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1.12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IPC分类号B01F1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体,所述处理箱体内壁体中设置有混搅腔,所述混搅腔内顶壁内左右延伸设置有燕尾腔,所述燕尾腔中滑动配合安装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中螺纹配合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右侧延伸末端与所述燕尾腔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螺纹杆左侧延伸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外表面固设于所述燕尾腔左侧内壁内,所述燕尾块底部端面固定安装有装载座,所述装载座内壁体中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转动配合安装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开口朝上设置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后侧内壁内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体内壁体中设置有混搅腔,所述混搅腔内顶壁内左右延伸设置有燕尾腔,所述燕尾腔中滑动配合安装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中螺纹配合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右侧延伸末端与所述燕尾腔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螺纹杆左侧延伸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外表面固设于所述燕尾腔左侧内壁内,所述驱动第一电机外侧设有护托装置,所述护托装置包括抗振垫与散热翅片,所述燕尾块底部端面固定安装有装载座,所述装载座内壁体中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转动配合安装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开口朝上设置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后侧内壁内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前端部的输出轴伸入所述所述传动腔中且固定安装有曲柄,所述曲柄远离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转动配合安装有连杆,所述曲柄前端的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侧相互啮合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顶壁,所述传动腔内底壁内固定安装有混搅轴,所述混搅轴向下延伸并穿出所述装载座底部端面外且与所述装载座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混搅轴内壁体中上下延伸设置有伸缩腔,所述伸缩腔中滑动配合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腔顶部连通设有穿出所述混搅轴顶部端面外的第一开口槽,所述伸缩腔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多组穿出所述混搅轴左右两侧端面外的第二开口槽,所述连杆伸入所述第一开口槽中且与所述伸缩杆顶部端面铰接配合连接,所述伸缩杆左右两侧端面的所述第二开口槽中铰接配合安装有伸出所述第二开口槽外的混搅页片,所述混搅页片中左右延伸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中滑动配合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第二开口槽前后端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体左侧端面上侧处固定安装有加料箱,所述加料箱开口朝上设置有加料腔,所述加料腔与所述混搅腔之间连通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左高右低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搅腔左侧底壁向左延伸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中安装有第一开关阀,所述混搅腔右侧底壁向右延伸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中安装有第二开关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振垫设置在所述驱动第一电机的上端和下端且与所述驱动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翅片设置在所述驱动第一电机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驱动第一电机的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翅片的上端和下端均与所述抗振垫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第一电机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多组所述散热翅片。
说明书
一种新型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需要对污水进行加药混合,加药后需要将药剂与污水进行搅和,从而使药剂和污水快速混合,传统的污水混合搅拌设备结构简单,不能自动控制调节,存在搅拌死角,进而不能够进行污水的深度均匀搅拌工作,大大影响了搅拌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体,所述处理箱体内壁体中设置有混搅腔,所述混搅腔内顶壁内左右延伸设置有燕尾腔,所述燕尾腔中滑动配合安装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中螺纹配合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右侧延伸末端与所述燕尾腔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螺纹杆左侧延伸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外表面固设于所述燕尾腔左侧内壁内,所述驱动第一电机外侧设有护托装置,所述护托装置包括抗振垫与散热翅片,所述燕尾块底部端面固定安装有装载座,所述装载座内壁体中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转动配合安装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开口朝上设置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后侧内壁内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前端部的输出轴伸入所述所述传动腔中且固定安装有曲柄,所述曲柄远离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转动配合安装有连杆,所述曲柄前端的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侧相互啮合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顶壁,所述传动腔内底壁内固定安装有混搅轴,所述混搅轴向下延伸并穿出所述装载座底部端面外且与所述装载座转动配合连接,所述混搅轴内壁体中上下延伸设置有伸缩腔,所述伸缩腔中滑动配合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腔顶部连通设有穿出所述混搅轴顶部端面外的第一开口槽,所述伸缩腔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多组穿出所述混搅轴左右两侧端面外的第二开口槽,所述连杆伸入所述第一开口槽中且与所述伸缩杆顶部端面铰接配合连接,所述伸缩杆左右两侧端面的所述第二开口槽中铰接配合安装有伸出所述第二开口槽外的混搅页片,所述混搅页片中左右延伸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中滑动配合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第二开口槽前后端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处理箱体左侧端面上侧处固定安装有加料箱,所述加料箱开口朝上设置有加料腔,所述加料腔与所述混搅腔之间连通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左高右低设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混搅腔左侧底壁向左延伸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中安装有第一开关阀,所述混搅腔右侧底壁向右延伸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中安装有第二开关阀。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抗振垫设置在所述驱动第一电机的上端和下端且与所述驱动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翅片设置在所述驱动第一电机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驱动第一电机的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翅片的上端和下端均与所述抗振垫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第一电机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多组所述散热翅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处理箱体内壁体中设置有混搅腔,混搅腔内顶壁内左右延伸设置有燕尾腔,燕尾腔中滑动配合安装有燕尾块,燕尾块中螺纹配合安装有螺纹杆,螺纹杆右侧延伸末端与燕尾腔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螺纹杆左侧延伸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外表面固设于燕尾腔左侧内壁内,燕尾块底部端面固定安装有装载座,装载座内壁体中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中转动配合安装有旋转座,旋转座开口朝上设置有传动腔,传动腔后侧内壁内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前端部的输出轴伸入传动腔中且固定安装有曲柄,曲柄远离第二电机输出轴的一端转动配合安装有连杆,曲柄前端的第二电机输出轴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上侧相互啮合设置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固定安装于容纳腔内顶壁,传动腔内底壁内固定安装有混搅轴,混搅轴向下延伸并穿出装载座底部端面外且与装载座转动配合连接,混搅轴内壁体中上下延伸设置有伸缩腔,伸缩腔中滑动配合安装有伸缩杆,伸缩腔顶部连通设有穿出混搅轴顶部端面外的第一开口槽,伸缩腔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多组穿出混搅轴左右两侧端面外的第二开口槽,连杆伸入第一开口槽中且与伸缩杆顶部端面铰接配合连接,伸缩杆左右两侧端面的第二开口槽中铰接配合安装有伸出第二开口槽外的混搅页片,混搅页片中左右延伸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中滑动配合安装有限位杆,限位杆与第二开口槽前后端面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混搅页片在对污水转动搅拌的同时可左右来回运动,大大增加了污水处理范围,同时,混搅页片可进行上下摆动,有效增加了污水处理效果,增加了污水与药剂混合均匀性,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质量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