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污水再生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23-7-28 10:13:1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08.09

申请日:2022.05.10

分类号:C02F9/14(2006.01)I;C02F11/121(2019.01)I;C02F101/10(2006.01)N;C02F101/16(2006.01)N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再生处理设备和工艺,其将污水按设定比例通入厌氧池、缺氧池和脱氮分离池的脱氮区,使反应池中的污水依次由厌氧池、第一好氧池、缺氧池、第二好氧池、脱氮分离池和过滤池进行流通;启动曝气风机,第一曝气器和第二曝气器的曝气管向通水管曝气;其中,污水以3:6:1至3:4:3的流量比例进入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和脱氮分离池的脱氮区。该技术方案的污水再生处理设备和工艺能够最大限度利用了污水中的碳源进行深度反硝化,节省了回流能耗,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进入到缺氧池和脱氮区中的溶解氧,有利于提高后期的反硝化脱氮效果,保障了出水质量。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再生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池,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第一好氧池、缺氧池、第二好氧池、脱氮分离池和过滤池,所述过滤池设有出水口,所述脱氮分离池的顶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将所述脱氮分离池分隔成与所述第二好氧池连通的脱氮区和与所述过滤池连通的污泥分离区,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底部形成有连通所述脱氮区和所述污泥分离区的第一通道,所述脱氮分离池于所述污泥分离区中设有斜板组件,所述斜板组件用于引导水体由所述污泥分离区的底部倾斜向上流动,所述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中均设有分隔板,以将所述第一好氧池和所述第二好氧池均分隔成底部相连通的第一曝气区和第二曝气区,所述第一好氧池的所述第一曝气区与所述厌氧池连通,并于底部设有第一曝气盘,所述第一曝气器设于所述第一好氧池的所述第二曝气区,所述第二好氧池的所述第一曝气区与所述缺氧池连通,并于底部设有第二曝气盘,所述第二曝气器设于所述第二好氧池的所述第二曝气区;搅拌器,包括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所述第一搅拌器设于所述厌氧池内,所述第二搅拌器设于所述缺氧池内;曝气装置,包括曝气风机、设于所述第一好氧池的第一曝气器和设于所述第二好氧池的第二曝气器,所述第一曝气器和所述第二曝气器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通水管和多个分布于所述通水管的周边的曝气管,所述第一好氧池中的通水管用于将所述第一好氧池中的水体输送至所述缺氧池,所述第二好氧池中的通水管用于将所述第二好氧池中的水体输送至所述脱氮区,所述曝气管和所述通水管的延伸方向一致,并与所述通水管之间连通有多个曝气孔,所述曝气孔处设有疏水膜,所述曝气风机连通于所述曝气管;分段进水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连通于所述厌氧池,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于所述缺氧池,所述第三进水管连通于所述脱氮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再生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组件包括多个沿横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污泥分离区的倾斜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再生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与所述第一好氧池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好氧池与所述缺氧池的顶部连通,所述缺氧池和所述第二好氧池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好氧池和所述脱氮区的顶部连通,所述污泥分离区和所述过滤池的顶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再生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的顶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将所述过滤池分隔成进水区和过滤区,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底部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水区和过滤区的第二通道,所述污泥分离区和所述进水区的顶部连通,所述过滤区设有生物填料区,所述过滤池于所述生物填料区的底部设有曝气机构,所述过滤区于所述的顶部设有所述出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再生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分离池于所述脱氮区设有第三搅拌器,所述曝气机构包括第三曝气盘,所述第一曝气盘、第二曝气盘和第三曝气盘均与所述曝气风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再生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回流泵和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泵通过所述回流管连接于所述污泥分离区的底部和所述厌氧池之间,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回流管均连通于所述厌氧池的顶部。

7.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再生处理设备的污水再生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污水按设定比例通入厌氧池、缺氧池和脱氮分离池的脱氮区,使反应池中的污水依次由厌氧池、第一好氧池、缺氧池、第二好氧池、脱氮分离池和过滤池进行流通;启动曝气风机,第一曝气器和第二曝气器的曝气管向通水管曝气;其中,污水以3:6:1至3:4:3的流量比例进入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和脱氮分离池的脱氮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再生处理设备的污水再生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污水停留在所述脱氮分离池的时间为4-6h,将污水停留在所述过滤池的时间为2-6h,将污水停留在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的总时间h1与停留在所述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的总时间h2的比例为:1.5:1至1: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再生处理设备的污水再生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气器在竖向上的投影面积为所述第一好氧池在竖向上的投影面积的40%-70%,所述第一曝气盘在竖向上的投影面积为所述第一好氧池在竖向上的投影面积的30%-60%,所述第二曝气器在竖向上的投影面积为所述第二好氧池在竖向上的投影面积的40%-70%,所述第二曝气盘在竖向上的投影面积为所述第二好氧池在竖向上的投影面积的30%-6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污水再生处理设备和工艺,其能够最大限度利用了污水中的碳源进行深度反硝化,节省了回流能耗,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进入到缺氧池和脱氮区中的溶解氧,有利于提高后期的反硝化脱氮效果,保障了出水质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一种污水再生处理设备,包括:

