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市将向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局申请,对我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进行预验收。
然而,相对于考核的32个指标来说,我市仍有部分指标或多或少存在差距。
环境明显改善
2005年12月,我市首次提出“积极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并于2006年4月召开“三创”大会,明确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努力把襄樊建设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2006年11月,市政府向国家环保总局(现为国家环保部)提交了“创模”申请。
近几年,围绕这一目标,我市成立了领导小组,对环境实行综合整治——关闭了一批“小水泥”,关停了24家规模小、污染大、无污水处理设施的黄姜加工企业,对造纸规模在1.7万吨以下的67家化学制浆生产线和位于无环境容量流域的造纸企业全部予以关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确保万元GDP能耗年下降率达到4%;建成了日处理生活垃圾630吨的无害化垃圾卫生填埋场、日处理54万吨的樊城城市污水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等一批环境基础设施。
在多方努力下,我市水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市区水环境功能区全面达标,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逐年攀升,2007年已经达到311天,2008年基本与2007年持平。
多项考核项目仍不达标
去年12月29日,市环保部门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进展情况时表示,对照“创模”的主要目标要求,我市还存在不少差距,亟待解决。
据介绍,考核要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在80%以上,而我市襄城观音阁二级污水处理厂尚未正式投入使用,市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62.47%,且未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没对污泥进行综合利用和妥善处理。
此外,我市单位GDP用水量目前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节水工作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重点工业及生活节水工程项目较少,单位工业增加值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环保部门透露,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等方面,我市距离“创模”考核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薄弱环节待整改
去年12月底,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了这一工作报告后指出,从目前的情况看,实现“创模”的目标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有的项目要保持稳定达标有一定难度,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有差距,资金投入不足,环境管理、“创模”宣传力度不够。
对此,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提出,市政府要加强领导,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加大对相关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投入,广泛开展宣传工作。
会议要求,现用垃圾处理场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亟待改善,新的垃圾处理场建设应加快准备、及时启动,张湾截污干管项目、余家湖污水处理厂建设应加快推进。襄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