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旋流式活性污泥法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25-4-27 11:37:3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4.03.15

申请日:2023.12.15

分类号:C02F3/12(2023.01)I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流式活性污泥法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且池体内部安装有内挡筒,内挡筒底部呈悬空状;所述池体顶部安装有顶架,且顶架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A;所述池体顶部连接有堰圈,堰圈顶部与顶架底部相接触,且电机A与堰圈相连;所述池体底部连接有分离管体。本发明采用单一池体的连续进水、连续出水运行,活性污泥的无动力回流,并通过进水及射流曝气器的切线出水实现了水利搅拌旋流及曝气,极大地降低了能耗。解决了现有SBR工艺无法连续运行,往往需要多组交替运行,氧化沟、AAO工艺可连续进水,但是污泥回流需要用泵或气提回流,增加能耗的问题。

2.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旋流式活性污泥法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2);所述池体(2)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且池体(2)内部安装有内挡筒(3),内挡筒(3)底部呈悬空状;所述池体(2)顶部安装有顶架(5),且顶架(5)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A(6);所述池体(2)顶部连接有堰圈(7),堰圈(7)顶部与顶架(5)底部相接触,且电机A(6)与堰圈(7)相连;所述池体(2)底部连接有分离管体(8),分离管体(8)外部固定连接有电机B(10);所述分离管体(8)内部安装有螺旋输送杆(11),且分离管体(8)外部固定套装有收集罩(12),收集罩(12)与支撑架(1)相连;所述螺旋输送杆(11)外部连接有堵盘(13),堵盘(13)与分离管体(8)外侧相接触;所述池体(2)外部连接有回流管(16),且回流管(16)底端与收集罩(1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式活性污泥法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2)外部设有进水管(201),进水管(201)内端沿内挡筒(3)切线方向与内挡筒(3)内侧相连通,池体(2)顶部设有出水槽堰(203),出水槽堰(203)内侧呈环绕状设有,进水斜槽(2031),池体(2)外部设有出水管(202),出水管(202)内端与出水槽堰(203)底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式活性污泥法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2)底部内安装有射流曝气器(4),射流曝气器(4)的进气管顶端高于池体(2)顶部,射流曝气器(4)的喷嘴沿内挡筒(3)切线方向朝向内挡筒(3)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流式活性污泥法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堰圈(7)转动连接于出水槽堰(203)内,堰圈(7)顶部呈环绕状设有出水斜槽(701),出水斜槽(701)与进水斜槽(2031)相连通,出水斜槽(701)一端呈倾斜状,进水斜槽(2031)一端呈倾斜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式活性污泥法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A(6)的驱动轴上安装有蜗杆(601),蜗杆(601)与顶架(5)转动连接,堰圈(7)顶部中心部位安装有蜗轮(702),蜗轮(702)位于顶架(5)顶部,蜗杆(601)与蜗轮(702)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式活性污泥法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曝气器(4)底部中心部位设有排泥底口(204),分离管体(8)顶部设有进泥口(801),排泥底口(204)与进泥口(801)相连通,分离管体(8)外部呈环绕状设有滤水口(802),滤水口(802)与收集罩(12)内部相连通,分离管体(8)内部安装有滤网筒(9),滤网筒(9)位于滤水口(802)内侧,分离管体(8)一端呈环绕状设有排泥孔(8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旋流式活性污泥法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杆(11)转动连接于分离管体(8)内部,螺旋输送杆(11)与滤网筒(9)内侧相接触,电机B(10)的驱动轴与螺旋输送杆(11)相连,螺旋输送杆(11)外部设有两个导向槽(1101),堵盘(13)滑动连接于螺旋输送杆(11)外部,堵盘(13)内侧设有两个凸块(1301),凸块(1301)滑动连接于导向槽(1101)内,堵盘(13)一侧与排泥孔(803)外侧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式活性污泥法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杆(11)端部螺纹连接有螺母(14),螺旋输送杆(11)靠近端部套装有弹簧(15),弹簧(15)一端与螺母(14)相接触,弹簧(15)另一端与堵盘(13)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流式活性污泥法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罩(12)底部设有排水管(1201),排水管(1201)通过回流管(16)与进水管(201)相连通,回流管(16)的管路上安装有水泵(17)和止逆阀(18)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旋流式活性污泥法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解决了目前污水处理常用的脱氮除磷生物处理方法有SBR、氧化沟、AAO等工艺,三种成熟的工艺中,SBR工艺不需要污泥回流,所有的反应在一个池子内即可完成,但缺点是SBR工艺无法连续运行,往往需要多组交替运行,增加了投资及占地面积,氧化沟、AAO工艺可连续进水,但是污泥回流需要用泵或气提回流,增加了一定的能耗的问题。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旋流式活性污泥法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具体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且池体内部安装有内挡筒,内挡筒底部呈悬空状;所述池体顶部安装有顶架,且顶架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A;所述池体顶部连接有堰圈,堰圈顶部与顶架底部相接触,且电机A与堰圈相连;所述池体底部连接有分离管体,分离管体外部固定连接有电机B;所述分离管体内部安装有螺旋输送杆,且分离管体外部固定套装有收集罩,收集罩与支撑架相连;所述螺旋输送杆外部连接有堵盘,堵盘与分离管体外侧相接触;所述池体外部连接有回流管,且回流管底端与收集罩相连。

