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0.03
申请日:2023.07.26
分类号:C02F1/04(2023.01)I;C02F1/00(2023.01)I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型工业废水处理蒸发系统,包括蒸发箱体、中轴摆动机构、自适应泵驱机构、同位连动机构、辅助板及自适应连通机构。本发明通过蒸发箱体两侧设置工业废水输入端并适配连接控制阀对输入的工业废水定量控制,使得该中轴摆动机构基于工作废水的重量进行往复式左右摆动工作,在控制阀闭合状态下通过另一端受到大于一端工作废水的重量,致使中轴摆动机构产生相对反向旋转倾斜,使得其中一端自适应泵驱机构产生回缩致使自适应泵驱机构内部空间压缩,使得位于该自适应泵驱机构内部的工业废水进行泵及喷洒出至中轴摆动机构,进行长流道升温气化蒸发,利用少量工业废水升温蒸发工作往复多次,有效避免废水升华浓缩液相气化蒸发不足的情况。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节能型工业废水处理蒸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箱体(1)、中轴摆动机构(2)、自适应泵驱机构(3)、同位连动机构(4)、辅助板(5)及自适应连通机构(6);所述蒸发箱体(1)内部形成操作腔;所述中轴摆动机构(2)布置于所述操作腔轴心处;两个所述自适应泵驱机构(3)呈对称结构布置于所述中轴摆动机构(2)两侧连接所述蒸发箱体(1);至少一个所述同位连动机构(4)布置于所述自适应泵驱机构(3)上;所述辅助板(5)布置于所述中轴摆动机构(2)下侧连接所述蒸发箱体(1);若干所述自适应连通机构(6)顺序布置于所述辅助板(5)上;其中,所述蒸发箱体(1)、中轴摆动机构(2)、自适应泵驱机构(3)、同位连动机构(4)、辅助板(5)及自适应连通机构(6)构成自适应往复摆动蒸发结构;所述蒸发箱体(1)包括箱体主体(101)、灌装法兰(102)及封装板(103);所述箱体主体(101)布置于所述辅助板(5)外部;两个所述灌装法兰(102)布置于所述箱体主体(101)两侧;所述箱体主体(101)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初期蒸汽排放槽(1011)及内循环增压气体输入槽(1012);两个所述封装板(103)通过螺栓A布置于所述箱体主体(101)轴向两侧;至少一个所述封装板(103)低端两侧对称布置有泄压导流管口;所述中轴摆动机构(2)包括基板(201)、弧形支撑座(202)及辅助导流仓(203);所述基板(201)通过轴承座轴向布置于所述封装板(103)上连接所述操作腔;所述弧形支撑座(202)布置于所述基板(201)底部;且,所述弧形支撑座(202)位于所述基板(201)中轴线上;所述辅助导流仓(203)固设于所述基板(201)表面连接所述自适应泵驱机构(3);所述辅助导流仓(203)由径向布置的两个围板(2031)及轴向布置的两个弧形板(2032)构成;其中,所述弧形板(2032)高端与所述自适应泵驱机构(3)相贴合;且,所述弧形板(2032)内壁固设有呈倾斜状的弧形导流罩(2033),且,所述弧形板(2032)与所述弧形导流罩(2033)相对面均开设有呈“X”状均布槽B;所述自适应泵驱机构(3)包括第一动泵给箱(301)、第二动泵给箱(302)、定泵给箱(303)及辅助挡板(304);两个所述第一动泵给箱(301)对称布置于所述基板(201)两侧;其中,所述第一动泵给箱(301)轴向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轴杆A;所述第二动泵给箱(302)套设于所述第一动泵给箱(301)高端;其中,所述第二动泵给箱(302)轴向两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连接轴杆B及连接轴杆C;所述