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医药化工高盐废水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3-10-25 10:20:0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10.25

申请日:2022.07.26

分类号:C02F9/14(2006.01)I;C02F1/66(2006.01)N;C02F3/30(2006.01)N;C02F1/52(2006.01)N;C02F1/44(2006.01)N;C02F1/04(2006.01)N

摘要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药化工高盐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高盐废水依次经过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组处理后进入二沉池沉淀,二沉池内上层液体依次经过反应沉淀池一、反应沉淀池二反应沉淀处理,反应沉淀池二上层液体经超滤后纳滤,纳滤获得一价盐废水和二价盐废水,二价盐废水排放,一价盐废水经反渗透处理获得一价盐超浓水与不含盐水,一价盐超浓水经MVR蒸发结晶制盐,不含盐水作为中水回用。本发明处理后的废水可作为中水回用,同时,可得到二级工业用盐,实现资源化利用。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医药化工高盐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高盐废水依次经过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组处理后进入二沉池沉淀,二沉池内上层液体依次经过反应沉淀池一、反应沉淀池二反应沉淀处理,反应沉淀池二上层液体经超滤后纳滤,纳滤获得一价盐废水和二价盐废水,二价盐废水排放,一价盐废水经反渗透处理获得一价盐超浓水与不含盐水,一价盐超浓水经MVR蒸发结晶制盐,不含盐水作为中水回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药化工高盐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废水在厌氧池内进行反硝化反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药化工高盐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好氧池组包括串联的好氧池一、好氧池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药化工高盐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废水在好氧池一、好氧池二内进行硝化作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药化工高盐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废水在反应沉淀池一内絮凝沉淀处理,絮凝沉淀处理的工艺为,加入pH调节剂调节废水pH为11~12,加入阴离子絮凝剂絮凝,静置沉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药化工高盐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pH调节剂为生石灰、烧碱、纯碱中的一种或多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药化工高盐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沉淀池二内的废水加入Fenton试剂处理,调废水pH为4~4.5,加入阳离子絮凝剂絮凝,静置沉淀。

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医药化工高盐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超滤的反冲洗水送往好氧池一。

发明内容

针对的高盐废水处理效果差、废水无法重复利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医药化工高盐废水处理方法,处理后的废水可作为中水回用,同时,可得到二级工业用盐,实现资源化利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药化工高盐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高盐废水依次经过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组处理后进入二沉池沉淀,二沉池内上层液体依次经过反应沉淀池一、反应沉淀池二反应沉淀处理,反应沉淀池二上层液体经超滤后纳滤,纳滤获得一价盐废水和二价盐废水,二价盐废水排放,一价盐废水经反渗透处理获得一价盐超浓水与不含盐水,一价盐超浓水经MVR蒸发结晶制盐,不含盐水作为中水回用。

进一步的,控制废水在厌氧池内进行反硝化反应,废水在厌氧池内厌氧菌作用下进行反硝化作用,去除废水中氮类及磷类营养物质。

进一步的,好氧池组包括串联的好氧池一、好氧池二。

进一步的,控制废水在好氧池一、好氧池二内进行硝化作用,废水在好氧池一、好氧池二内发生硝化作用去除有机物降低废水COD。

进一步的,废水在反应沉淀池一内絮凝沉淀处理,絮凝沉淀处理的工艺为,加入pH调节剂调节废水pH为11~12,加入阴离子絮凝剂絮凝,静置沉淀,在絮凝剂作用下,絮凝沉淀去除废水中的Ca2+、Mg2+、F-、SiO2等。

进一步的,pH调节剂为生石灰、烧碱、纯碱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反应沉淀池二内的废水加入Fenton试剂处理,调废水pH为4~4.5,加入阳离子絮凝剂絮凝,静置沉淀。可利用Fenton试剂的氧化作用,去除废水中残留的有机物。

进一步的,超滤的反冲洗水送往好氧池一。

本发明通过超滤去除废水中大颗粒物以及胶体;通过纳滤将一价盐与二价盐废水分离,主要是分离NaCl与Na2SO4;通过反渗透制得不含盐水与一价盐超浓水,不含盐水用于中水回用,一价盐超浓水进入MVR;通过MVR蒸发结晶制得一价盐作为二级工业用盐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处理后所得中水COD<30mg/L,NaCl浓度<20mg/L,Na2SO4浓度为0mg/L,SO42 浓度为0mg/L,Cl 浓度<15mg/L,处理效果优异;同时,本发明制得氯化钠盐符合GB/T5462 2015工业湿盐氯化钠二级品标准,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发明人:邵珍珍;李雪;李欣;马亚亭;孔腾;展光伟;何声宁)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