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新闻 >> 正文

宿迁市2017年度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顺利通过考核

发布时间:2018-2-5 10:31:4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近日,省政府组织专家组对宿迁市2017年度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开展考核。考核组现场查看了2017年度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建设情况及成效,查阅了档案资料并听取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从组织领导、整治实施、整治成效、长效管理和创新举措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在反馈会上,考核组认为我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重视程度高,坚持规划引领,创新工作模式,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到位,整治成效明显,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整体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我市2017年共实施了20条黑臭水体整治,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工作,实现了消除黑臭的目标。

  一是实施控源截污工程,着力推进雨污分流。把控源截污作为黑臭水体整治的根本性和基础性工作,加强干支管网改造,全面推进污水管网配套,大力实施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从源头上切断污水入河。2017年,全市累计铺设管网375公里,同时通过清理河道淤积、改造排水管道、截流排污口、设置调蓄池等措施,做到非雨季污水不入河,控制雨季溢流频次。

  二是开展污染源头控制,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污染“表象在河里,根子在岸上”,从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入手,增强对污水、生活垃圾的收集能力,引导市民合理排放,减少污染物入河。着力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2017年,全市共投资18.3亿元,完成新(改)建城市污水处理厂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2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57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5个。

  三是突出河道内源整治,全面实现清水循环。分门别类做好河道疏浚拓宽、水体底泥处置,提升水体自净功能。宿迁老城区的马陵河曾被群众戏称为“龙须沟”,经过新一轮治理,如今“水清可观、岸绿可憩、景美可赏”。在完善马陵河排水管网收集系统、保证两岸小区全面实现雨污分流的同时,通过源头引水、层层控水、全程清水等一系列措施,打通河道水体循环,并实施了东关口历史文化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沿河栽植乌桕、榉树等40余种2648株乡土树、适生树、彩叶树,累计新增绿化面积14.5万平方米,营造了多元化的河道景观。

  四是兼顾面源污染治理,实现点面同步治理。在全省率先打响畜禽养殖专项整治攻坚战,专门成立畜禽养殖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宿迁市畜禽养殖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畜禽养殖禁养区养殖场关停工作的通知》、《宿迁市畜禽养殖生态化示范点建设工作方案》和《关于强化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17年6月底前完成禁养区关闭搬迁任务、年底前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治理率达到60%的目标。各县区分别制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划定禁养区范围,并绘制红线图,统计形成整治清单,通过加强组织部署、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督查督办、开展示范创建、做好服务指导和技术培训,严格查处违法行为等形式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禁养区728家养殖场已全部关闭到位,非禁养区养殖场整治提升5521家,完成总任务的79.14%。

  五是注重河道系统治理,精心实施生态修复。充分运用“海绵城市”理念,采用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石笼挡墙等,打造了良好水体生态环境;在河道内布设增氧设施、生物生态岛、栽植40余种水生植物、设置生物回游通道,有效增强了河道生态功能。在12月份召开的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交流研讨会上,我市作先进经验交流,详细介绍了我市马陵河综合整治工程,以及按照我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规划,将海绵城市理念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充分应用。宿迁的建设经验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赞许。

  六是创新治理机制,保证整治质量。创新工作推进机制,推行水务一体化,解决河道管理各自为政局面。创新工程建设机制,推行设计施工一体化,保证工程设计效果和建设效果相统一。创新导则运用机制,着眼整治中的每一处细节,通过制定污水处理设施、雨污分流、河道保洁等标准导则,明确具体标准参数,实现建设标准化、管理精细化。

  在消除河道黑臭现象的基础上,我市着眼民生幸福,放大整治成效,打造成生态河道,努力实现河道治理功能性和景观性的统一,按照生态水工理念,统筹河道沿岸绿化和滨水空间规划,实施营造了多元化的河道景观,形成了绿色生态的亲水通道。让群众更好地享受绿色生态滨水空间。(宿迁市水务局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追踪此项目建设进展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