定泵给箱(303)套设于所述第二动泵给箱(302)高端连接所述箱体主体(101);其中,所述定泵给箱(303)轴向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轴杆D;且,所述箱体主体(101)与所述定泵给箱(303)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定泵给箱(303)相对靠近所述辅助导流仓(203)表面开设有泵给溢流槽(3031);其中,所述第二动泵给箱(302)与所述第一动泵给箱(301)、定泵给箱(303)内部间隙围成自适应泵给存贮腔;其中,所述溢流槽(3031)位置与所述弧形板(2032)高端位置相对所述基板(201)倾斜状态下相适配;且,所述自适应泵给存贮腔为可扩展结构;且,所述第二动泵给箱(302)与所述第一动泵给箱(301)、定泵给箱(303)之间连接处均通过密封条密封处理;所述辅助挡板(304)呈中空结构铰接于所述定泵给箱(303)高端;其中,所述辅助挡板(304)与所述定泵给箱(303)旋转形成控制所述泵给溢流槽(3031)与自适应泵给存贮腔连通的控制开关;其中,所述自适应泵给存贮腔与所述灌装法兰(102)相连通;所述同位连动机构(4)包括连接杆A(401)、辅助杆A(402)、辅助杆B(403)及连接杆B(404);所述连接杆A(401)铰接于连接轴杆A上;所述辅助杆A(402)铰接于所述连接杆A(401)端部连接所述连接轴杆C;所述辅助杆B(403)布置于所述辅助杆A(402)一侧连接所述连接轴杆B;其中,所述辅助杆A(402)与所述辅助杆B(403)啮合连接;所述连接杆B(404)铰接于所述辅助杆B(403)端部连接所述连接轴杆D上;所述辅助板(5)由弧形部(501)及延伸部(502)组成;其中,所述弧形部(501)与所述弧形支撑座(202)相适配;其中,所述延伸部(502)表面开设有连通孔;其中,所述辅助板(5)与所述箱体主体(101)间隙构成角弧度小于180度的扇形高温气体分流输送腔;所述自适应连通机构(6)包括连接套筒(601)、控制滑杆(602)及弹簧(603);若干所述连接套筒(601)依次布置于所述连通孔上;其中,若干所述连接套筒(601)与所述延伸部(502)安装位置依次具有高度差;其中,所述连接套筒(601)内部开设有连通槽,所述控制滑杆(602)布置于所述连通槽大头端内;其中,所述控制滑杆(602)另一端具有限位凸起;所述弹簧(603)套设于所述控制滑杆(602)外表面;且,所述控制滑杆(602)通过限位凸起、弹簧(603)与连接套筒(601)弹性连接,且,所述基板(201)挤压控制滑杆(602)对连通槽进行闭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工业废水处理蒸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201)呈钝角结构,且,所述基板(201)表面相对所述辅助导流仓(203)内部开设有若干呈“X”结构的均布槽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工业废水处理蒸发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S100:安装处理:首先分别将两个灌装法兰(102)通过管道与控制阀及工业废水管道连接;然后通过管道将初期蒸汽排放槽(1011)与离心风机设备输入端进行连接,其中,初期蒸汽排放槽(1011)与离心风机设备输入端管道处通过管道外接初期热源升温设备,且离心风机高温气体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内循环增压气体输入槽(1012)进行连接,最后通过三通管道将两个泄压导流管口共同与三通管道输出气相输送装置进行连接;S200:供液处理:首次供液通过开启两个控制阀,致使工业废水通过控制阀输送至适配灌装法兰(102)处导流至适配位置的自适应泵给存贮腔中,进行基准量的存蓄;然后通过