反应池,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第一好氧池、缺氧池、第二好氧池、脱氮分离池和过滤池,所述过滤池设有出水口,所述脱氮分离池的顶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将所述脱氮分离池分隔成与所述第二好氧池连通的脱氮区和与所述过滤池连通的污泥分离区,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底部形成有连通所述脱氮区和所述污泥分离区的第一通道,所述脱氮分离池于所述污泥分离区中设有斜板组件,所述斜板组件用于引导水体由所述污泥分离区的底部倾斜向上流动;

搅拌器,包括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所述第一搅拌器设于所述厌氧池内,所述第二搅拌器设于所述缺氧池内;

曝气装置,包括曝气风机、设于所述第一好氧池的第一曝气器和设于所述第二好氧池的第二曝气器,所述第一曝气器和所述第二曝气器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通水管和多个分布于所述通水管的周边的曝气管,所述第一好氧池中的通水管用于将所述第一好氧池中的水体输送至所述缺氧池,所述第二好氧池中的通水管用于将所述第二好氧池中的水体输送至所述脱氮区,所述曝气管和所述通水管的延伸方向一致,并与所述通水管之间连通有多个曝气孔,所述曝气孔处设有疏水膜,所述曝气风机连通于所述曝气管;

分段进水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连通于所述厌氧池,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于所述缺氧池,所述第三进水管连通于所述脱氮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斜板组件包括多个沿横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污泥分离区的倾斜板。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厌氧池与所述第一好氧池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好氧池与所述缺氧池的顶部连通,所述缺氧池和所述第二好氧池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好氧池和所述脱氮区的顶部连通,所述污泥分离区和所述过滤池的顶部连通。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池的顶部向下延伸的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将所述过滤池分隔成进水区和过滤区,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底部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水区和过滤区的第二通道,所述污泥分离区和所述进水区的顶部连通,所述过滤区设有生物填料区,所述过滤池于所述生物填料区的底部设有曝气机构,所述过滤区于所述的顶部设有所述出水口。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污泥回流泵和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泵通过所述回流管连接于所述污泥分离区的底部和所述厌氧池之间,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回流管均连通于所述厌氧池的顶部。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中均设有分隔板,以将所述第一好氧池和所述第二好氧池均分隔成底部相连通的第一曝气区和第二曝气区,所述第一好氧池的所述第一曝气区与所述厌氧池连通,并于底部设有第一曝气盘,所述第一曝气器设于所述第一好氧池的所述第二曝气区,所述第二好氧池的所述第一曝气区与所述缺氧池连通,并于底部设有第二曝气盘,所述第二曝气器设于所述第二好氧池的所述第二曝气区。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脱氮分离池于所述脱氮区设有第三搅拌器,所述曝气机构包括第三曝气盘,所述第一曝气盘、第二曝气盘和第三曝气盘均与所述曝气风机连接。

第二方面,一种污水再生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将污水按设定比例通入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和脱氮分离池的脱氮区,使所述反应池中的污水依次由所述厌氧池、第一好氧池、缺氧池、第二好氧池、脱氮分离池和过滤池进行流通;

启动所述曝气风机,所述第一曝气器和第二曝气器的曝气管向所述通水管曝气;

其中,污水以3:6:1至3:4:3的流量比例进入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和脱氮分离池的脱氮区。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将污水停留在所述脱氮分离池的时间为4-6h,将污水停留在所述过滤池的时间为2-6h,将污水停留在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的总时间h1与停留在所述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的总时间h2的比例为:1.5:1至1:1.5。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曝气器在竖向上的投影面积为所述第一好氧池在竖向上的投影面积的40%-70%,所述第一曝气盘在竖向上的投影面积为所述第一好氧池在竖向上的投影面积的30%-60%,所述第二曝气器在竖向上的投影面积为所述第二好氧池在竖向上的投影面积的40%-70%,所述第二曝气盘在竖向上的投影面积为所述第二好氧池在竖向上的投影面积的30%-60%。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该技术方案的污水再生处理设备和工艺通过分段进水装置,最大限度利用了污水中的碳源进行深度反硝化,取消了传统技术上的硝化液内回流,节省了回流能耗,不仅如此,多段进水提高了生化系统中碳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减少生化系统内的活性污泥膨胀的现象;通过第一曝气器和第二曝气器的设置,可确保污水与氧气充分混合,提高硝化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进入到缺氧池和脱氮区中的溶解氧,有利于提高后期的反硝化脱氮的效果;利用斜板组件,能够进一步实现水体与污泥的分离,实现污水深度处理,保障了高品质的出水。

(发明人:阳重阳;陈嘉祺;梁辉政;梁善衡;黄利展;王轶东;周俊芳)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