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总氮废水处理设备

发布时间:2020-12-9 10:26:5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20.10.02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3/02; C02F3/00; C02F101/16

摘要

本公开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本公开提供一种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废水处理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的一种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废水依次流经一级好氧池、一级缺氧池、二级好氧池、二级缺氧池以及沉淀池,一级缺氧池内的一部分液体回流至一级好氧池,二级缺氧池内的一部分液体回流至二级好氧池,沉淀池内的一部分液体分别回流至一级好氧池、二级好氧池。本方案利用内循环与外循环配合的方案对废水进行相应处理,经过相应处理后的废水可以再次回收利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

2.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一级好氧池(1)、一级缺氧池(2),其特征在于:该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二级好氧池(3)、二级缺氧池(4)以及深沉池,其中,待处理废水依次流经所述一级好氧池(1)、一级缺氧池(2)、二级好氧池(3)、二级缺氧池(4)以及沉淀池(5),所述一级缺氧池(2)内的一部分液体回流至所述一级好氧池(1),所述二级缺氧池(4)内的一部分液体回流至所述二级好氧池(3),所述沉淀池(5)内的一部分液体分别回流至所述一级好氧池(1)、所述二级好氧池(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5)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内配置有隔板(6),所述隔板(6)分割所述腔体使所述腔体形成缓冲腔(7)、第一沉淀腔(8)和第二沉淀腔(9),其中,所述缓冲腔(7)通过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一沉淀腔(8)相通,所述缓冲腔(7)通过第二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沉淀腔(9)相通,所述二级缺氧池(4)排出的液体排入所述缓冲腔(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腔(8)和所述第二沉淀腔(9)内均配置有清泥器,所述清泥器包括滑架(10),所述滑架(10)上配置有刮板(11),所述滑架(10)滑动带动所述刮板(11)刮除沉淀池(5)内的沉淀物,所述刮板(11)上配置有刮刀(12),所述沉淀池(5)包括底壁,所述刮刀(12)与所述底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架(10)上还配置有前旋转刷(13)和后旋转刷(14),其中,所述刮板(11)位于所述前旋转刷(13)与所述后旋转刷(14)之间,所述前旋转刷(13)和所述后旋转刷(14)均转动配置于所述滑架(10)上,所述清泥器还配置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前旋转刷(13)和所述后旋转刷(14)同步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旋转刷(13)、所述后旋转刷(14)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滑架(10)上,所述驱动器包括配置于所述转轴上的齿轮(15)和与所述齿轮(15)啮合的齿条(16),所述齿条(16)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一沉淀腔(8)和所述第二沉淀腔(9),滑架(10)移动带动所述转轴移动,转轴移动过程中所述齿轮(15)与所述齿条(16)啮合,实现所述转轴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5)配置有轨道,所述滑架(10)配置有与所述轨道配合的滑槽,所述沉淀池(5)还配置有液压机构(17),所述液压机构(17)驱动所述滑架(10)沿所述轨道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5)配置有入水器(18),所述入水器(18)包括底座(19),所述底座(19)配置有斜面,所述斜面配置有扰流筋(20),所述扰流筋(20)均布于所述斜面上,并且,所述扰流筋(20)与所述底座(19)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二级缺氧池(4)排出的液体通过所述入水器(18)进入所述缓冲腔(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5)配置有回流器,所述回流器包括回流泵、回流管、水质传感器、换向阀和控制器,所述水质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所述换向阀通过回流管分别与一级好氧池(1)、二级好氧池(3)连接,所述回流泵将所述沉淀池(5)内的液体泵至所述换向阀,液体经所述换向阀进入一级好氧池(1)或二级好氧池(3),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水质传感器检测到的参数控制所述换向阀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缺氧池(2)内的液体通过第一泵体回流至所述一级好氧池(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缺氧池(4)内的液体通过第二泵体回流至所述第二好氧池。

说明书

一种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处理总氮废水的工艺较为经济的仍然是生物法。在总氮含量不高的污水中,A/O工艺以及氧化沟工艺、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以及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均能有效脱氮,但对于不锈钢酸洗行业高总氮低碳氮比的污水,以上工艺均有局限性。

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能实现脱氮,但构筑物多,投资高,管理复杂。曝气生物滤池采用投入填料的方式通过附着在其上的微生物来降解水中污染物,常用于污水深度处理,且存在填料容易堵塞等问题。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废水处理设备存在废水处理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废水处理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一些实施方案包括:

一种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一级好氧池、一级缺氧池,该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二级好氧池、二级缺氧池以及深沉池,其中,待处理废水依次流经所述一级好氧池、一级缺氧池、二级好氧池、二级缺氧池以及沉淀池,所述一级缺氧池内的一部分液体回流至所述一级好氧池,所述二级缺氧池内的一部分液体回流至所述二级好氧池,所述沉淀池内的一部分液体分别回流至所述一级好氧池、所述二级好氧池。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废水依次流经一级好氧池、一级缺氧池、二级好氧池、二级缺氧池以及沉淀池,一级缺氧池内的一部分液体回流至一级好氧池,二级缺氧池内的一部分液体回流至二级好氧池,沉淀池内的一部分液体分别回流至一级好氧池、二级好氧池。本方案利用内循环与外循环配合的方案对废水进行相应处理,经过相应处理后的废水可以再次回收利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内配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分割所述腔体使所述腔体形成缓冲腔、第一沉淀腔和第二沉淀腔,其中,所述缓冲腔通过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一沉淀腔相通,所述缓冲腔通过第二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沉淀腔相通,所述二级缺氧池排出的液体排入所述缓冲腔。

本方案中,隔板、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的设置可以实现沉淀池在线清泥,优化了沉淀池的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沉淀腔和所述第二沉淀腔内均配置有清泥器,所述清泥器包括滑架,所述滑架上配置有刮板,所述滑架滑动带动所述刮板刮除沉淀池内的沉淀物,所述刮板上配置有刮刀,所述沉淀池包括底壁,所述刮刀与所述底壁接触。

本方案中,清泥器的设置使沉淀池清泥易于操作,优化了沉淀池的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滑架上还配置有前旋转刷和后旋转刷,其中,所述刮板位于所述前旋转刷与所述后旋转刷之间,所述前旋转刷和所述后旋转刷均转动配置于所述滑架上,所述清泥器还配置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前旋转刷和所述后旋转刷同步旋转。

本方案中,前旋转刷及后旋转刷的设置用于搅动沉淀池内的积泥,提高了清泥质量,并且可以刷起异物,延长了刮刀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前旋转刷、所述后旋转刷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滑架上,所述驱动器包括配置于所述转轴上的齿轮和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一沉淀腔和所述第二沉淀腔,滑架移动带动所述转轴移动,转轴移动过程中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实现所述转轴旋转。

本方案中,驱动器结构简单且不需要输入能源,利用滑架的移动实现驱动目的,驱动器易于维护。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配置有轨道,所述滑架配置有与所述轨道配合的滑槽,所述沉淀池还配置有液压机构,所述液压机构驱动所述滑架沿所述轨道移动。

本方案中,轨道及滑槽的设置提高了滑架的位移精度,优化了清泥器的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配置有入水器,所述入水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配置有斜面,所述斜面配置有扰流筋,所述扰流筋均布于所述斜面上,并且,所述扰流筋与所述底座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二级缺氧池排出的液体通过所述入水器进入所述缓冲腔。

本方案中,入水器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减小液体对缓冲腔的冲击,优化了沉淀池的沉淀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配置有回流器,所述回流器包括回流泵、回流管、水质传感器、换向阀和控制器,所述水质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所述换向阀通过回流管分别与一级好氧池、二级好氧池连接,所述回流泵将所述沉淀池内的液体泵至所述换向阀,液体经所述换向阀进入一级好氧池或二级好氧池,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水质传感器检测到的参数控制所述换向阀工作。

本方案中,控制器根据水质传感器检测到的参数控制换向阀工作,在实践中根据沉淀池内的水质对沉淀池内的液体进行循环利用,优化了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的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缺氧池内的液体通过第一泵体回流至所述一级好氧池。

本方案中,第一泵体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液体回流至一级好氧池的流量,优化了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的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二级缺氧池内的液体通过第二泵体回流至所述第二好氧池。

本方案中,第二泵体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液体回流至二级好氧池的流量,优化了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的性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公开提供的一种高总氮废水处理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一级缺氧池内的一部分液体回流到一级好氧池,二级缺氧池内的一部分液体回流至二级好氧池,采用内循环的工艺,有效地对处理后的液体进行回收利用,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

2、沉淀池内的一部分液体分别回流到一级好氮池、二级好氧池,采用外循环的工艺,有效地对处理后的液体进行回收利用,进一步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发明人李雨濛)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