相对交错开启及闭合控制阀对工业废水进行交错输送排放;S300:初升温处理:通过开启外接初期热源升温设备将热源通过离心风机压缩升温处理输送至辅助板(5)下方腔体中;并通过自适应连通机构(6)向基板(201)下方两侧进行预热处理;S400:驱动处理:倾斜驱动工作:通过供液处理致使工业废水在持续供给过程中在输送至其中任意一个自适应泵给存贮腔进行存蓄,并利用工业废水重量的增加;致使第一动泵给箱(301)、第二动泵给箱(302)进行展开,同时辅助杆A(402)与辅助杆B(403)啮合使得第一动泵给箱(301)与第二动泵给箱(302)进行调节,并定向啮合控制第二动泵给箱(302)的移动位置,使得自适应泵给存贮腔增大,提高自适应泵给存贮腔内的工业废水基准量,致使基板(201)位于该自适应泵给存贮腔位置进行旋转倾斜;基板(201)倾斜低端挤压一侧控制滑杆(602)对连通槽进行闭合;使得热源气体仅从相对另一侧流动至基板(201)相对高端位置下方,对高端位置的基板(201)进行高温加热处理;泵给工作:位于倾斜驱动状态下,闭合位于基板(201)低端一侧控制阀;开启另一侧位置的控制阀,致使工业废水对另一侧自适应泵给存贮腔进行存蓄,并利用工业废水重量的增加;致使第一动泵给箱(301)、第二动泵给箱(302)进行展开,同时辅助杆A(402)与辅助杆B(403)啮合使得第一动泵给箱(301)与第二动泵给箱(302)进行调节,并定向啮合控制第二动泵给箱(302)的移动位置,使得自适应泵给存贮腔增大,提高自适应泵给存贮腔内的工业废水基准量,此时相对基板(201)倾斜低端的自适应泵给存贮腔进行压缩,并利用废水的浮力致使辅助挡板(304)旋转,并在持续上升过程中,从溢流槽(3031)流出;S500:匀布处理:位于任意一个自适应泵给存贮腔泵给状态下,通过均布槽A、均布槽B及弧形板(2302)、弧形导流罩(2303)进行遮挡截留来提高使得工业废水始终流动至均布槽B上,形成基础匀布工作;S600:蒸发处理:当工业废水从高端位置处的溢流槽(3031)泵给,基于倾斜状态下的基板(201)工业废水沿着均布槽B匀布流动与高温状态下基板(201)充分接触进行蒸发处理;S700:自循环处理:当工业废水蒸发量及温度提高后,停止外接初期热源升温设备;仅通过蒸汽输送至离心风机在输送至辅助板(5)下方;致基板(201)与辅助板(5)之间,然后通过气相输送装置将换热后的气相输送至外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节能型工业废水处理蒸发系统,以解决当前废水处理蒸发系统蒸发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节能型工业废水处理蒸发系统,包括蒸发箱体、中轴摆动机构、自适应泵驱机构、同位连动机构、辅助板及自适应连通机构;所述蒸发箱体内部形成操作腔;所述中轴摆动机构布置于所述操作腔轴心处;两个所述自适应泵驱机构呈对称结构布置于所述中轴摆动机构两侧连接所述蒸发箱体;至少一个所述同位连动机构布置于所述自适应泵驱机构上;所述辅助板布置于所述中轴摆动机构下侧连接所述蒸发箱体;若干所述自适应连通机构顺序布置于所述辅助板上;其中,所述蒸发箱体、中轴摆动机构、自适应泵驱机构、同位连动机构、辅助板及自适应连通机构构成自适应往复摆动蒸发结构。
优选地,所述蒸发箱体包括箱体主体、灌装法兰及封装板;所述箱体主体布置于所述辅助板外部;两个所述灌装法兰布置于所述箱体主体两侧;所述箱体主体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初期蒸汽排放槽及内循环增压气体输入槽;两个所述封装板通过螺栓A布置于所述箱体主体轴向两侧;至少一个所述封装板低端两侧对称布置有泄压导流管口。
优选地,所述中轴摆动机构包括基板、弧形支撑座及辅助导流仓;所述基板通过轴承座轴向布置于所述封装板上连接所述操作腔;所述弧形支撑座布置于所述基板底部;且,所述弧形支撑座位于所述基板中轴线上;所述辅助导流仓固设于所述基板表面连接所述自适应泵驱机构。
优选地,所述基板呈钝角结构,且,所述基板表面相对所述辅助导流仓内部开设有若干呈“X”结构的均布槽A。
