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9.10.16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IPC分类号C02F11/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流态污泥的人工湿地系统,从左至右依次为布水系统、人工湿地和集水渠,所述人工湿地系统整体上为以布水系统为短边、以集水渠为长边的梯形,污水从布水系统流经人工湿地到达集水渠。本发明的湿地为等腰梯形结构,污水从等腰梯形的短边流进,长边流出,此设计适合处理含水率高的污泥,有效控制污泥流速,此设计适合应用在农村污泥处理和自带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小区污泥处理,可以减轻农村或小区污泥处理的负担。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处理流态污泥的人工湿地系统,从左至右依次为布水系统、人工湿地和集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系统整体上为以布水系统为短边、以集水渠为长边的梯形,污水从布水系统流经人工湿地到达集水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系统为等腰梯形,长轴的中轴线和短轴的中轴线长度比小于等于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系统采用进水穿孔布水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从下至上依次为第一粗砂层、第二粗砂层、碎石层、细碎石层、第三粗砂层和植被土层,其中,第一粗砂层砂粒直径为80-100cm,第二粗砂层砂粒直径为50-80cm,碎石层碎石直径为30-50cm,细碎石层碎石直径为5-10cm,第三粗砂层的砂粒直径为50-9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土层水生植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粗砂层的厚度为10-15cm;第二粗砂层的厚度为10-15m;碎石层的厚度为15-20cm;细碎石层的厚度为15-20cm;第三粗砂层的厚度为15-20c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的底部和四周设有工业土工膜,密度为700g/m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碎石层设有集水管,集水管通向集水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水管上设有朝上开设的通孔,集水管垂直于污水流向铺设。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粗砂层垂直于污水流向铺设有若干穿孔排泥管,在所述穿孔排泥管的一侧端点处连接排泥总管,排泥总管通向人工湿地外部,所述穿孔排泥管斜向下45°的位置设有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穿孔排泥管彼此平行铺设。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粗砂层铺设反冲洗装置,所述反冲洗装置由反冲洗支管和反冲洗主管组成,所述反冲洗支管垂直于污水流向并排铺设,所述反冲洗主管与各反冲洗支管垂直连接并延伸至集水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装置设置在人工湿地近集水渠侧的后半段,数量为2-3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冲洗总管集水渠一端设有控制阀门,各反冲洗支管间隔0.5-0.8m铺设,在反冲洗支管两端设置回止阀。
说明书
一种处理流态污泥的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处理流态污泥的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处理流态污泥的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加快和对环保要求的逐渐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和处理能力逐年增加,产生的剩余污泥量也日益增加。大量污泥尚未得到有效、安全地处理和处置,已成为影响农村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和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污水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和污水处理效益的发挥。由于农村地区污水处理量小,污泥产生量小、农用消耗快,使用专门的污泥处理装置是不现实的。而人工湿地处理污泥技术作为土地利用的一种,能够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资源化处理,非常适合用于我国农村地区及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现有技术中的污泥处理湿地系统并没有从湿地结构的改进上出发解决污水流速控制的问题。因此,开发设计出一种能够更加有效处理农村或小型社区产生的流态污泥的人工湿地强化系统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农村地区及中小城镇制造出的流态污泥,并能够有效水泥分离、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人工湿地系统。
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处理流态污泥的人工湿地系统,从左至右依次为布水系统、人工湿地和集水渠,所述人工湿地系统整体上为以布水系统为短边、以集水渠为长边的梯形,污水从布水系统流经人工湿地到达集水渠。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湿地系统为等腰梯形,长轴的中轴线和短轴的中轴线长度比小于等于2:1。
进一步地,所述布水系统采用进水穿孔布水墙。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湿地从下至上依次为第一粗砂层、第二粗砂层、碎石层、细碎石层、第三粗砂层和植被土层,其中,第一粗砂层砂粒直径为80-100cm,第二粗砂层砂粒直径为50-80cm,碎石层碎石直径为30-50cm,细碎石层碎石直径为5-10cm,第三粗砂层的砂粒直径为50-90cm。
进一步地,所述植被土层水生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粗砂层的厚度为10-15cm;第二粗砂层的厚度为10-15m;碎石层的厚度为15-20cm;细碎石层的厚度为15-20cm;第三粗砂层的厚度为15-20cm。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湿地的底部和四周设有工业土工膜,密度为700g/m2。
进一步地,在所述碎石层设有集水管,集水管通向集水渠。
进一步地,在所述集水管上设有朝上开设的通孔,集水管垂直于污水流向铺设。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粗砂层垂直于污水流向铺设有若干穿孔排泥管,在所述穿孔排泥管的一侧端点处连接排泥总管,排泥总管通向人工湿地外部,所述穿孔排泥管斜向下45°的位置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穿孔排泥管彼此平行铺设。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粗砂层铺设反冲洗装置,所述反冲洗装置由反冲洗支管和反冲洗主管组成,所述反冲洗支管垂直于污水流向并排铺设,所述反冲洗主管与各反冲洗支管垂直连接并延伸至集水池。
进一步地,所述反冲洗装置设置在人工湿地近集水渠侧的后半段,数量为2-3组。
进一步地,在所述反冲洗总管集水渠一端设有控制阀门,各反冲洗支管间隔0.5-0.8m铺设,在反冲洗支管两端设置回止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对传统的湿地进行结构改进,能处理含水率高于95%的污泥,既能使污泥脱水、泥水分离,又能降解污泥中的有机污染物,达到污泥生态处理的效果;
2、本发明在湿地底部设置排泥结构,能有效排除系统中沉降的污泥,防止湿地基质堵塞,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3、本发明在湿地填料层设置反冲洗系统,能进一步清洗湿地填料上附着的污泥以及脱落的生物膜等,有效防止填料堵塞,延长湿地使用寿命;
4、本发明的湿地为等腰梯形结构,污水从等腰梯形的短边流进,长边流出,此设计适合处理含水率高的污泥,有效控制污泥流速,此设计适合应用在农村污泥处理和自带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小区污泥处理,可以减轻农村或小区污泥处理的负担。(发明人于田田;佟镇;陈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