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 2020.04.13
公开(公告)日 2021.01.12
IPC分类号 C02F9/06; C02F101/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油乳化液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液暂存槽,通过乳液废液进水管与车间排放池相连,通过乳液废液出水管与药液储存罐相联通;药液储存罐,设置的数量为a,满足数量关系a≥3,药液储存罐相互并联设置,通过药液输出管道输出药液;电解气浮系统,电解气浮系统内设有电解槽,电解气浮系统的上方设有刮渣机构,电解气浮系统靠近药液储存罐的一端下方设有进液口,另一端下方设有出料口一和出液口一;油污槽,与出料口一联通;过滤系统,与出液口一联通。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废水处理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油乳化液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废液暂存槽(10),通过乳液废液进水管(11)与车间排放池相连,通过乳液废液出水管(12)与药液储存罐(20)相联通;
药液储存罐(20),设置的数量为a,满足数量关系a≥3,药液储存罐相互并联设置,通过药液输出管道(21)输出药液;
电解气浮系统(30),电解气浮系统(30)内设有电解槽(31),电解气浮系统的上方设有刮渣机构(40),电解气浮系统(30)靠近药液储存罐(20)的一端下方设有进液口(32),另一端下方设有出料口一(33)和出液口一(34);
油污槽(50),与出料口一(33)联通;
过滤系统(60),与出液口一(34)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油乳化液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滤系统(60)为包括并联设置的过滤系统一(61)和过滤系统二(62),过滤系统一和过滤系统二的联通管道上设有调节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油乳化液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滤系统一(61)和过滤系统二(62)皆包括串联设置的袋式过滤装置一和袋式过滤装置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油乳化液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药液储存罐(20)包括串联设置的药液储存罐一、药液储存罐二、药液储存罐三,药液输出管道(21)上皆设有计量泵(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油乳化液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袋式过滤装置一和袋式过滤装置二的桶体(70)内设有固定板(71),该固定板(71)为由边缘向中心逐渐凸起的结构,固定板(71)上均匀设有过滤袋(72)。
说明书
一种含油乳化液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油乳化液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中的乳化液是较难处理的一种水域污染源,主要是由机械加工工业领域,如切削、研磨等加工工序过程排放产生的。该废水乳化液中的油类物质漂浮于水上,形成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溶于水中,致使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导致水体变坏,污染环境。
目前,对于含油乳化液废水进行破乳处理的方法有加热、电离、化学、物理等方法,其中以化学或者电离破乳方法的应用最为广泛。但是化学破乳方法需要采用不同的破乳剂,且投入量较大,成本较高,电离破乳方法用于油包水型乳化液废水,需要配套使用的处理设备繁多,操作复杂,而且处理后的液体中容易含有固体的切屑,处理不彻底。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的废水处理系统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废水处理的含油乳化液废水处理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废水处理的含油乳化液废水处理系统。
一种含油乳化液废水处理系统,包括:
废液暂存槽,通过乳液废液进水管与车间排放池相连,通过乳液废液出水管与药液储存罐相联通;
药液储存罐,设置的数量为a,满足数量关系a≥3,药液储存罐相互并联设置,通过药液输出管道输出药液;
电解气浮系统,电解气浮系统内设有电解槽,电解气浮系统的上方设有刮渣机构,电解气浮系统靠近药液储存罐的一端下方设有进液口,另一端下方设有出料口一和出液口一;
油污槽,与出料口一联通;
过滤系统,与出液口一联通。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过滤系统为包括并联设置的过滤系统一和过滤系统二,过滤系统一和过滤系统二的联通管道上设有调节阀。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过滤系统一和过滤系统二皆包括串联设置的袋式过滤装置一和袋式过滤装置二。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药液储存罐包括串联设置的药液储存罐一、药液储存罐二、药液储存罐三,药液输出管道上皆设有计量泵。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袋式过滤装置一和袋式过滤装置二的桶体内设有固定板,该固定板为由边缘向中心逐渐凸起的结构,固定板上均匀设有过滤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处理含油乳化液废水操作方便,经过多级处理,使得油状物、液体、固体切削能够得到有效的分离,分离效果佳;再者,通过多个药液储存罐的设置,使得根据含油乳化液的实际需求,调整药液储存罐的药剂放置,方便了各类含油乳化液处理,适用范围广;将固定板设计为由边缘向中心逐渐凸起的结构,使得过滤液体与固定板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加,而且放置的过滤袋数量也有效增加,加大了有效的过滤面积,提高了滤液的过滤速度。
发明人 (席永丰;张江辉;燕菲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