优选地,所述辅助导流仓由径向布置的两个围板及轴向布置的两个弧形板构成;其中,所述弧形板高端与所述自适应泵驱机构相贴合;且,所述弧形板内壁固设有呈倾斜状的弧形导流罩,且,所述弧形板与所述弧形导流罩相对面均开设有呈“X”状均布槽B。
优选地,所述自适应泵驱机构包括第一动泵给箱、第二动泵给箱、定泵给箱及辅助挡板;两个所述第一动泵给箱对称布置于所述基板两侧;其中,所述第一动泵给箱轴向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轴杆A;所述第二动泵给箱套设于所述第一动泵给箱高端;其中,所述第二动泵给箱轴向两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连接轴杆B及连接轴杆C;所述定泵给箱套设于所述第二动泵给箱高端连接所述箱体主体;其中,所述定泵给箱轴向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轴杆D;且,所述箱体主体与所述定泵给箱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定泵给箱相对靠近所述辅助导流仓表面开设有泵给溢流槽;其中,所述第二动泵给箱与所述第一动泵给箱、定泵给箱内部间隙围成自适应泵给存贮腔;其中,所述溢流槽位置与所述弧形板高端位置相对所述基板倾斜状态下相适配;且,所述自适应泵给存贮腔为可扩展结构;且,所述第二动泵给箱与所述第一动泵给箱、定泵给箱之间连接处均通过密封条密封处理;所述辅助挡板呈中空结构铰接于所述定泵给箱高端;其中,所述辅助挡板与所述定泵给箱旋转形成控制所述泵给溢流槽与自适应泵给存贮腔连通的控制开关;其中,所述自适应泵给存贮腔与所述灌装法兰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同位连动机构包括连接杆A、辅助杆A、辅助杆B及连接杆B;所述连接杆A铰接于连接轴杆A上;所述辅助杆A铰接于所述连接杆A端部连接所述连接轴杆C;所述辅助杆B布置于所述辅助杆A一侧连接所述连接轴杆B;其中,所述辅助杆A与所述辅助杆B啮合连接;所述连接杆B铰接于所述辅助杆B端部连接所述连接轴杆D上。
优选地,所述辅助板由弧形部及延伸部组成;其中,所述弧形部与所述弧形支撑座相适配;其中,所述延伸部表面开设有连通孔;其中,所述辅助板与所述箱体主体间隙构成角弧度小于度的扇形高温气体分流输送腔。
优选地,所述自适应连通机构包括连接套筒、控制滑杆及弹簧;若干所述连接套筒依次布置于所述连通孔上;其中,若干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延伸部安装位置依次具有高度差;其中,所述连接套筒内部开设有连通槽,所述控制滑杆布置于所述连通槽大头端内;其中,所述控制滑杆另一端具有限位凸起;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控制滑杆外表面;且,所述控制滑杆通过限位凸起、弹簧与连接套筒弹性连接;且,所述基板挤压控制滑杆对连通槽进行闭合。本发明通过弹簧的设置,始终对控制滑杆施加弹性作用力,致使连通槽在无外力作用下使得延伸部两侧进行连通,同时同步利用基板倾斜调节,致使位于低端的基板与其中一侧延伸部上的控制滑杆进行接触,来对连通槽进行闭合,且基于连接套筒与所述延伸部安装位置依次具有高度差,可同步控制多个控制滑杆进行同步调节,实现高效连通作用,为高温气体的流入与位于基板低端一侧进行热量置换工作,且该结构整体连动适配基板左右摆动工作,控制高效简单,同时有效控制高温热源适配导向流动,为基板两侧位于相对高端位置适配进行高温加热,且为基板两侧位于相对低端位置进行基础操作腔内保温措施,该操作方式自由相对切换,为基板所需蒸发处理提供良好的升温效率优化,进一步降低蒸发所需热能来产生节能效果。
