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0.03
申请日:2023.08.02
分类号:C02F9/00(2023.01)I;C02F1/40(2023.01)N;C02F1/52(2023.01)N;C02F1/56(2023.01)N;C02F1/66(2023.01)N;C02F1/44(2023.01)N;C02F3/28(2023.01)N;C02F103/
32(2006.01)N;C02F1/00(2023.01)N;C02F1/469(2023.01)N;C02F1/24(2023.01)N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利用食品废水进行碳源补充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污水通入隔油池并向隔油池中添加絮凝剂,经静置滤除水中悬浮物后将污水通入调节池;在调节池中对污水进行中和预处理,再对食品废水进行去盐处理后通入调节池中与污水混合产生混合废水;去除混合废水中的浮渣后,将混合废水依次通过反硝化池、酸化池和一级厌氧池处理;去除水中沉淀物后将混合废水通入二级厌氧池,再通过膜过滤筛杂后向外排放。本发明中通过向污水中加入经过除盐处理的食品废水,能够作为碳源补充,在后续的反硝化、水解酸化处理中,能够满足对碳的需求,从而便于反硝化过程的进行。
权利要求书
1.利用食品废水进行碳源补充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污水通入隔油池并向隔油池中添加絮凝剂,经静置滤除水中悬浮物后将污水通入调节池;S2、在调节池中对污水进行中和预处理,再对食品废水进行去盐处理后通入调节池中与污水混合产生混合废水;S3、去除混合废水中的浮渣后,将混合废水依次通过反硝化池、酸化池和一级厌氧池处理;S4、去除水中沉淀物后将混合废水通入二级厌氧池,再通过膜过滤筛杂后向外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食品废水进行碳源补充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絮凝剂包括氯化钙、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食品废水进行碳源补充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添加絮凝剂后静置时间范围为3-5h,回收位于隔油池底部的沉淀物,隔油池内的废水通过滤芯进行过滤,滤芯的过滤精度范围为10-3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食品废水进行碳源补充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中和预处理为向废水中加入除磷剂后,再加入PH调整剂将废水PH值调整为中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食品废水进行碳源补充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去盐处理为将食品废水通过交替排列的阳膜、阴膜后,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使废水中的阴、阳离子定向迁移透过选择性离子交换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食品废水进行碳源补充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外加直流电场的电压范围为450-560V,且电流范围为100-200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食品废水进行碳源补充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去除浮渣的方式为将空气打入混合废水中,并使其以微小气泡的形式由水中析出,污水中密度近于水的微小颗粒状污染杂质黏附到气泡上,并随气泡升至水面,形成泡沫浮渣而去除,且去除浮渣用时范围为30-6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食品废水进行碳源补充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一级厌氧池的温度范围为22-4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食品废水进行碳源补充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膜过滤筛杂时的进水压力范围为0.08-0.28Mpa。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食品废水进行碳源补充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利用食品废水进行碳源补充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污水通入隔油池并向隔油池中添加絮凝剂,经静置滤除水中悬浮物后将污水通入调节池;
S2、在调节池中对污水进行中和预处理,再对食品废水进行去盐处理后通入调节池中与污水混合产生混合废水;
S3、去除混合废水中的浮渣后,将混合废水依次通过反硝化池、酸化池和一级厌氧池处理;
S4、去除水中沉淀物后将混合废水通入二级厌氧池,再通过膜过滤筛杂后向外排放。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1中,絮凝剂包括氯化钙、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1中,添加絮凝剂后静置时间范围为3-5h,回收位于隔油池底部的沉淀物,隔油池内的废水通过滤芯进行过滤,滤芯的过滤精度范围为10-30μm。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2中,中和预处理为向废水中加入除磷剂后,再加入PH调整剂将废水PH值调整为中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2中,去盐处理为将食品废水通过交替排列的阳膜、阴膜后,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使废水中的阴、阳离子定向迁移透过选择性离子交换膜。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加直流电场的电压范围为450-560V,且电流范围为100-200A。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3中,去除浮渣的方式为将空气打入混合废水中,并使其以微小气泡的形式由水中析出,污水中密度近于水的微小颗粒状污染杂质黏附到气泡上,并随气泡升至水面,形成泡沫浮渣而去除,且去除浮渣用时范围为30-60min。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3中,一级厌氧池的温度范围为22-40℃。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4中,膜过滤筛杂时的进水压力范围为0.08-0.28Mpa。
本发明中,污水经过絮凝除渣处理后,污水中的氮磷含量高,通过向污水中加入除磷剂初步降低磷含量后,再加入PH调整剂调节污水的酸碱度,而经过除盐处理的食品废水中盐含量低而有机物含量高,能够作为碳源补充,将食品废水与污水混合去除生成的浮渣后,在后续的反硝化、水解酸化处理中,能够满足对碳的需求,从而便于反硝化过程的进行,并且结合多级厌氧处理能够充分处理氮磷,从而排放出复合环保标准的污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利用食品废水进行碳源补充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方法中,通过向污水中加入经过除盐处理的食品废水,能够作为碳源补充,在后续的反硝化、水解酸化处理中,能够满足对碳的需求,从而便于反硝化过程的进行。
2、该利用食品废水进行碳源补充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方法中,食品废水在经过交替排列的阳膜、阴膜时,废水中的污染物离子和非电解质污染物离子分离开,再利用离子交换膜对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使水中的阴、阳离子定向迁移透过选择性离子交换膜,从而使电介质离子自溶液中分离出来。
(发明人:李想坤;李春霞;胡昭晖;闫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