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池体外部设有进水管,进水管内端沿内挡筒切线方向与内挡筒内侧相连通,池体顶部设有出水槽堰,出水槽堰内侧呈环绕状设有,进水斜槽,池体外部设有出水管,出水管内端与出水槽堰底部相连通。

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池体底部内安装有射流曝气器,射流曝气器的进气管顶端高于池体顶部,射流曝气器的喷嘴沿内挡筒切线方向朝向内挡筒内侧。

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堰圈转动连接于出水槽堰内,堰圈顶部呈环绕状设有出水斜槽,出水斜槽与进水斜槽相连通,出水斜槽一端呈倾斜状,进水斜槽一端呈倾斜状。

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A的驱动轴上安装有蜗杆,蜗杆与顶架转动连接,堰圈顶部中心部位安装有蜗轮,蜗轮位于顶架顶部,蜗杆与蜗轮传动连接。

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流曝气器底部中心部位设有排泥底口,分离管体顶部设有进泥口,排泥底口与进泥口相连通,分离管体外部呈环绕状设有滤水口,滤水口与收集罩内部相连通,分离管体内部安装有滤网筒,滤网筒位于滤水口内侧,分离管体一端呈环绕状设有排泥孔。

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旋输送杆转动连接于分离管体内部,螺旋输送杆与滤网筒内侧相接触,电机B的驱动轴与螺旋输送杆相连,螺旋输送杆外部设有两个导向槽,堵盘滑动连接于螺旋输送杆外部,堵盘内侧设有两个凸块,凸块滑动连接于导向槽内,堵盘一侧与排泥孔外侧相接触。

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旋输送杆端部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旋输送杆靠近端部套装有弹簧,弹簧一端与螺母相接触,弹簧另一端与堵盘相接触。

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集罩底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通过回流管与进水管相连通,回流管的管路上安装有水泵和止逆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流式活性污泥法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使用时,污水从进水管沿内挡筒切线方向进入内挡筒内池体,射流曝气器所喷射的空气及水混合液沿内挡筒底部切线方向出水,使内挡筒内部的池体内混合液形成逆时针旋流形式,同时根据“茶叶悖论”现象,此时内挡筒内池体水流会形成垂直于旋流方向的“二次流”效应,活性污泥密度稍大于水,在二次流作用下活性污泥在内挡筒内池体中的流动方向为:底部向池体中心转动轴方向流动,上部向四周内挡筒方向流动,在内挡筒底部活性污泥与处理后的清水产生泥水分离现象,清水沿内挡筒外侧进入出水槽堰内,通过出水管排出,活性污泥在内挡筒内的池体中继续循环流动,通过进水及射流曝气器的切线出水实现了水利搅拌旋流及曝气,极大地降低了能耗。

此外,电机A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堰圈同步转动,出水斜槽位置发生改变,通过堰圈改变进水斜槽底部与池体连通高度,从而实现对池体内部水位高度进行调节,使水位高度能够精准定位,提高设备的实用性能。

此外,当池体内部活性污泥的泥龄过长需要进行更换时,电机B带动螺旋输送杆转动,活性污泥进入分离管体内部,通过螺旋输送杆对活性污泥进行输送,在活性污泥到达滤网筒部位时,活性污泥内部水分受挤压影响下经滤网筒进入收集罩内,脱水后的活性污泥将堵盘顶开,通过排泥孔排出,实现活性污泥干湿分离效果,操作简便;并通过止逆阀避免进水管内部污水经回流管进入收集罩内,水泵运转,收集罩内的活性污泥干湿分离所产出的污水经回流管再次流入进水管内,保障污水处理效果。

(发明人:黄豆豆;张传兵;程西亚;朱光雨;陆兆华;张佳玮;陈翠芹;王鹏云;韩亚飞;田攀阳;王效骞;侯乾坤)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