一种节能型工业废水处理蒸发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安装处理:首先分别将两个灌装法兰通过管道与控制阀及工业废水管道连接;然后通过管道将初期蒸汽排放槽与离心风机设备输入端进行连接,其中,初期蒸汽排放槽与离心风机设备输入端管道处通过管道外接初期热源升温设备,且离心风机高温气体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内循环增压气体输入槽进行连接,最后通过三通管道将两个泄压导流管口共同与三通管道输出气相输送装置进行连接;
S200:供液处理:首次供液通过开启两个控制阀,致使工业废水通过该控制阀输送至适配灌装法兰处导流至适配位置的自适应泵给存贮腔中,进行基准量的存蓄;然后通过相对交错开启及闭合控制阀对工业废水进行交错输送排放;
S300:初升温处理:通过开启外接初期热源升温设备将热源通过离心风机压缩升温处理输送至辅助板下方腔体中;并通过自适应连通机构向基板下方两侧进行预热处理;
S400:驱动处理:
若进行倾斜驱动工作;通过供液处理致使工业废水在持续供给过程中在输送至其中任意一个自适应泵给存贮腔进行存蓄,并利用工业废水重量的增加;致使第一动泵给箱、第二动泵给箱进行展开,同时辅助杆A与辅助杆B啮合使得第一动泵给箱、第二动泵给箱进行调节,并定向啮合控制第二动泵给箱的移动位置,利用上述措施使得自适应泵给存贮腔增大,提高该自适应泵给存贮腔内的工业废水基准量,致使基板位于该自适应泵给存贮腔位置进行旋转倾斜;基板倾斜低端挤压一侧控制滑杆来对连通槽进行闭合;利用该位置自适应泵给存贮腔靠近辅助板进行基础相对较低温度升温及保温工作;使得热源气体仅从相对另一侧流动至基板相对高端位置下方,对高端位置的基板进行高温加热处理;
若进行泵给工作;位于上述倾斜驱动状态下,闭合位于基板低端一侧控制阀;开启另一侧位置的控制阀,致使工业废水对另一侧自适应泵给存贮腔进行存蓄,并利用工业废水重量的增加;致使第一动泵给箱、第二动泵给箱进行展开,同时辅助杆A与辅助杆B啮合使得第一动泵给箱、第二动泵给箱进行调节,并定向啮合控制第二动泵给箱的移动位置,利用上述措施使得自适应泵给存贮腔增大,提高该自适应泵给存贮腔内的工业废水基准量,此时相对基板倾斜低端的自适应泵给存贮腔进行压缩,并利用废水的浮力致使辅助挡板旋转,并在持续上升过程中,从溢流槽流出;
S500:匀布处理:位于任意一个自适应泵给存贮腔泵给状态下,通过“X”结构的均布槽A、均布槽B及弧形板、弧形导流罩进行遮挡截留来提高使得工业废水始终流动至均布槽B上,形成基础匀布工作;
S600:蒸发处理:当工业废水从高端位置处的溢流槽泵给,基于倾斜状态下的基板工业废水沿着均布槽B匀布流动与高温状态下基板充分接触进行蒸发处理;
S700:自循环处理:当工业废水蒸发量及温度提高后,可停止外接初期热源升温设备;仅通过蒸汽输送至离心风机在输送至辅助板下方;致基板与辅助板之间,然后通过气相输送装置将换热后的气相输送至外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蒸发箱体两侧设置的工业废水输入端并适配连接控制阀来对输入的工业废水进行定量控制,并配合中轴摆动机构可以蒸发箱体圆心位置进行旋转,使得该中轴摆动机构基于工作废水的重量进行往复式左右摆动工作,且利用中轴摆动机构左右摆动配合自适应泵驱机构实现分隔存储工作,并在控制阀闭合状态下通过另一端受到大于一端工作废水的重量,致使中轴摆动机构产生相对反向旋转倾斜,使得其中一端自适应泵驱机构产生回缩致使自适应泵驱机构内部空间压缩,使得位于该自适应泵驱机构内部的工业废水进行泵及喷洒出至中轴摆动机构,进行长流道升温气化蒸发,基于该方式通过少量工业废水升温蒸发工作往复多次,有效避免常规废水升华浓缩液相气化蒸发不足的情况,进一步避免多次循环输送所需成本。
2.本发明通过辅助板的设置,来对箱体主体内部的操作腔进行基础分隔,使得辅助板上端腔体与初期蒸汽排放槽连通,及辅助板下端腔体与初期蒸汽排放槽连通,通过上述方式,致使蒸汽气相通过连接管道从初期蒸汽排放槽排放致蒸汽经压缩机进行气相升温压缩,并输送至内循环增压气体输入槽内配合自适应连通机构进行中轴摆动机构所需适配一侧进行升温工作,从而适配常规工业废水处理蒸发系统中蒸汽经压缩机的机械做功提升为相对高温的蒸汽热源对工业废水处理进行基础节能循环工作。
