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丙烯酸酯生产废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24-2-26 11:13:0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04.26

申请日:2021.12.20

分类号:C02F9/10(2006.01)I;F23G7/04(2006.01)I;F23G5/44(2006.01)I;C02F103/36(2006.01)N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丙烯酸酯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传统的丙烯酸酯生产废水处理方法为焚烧处理,该方法的处理费用极高,吨水处理成本可达600元以上。本发明通过使用多效蒸发处理技术,将丙烯酸酯生产废水进行浓缩减量处理,可有效减少废水的焚烧处理量,降低处理成本,而蒸馏产水具有COD含量低,生化效果好的特点。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丙烯酸酯生产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将丙烯酸酯生产废水进行一效蒸发处理,得到蒸发产水1及经一效蒸发后的废水;2)向经一效蒸发后的废水中投加碱液调节废水pH89,再进行二效蒸发处理,常规蒸发处理药剂投加口则设置于一效与二效之间;3)二效蒸发处理后的母液与所述的蒸发产水1混合后进行焚烧处理,二效的蒸发产水作为产水2由生化系统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效蒸发处理产水量为丙烯酸酯生产废水的1015%;当废水处理量较大,增多产水1的效数,蒸发混合后的产水1质量为丙烯酸酯生产废水质量的10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效蒸发处理,多效蒸发产水和二效蒸发产水共同作为产水2进入生化系统进行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效蒸发处理之前或置于一效与二效蒸发处理之间,还包括投加水处理药剂,水处理药剂的投加种类及加入量根据水质变化进行添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液为氢氧化钠饱和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丙烯酸酯生产废水蒸发终点为原水质量的101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丙烯酸酯生产废水多效蒸发产水2为原水质量的6580%。

发明内容

为提高企业效益,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实现丙烯酸酯生产废水浓缩减量的目的,在原有处理设备的基础上,本发明通过二校或多效蒸发的方式对丙烯酸酯废水进行蒸发减量处理,该方法具有工艺技术成熟、流程简单、产水可直接进行生化处理。

本发明主要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丙烯酸酯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方法,该方法基于多效蒸发处理系统,该方法包括:

1)首先将丙烯酸酯生产废水进行一效蒸发处理,得到蒸发产水1及经一效蒸发后的废水;所述的一效蒸发产水量为丙烯酸酯生产废水的1015%;

2)向经一效蒸发后的废水中投加碱液调节废水pH89,再进行二效蒸发处理,常规蒸发处理药剂投加口则设置于一效与二效之间;

3)二效蒸发处理后的母液与所述的蒸发产水1混合后进行焚烧处理,二效的蒸发产水作为产水2由生化系统进行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效蒸发处理产水量为丙烯酸酯生产废水的1015%;当废水处理量较大时,进一步地,一效蒸发处理亦可改为多效蒸发产水混合,但混合后的产水量为丙烯酸酯生产废水质量的101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碱液为氢氧化钠饱和溶液。

根据丙烯酸酯生产废水水质情况,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多效蒸发处理,多效蒸发产水和二效蒸发产水共同作为产水2进入生化系统进行处理。

根据丙烯酸酯生产废水水质情况,本发明在多效蒸发处理之前或置于一效与二效之间,还包括投加水处理药剂,水处理药剂的加入种类及加入量根据水质变化进行添加。

本发明方法通过加碱处理提高一效对丙烯酸酯废水轻组分的蒸发分离效果,对比于原水的COD含量,一效产水的COD值可浓缩1.22倍,由此降低了后续二效(多效)产水中的COD产量,并一定程度的降低了废水中的轻组分有机酸对碱的消耗量。

本发明处理工艺方法,丙烯酸酯生产废水蒸发终点为原水质量的1015%;二效(多效)蒸发产水2为原水质量的6580%,可很好地实现丙烯酸酯生产废水减量化;产水2COD值可由原水的80000120000mg/L降至15003000mg/L之间,B/C比可达0.43以上,可直接由生化处理系统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技术特点:

1)本发明通过二效(多效)蒸发处理系统处理丙烯酸酯生产废水,实现了丙烯酸酯生产废水焚烧处理量减量6580%的目标,大大降低了废水的焚烧处理成本。

2)本发明通过将一效产水与后续二效(多效)产水分离的方法,实现了一效产水浓缩废水的目的,大大降低了二效(多效)蒸发产水中COD的含量,由此实现了产水2的可直接生化处理的方法。

3)本发明于一效与二效之间加碱调节,将丙烯酸酯生产废水中酸和醇的转化成有机盐,提高了轻组分COD的沸点并降低废水中COD与水的共沸现象,实现了丙烯酸酯生产废水COD与水的分离目的。

(发明人:李亚宁;李亮;郝亚超;张成凯;付春明;郝润秋;肖彩英;刘祺;师晓光;周立山;靳晓霞)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