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03.07
申请日:2021.10.25
分类号:B01D41/02(2006.01)I
摘要
本发明属于硅藻土再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过滤压裂返排液后的废硅藻土再回收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废硅藻土与清水混合均匀,在混合均匀的混合物中加入清洗修复剂,将加入清洗修复剂的混合物进行搅拌直至完全反应,将完全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固体直接用于过滤,或者干燥、筛分后再次回用,分离后的液体用于压裂液的复配;解决了现有过滤压裂返排液后产生的废硅藻土目前无处理方案,只能归类于含油污泥进行委外处理,成本高且不能重复利用,造成浪费的问题,具有处理工艺简单、处理效果好,成本低且能重复利用,有较强的经济实用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过滤压裂返排液后的废硅藻土再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废硅藻土与清水混合均匀;2)在混合均匀的混合物中加入清洗修复剂;3)将加入清洗修复剂的混合物进行搅拌直至完全反应;4)将完全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固体用于过滤或者干燥筛分后回用,分离后的液体用于压裂液的复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压裂返排液后的废硅藻土再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废硅藻土与清水的质量比为1:3~1: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压裂返排液后的废硅藻土再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混合物与清洗修复剂的质量比为1:0.005~1:0.0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压裂返排液后的废硅藻土再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修复剂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乙二胺四乙酸、焦磷酸钠和盐酸,次氯酸钠、乙二胺四乙酸、焦磷酸钠和盐酸的质量比为1~3:0.6~1:0.6~1: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压裂返排液后的废硅藻土再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搅拌转速为0.1~120转/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压裂返排液后的废硅藻土再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入清洗修复剂的混合物加热后进行搅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压裂返排液后的废硅藻土再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后的温度为70~9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压裂返排液后的废硅藻土再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后的恒温搅拌时间为0.5~2.0小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压裂返排液后的废硅藻土再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搅拌后的表面浮油通过溢流收集并集中处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压裂返排液后的废硅藻土再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搅拌时采用带有溢流的搅拌罐体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过滤压裂返排液后的废硅藻土再回收利用方法,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过滤压裂返排液后产生的废硅藻土目前无处理方案,只能归类于含油污泥进行委外处理,成本高且不能重复利用,造成浪费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滤压裂返排液后的废硅藻土再回收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废硅藻土与清水混合均匀;
2)在混合均匀的混合物中加入清洗修复剂;
3)将加入清洗修复剂的混合物进行搅拌直至完全反应;
4)将完全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固体用于过滤或者干燥筛分后回用,分离后的液体用于压裂液的复配。
优选的,所述步骤1)废硅藻土与清水的质量比为1:3~1:20。
优选的,所述步骤1)的混合物与清洗修复剂的质量比为1:0.005~1:0.03。
优选的,所述清洗修复剂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乙二胺四乙酸、焦磷酸钠和盐酸,次氯酸钠、乙二胺四乙酸、焦磷酸钠和盐酸的质量比为1~3:0.6~1:0.6~1:1~2。
优选的,所述步骤3)的搅拌转速为0.1~120转/分。
优选的,所述加入清洗修复剂的混合物加热后进行搅拌。
优选的,所述加热后的温度为70~90℃。
优选的,所述加热后的恒温搅拌时间为0.5~2.0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3)搅拌后的表面浮油通过溢流收集并集中处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3)搅拌时采用带有溢流的搅拌罐体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这种过滤压裂返排液后的废硅藻土回收再利用方法,采用“将废硅藻土与清水混合均匀,在混合均匀的混合物中加入清洗修复剂,将加入清洗修复剂的混合物进行搅拌直至完全反应,将完全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进一步地进行烘干焙烧,以及研磨筛分”为主要工艺流程的废硅藻土再生处理方法,主要针对过滤压裂返排液后产生的废硅藻土处理,亦可作为过滤压裂返排液的配套工艺使用。分离后的固体硅藻土用于过滤或者干燥筛分后回用,分离后的液体用于压裂液的复配;该工艺具有处理工艺简单、处理效果好,成本低且能重复利用,有较强的经济实用性。
2、本发明提供的这种过滤压裂返排液后的废硅藻土回收再利用方法,作为过滤压裂返排液后的废硅藻土处理,处理后的硅藻土可持续用于压裂返排液的过滤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也可作为过滤压裂返排液的配套工艺使用,用于在线处理废硅藻土,并将处理后的硅藻土以及滤液循环利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较少,远小于将废硅藻土作为固废委外处理的量,不存在硅藻土的二次污染,可操作性强。
(发明人:张冕;杨博丽;徐迎新;李还向;姚兰;高燕;胡光明;杨洋;王克强;姬随波;安子轩;段腾龙;高宇;王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