3.本发明通过基板呈钝角结构的设置,致使基板在旋转翘起过程中,工业废水从基板倾斜高端流动至基板中端位置后及流动至基板倾斜低端位置,流经更加陡峭的坡度,基于重力作用使得工业废水流动速度提高,致使工业废水可快速与基板高温加热后的低端位置进行快速接触,提高工业废水蒸发效率;且配合呈“X”结构的均布槽A使得工业废水与基板充分接触同步提高接触面积,来提高工业废水升华气化效果。
4.本发明通过弧形板高端与自适应泵驱机构相贴合设置,致使自适应泵驱机构的泵及溢流的工业废水,在弧形板高端尖锥处设置下进行来对贴合自适应泵驱机构工业废水进行收集导流,同时又利用弧形导流罩设置,使得自适应泵驱机构的泵及喷洒的工业废水进行遮挡截留,使得工业废水始终流动至均布槽B上,形成基础匀布工作,同时利用弧形导流罩以降低相对低温状态工业废水与相对高温状态的蒸汽的直接接触,缩小高温状态的蒸汽因直接与低温状态工业废水接触产生冷凝情况,并与低温状态工业废水出现重新混合的情况,相对提高蒸发效率,提高热源的利用率。
5.本发明通过第二动泵给箱与第一动泵给箱、定泵给箱活动套设的设置,致使自适应泵给存贮腔可进行扩展及压缩,且利用相对设置的两个自适应泵给存贮腔,同时具有扩展及压缩状态,有效避免控制阀输送的工业废水直接与基板直接接触,在用于适配旋转驱动工作的同时又避免对往复连续工作中因升温位置基板与控制阀输送的工业废水造成热量转移情况,稳定控制工业废水倾斜流动进行升华气化所需,且利用其中一个适配位置的控制阀来向灌装法兰进行供给至自适应泵给存贮腔内,使得自适应泵给存贮腔在工业废水的重量作用下自然展开,来对基板一端施加作用重力,致使基板产生倾斜,同时相对一侧的控制阀闭合,基于基板倾斜,致使相对侧的基板位于高端第二动泵给箱与第一动泵给箱、定泵给箱压缩,致使自适应泵给存贮腔体积变小,内部的工业废水从泵给溢流槽内进行满溢流出;同时辅助挡板为中空结构,利用辅助挡板长端弧面的设置,使得控制阀供给的工业废水对辅助挡板避免施加作用力,迫使辅助挡板短端与泵给溢流槽贴合,避免工业废水输送过程中从泵给溢流槽直接流出的情况。
6.本发明通过连接杆A、辅助杆A、辅助杆B及连接杆B分别与自适应泵驱机构铰接设置,以及辅助杆A与辅助杆B啮合连接,使得第一动泵给箱、第二动泵给箱进行相对同步工作,有效控制第一动泵给箱、第二动泵给箱伸缩的精度,相对精确控制自适应泵给存贮腔内工业废水进行压缩泵出量,来实现对工业废水蒸发气化所需温度的精确控制,有效恒定适配使用蒸汽经压缩机所需工作功率,以达到压缩升温以及蒸汽经压缩机使用率平衡的作用,致使在相对稳定蒸发温度环境下,使得工业废水可充分蒸发,避免蒸汽经压缩机工作所需能源浪费。
7.本发明通过辅助板呈扇形的设置,致使高温气体分流输送腔同步适配扇形形状,利用高温气体上升的原理,使得高温热源相对聚集弧形部位置,当基板位于倾斜状态下,闭合其中一侧的延伸部致使高温气体配合与泄压导流管口上设置的气相流动输送设备,仅通过另一侧的自适应连通机构进行输送位于倾斜高端位置基板下方,对该位置的基板局部进行快速升温处理,同时基于上述扇形设置,高温热源气相相对有限与该位置的基板进行接触,提高高温热源气相利用率。
8.本发明通过弹簧的设置,始终对控制滑杆施加弹性作用力,致使连通槽在无外力作用下使得延伸部两侧进行连通,同时同步利用基板倾斜调节,致使位于低端的基板与其中一侧延伸部上的控制滑杆进行接触,来对连通槽进行闭合,且基于连接套筒与延伸部安装位置依次具有高度差,可同步控制多个控制滑杆进行同步调节,实现高效连通作用,为高温气体的流入与位于基板低端一侧进行热量置换工作,且该结构整体连动适配基板左右摆动工作,控制高效简单,同时有效控制高温热源适配导向流动,为基板两侧位于相对高端位置适配进行高温加热,且为基板两侧位于相对低端位置进行基础操作腔内保温措施,该操作方式自由相对切换,为基板所需蒸发处理提供良好的升温效率优化,进一步降低蒸发所需热能来产生节能效果。
(发明人:张里艺;萧芳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