温度上限、温差;

  1.2)向循环水罐内上水,待循环水罐的液位升至实践要求水位时,启动循环水罐上的循环水泵并维持运行状态,备用;

  1.3)启动漩涡气泵并调节漩涡气泵出风量,然后向循环水罐内补充空气,曝气去除循环水罐内水中的ClO-离子,备用;

  1.4)将循环水罐内的自来水经水循环水泵输送至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按照实践要求分别向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中加入设定比例的葡萄糖或面粉糊作为碳源,加入尿素作为氮源,加入磷酸二氢钾作为磷源;

  1.5)启动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上的循环水泵,使第一配水池、第二配水池中物料均匀混合,待处理污水源使用;

  1.6)启动蠕动泵,将第一配水池内的物料经蠕动泵输送至厌氧池,待第一配水池液位下降到实践要求液位时停止输送;

  1.7)第二配水池内的物料经蠕动泵输送至厌氧池,待第二配水池液位下降到实践要求液位时停止输送;

  2)进行A2O实践操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1)开启厌氧池内的搅拌器并设定转速为30±5rpm,搅拌至厌氧池内的物料无漩涡无气泡,并保持厌氧池内的搅拌器持续运作;

  2.2)将厌氧池内的物料溢流至第一缺氧池内,开启第一缺氧池内的搅拌器并设定转速为30±5rpm,搅拌至第一缺氧池内的物料无漩涡无气泡,并保持第一缺氧池内的搅拌器持续运作;

  2.3)向第一缺氧池内充入空气,并控制第一缺氧池内溶解氧含量在0.2-0.5mg/L范围内;

  2.4)将第一缺氧池内的物料溢流至第一好氧池内,向第一好氧池内充入空气,充分曝气,使第一好氧池溶解氧含量在2-3mg/L范围内;

  2.5)将第一好氧池内的物料溢流至第二缺氧池、二沉池;

  3)进行后处理实践操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1)开启第二缺氧池内的搅拌器并设定转速为30±5rpm,搅拌至第二缺氧池内的物料无漩涡无气泡,并保持第二缺氧池内的搅拌器持续运作;

  3.2)向第二缺氧池内充入空气,并控制第二缺氧池内溶解氧含量在0.2-0.5mg/L范围内;

  3.3)将第二缺氧池内的物料溢流至第二好氧池,向第二好氧池内充入空气,充分曝气,使第二好氧池溶解氧含量在2-3mg/L范围内;

  3.4)将第二好氧池内的物料溢流至二沉池;

  3.5)二沉池内的上层液体溢流至加药池,并对加药池内的液体取样检测,合格后加药处理,排放至排污管道;

  3.6)将第一气提装置将二沉池内的底层物料送入污泥浓缩池,在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后,排放至排污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通过第二气提装置使厌氧池与第一缺氧池之间进行外回流,此回流作为UCT工艺执行;通过第三气提装置使第一缺氧池与第一好氧池之间进行外回流,此回流作为A2O工艺执行。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通过第四气提装置将二沉池内的物料回流至厌氧池,此回流作为A2O工艺执行;通过第四气提装置将二沉池内的物料回流至第一缺氧池,此回流作为UCT工艺执行。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计配水模块、A2O模块、后处理模块来来对水处理生产线进行教学实践,可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污水生化处理工艺相关知识,掌握生活污水各处理工序的基本原理,增强学生对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指标控制能力,提升对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设计、搭建、调试及控制运行的能力;

  2.通过电控系统更方便地控制各个电控器件的运行,学生通过在触控屏的操作控制各电控器件启闭和转速调节,可以实现整个动力设备的集中化控制,大大提高了实践工作效率;

  3.本发明污水处理生产线教学实践装置中各个模块内的容器、罐体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便于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且各模块之间和管路之间可以自由拆装组合,进行开放性实验研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