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5.31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地埋式餐饮废水排放装置,包括有罐体,罐体的内腔被两个隔板分隔成自右向左依次分布的杂物拦截区、油水分离区、废水提升区,杂物拦截区与油水分离区底部之间、油水分离区与废水提升区底部之间分别通过水流通道进行连通;罐体上设有与杂物拦截区相连通的进水端口、与废水提升区相连通的出水端口及通气管;杂物拦截区上部设置有一杂物拦截格栅,杂物拦截区底部固定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油水分离区上部设置有一浮油渣收集桶,浮油渣收集桶底部设置有朝向上部打开的单向阀;废水提升区内设有两台提升泵,废水提升区上部设有液位调控器。本发明能够地埋式安装、环保生态、操作维护便捷、油水分离效果佳、故障率低。
权利要求书
1.地埋式餐饮废水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罐体、控制器,所述罐体的内腔被两个隔板分隔成自右向左依次分布的杂物拦截区、油水分离区、废水提升区,所述杂物拦截区与油水分离区底部之间、油水分离区与废水提升区底部之间分别通过水流通道进行连通;所述罐体顶部开设有三个分别与杂物拦截区、油水分离区、废水提升区相连通的检修口,各检修口上可拆卸安装有检修盖,所述罐体上设有与杂物拦截区相连通的进水端口、与废水提升区相连通的出水端口及通气管;
所述杂物拦截区上部设置有一对应在检修口下方的杂物拦截格栅且设置有一用于驱动杂物拦截格栅直线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所述杂物拦截区底部固定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油水分离区上部设置有一对应在检修口下方的浮油渣收集桶且设置有一用于驱动浮油渣收集桶直线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所述浮油渣收集桶底部设置有朝向上部打开的单向阀;所述废水提升区内设置有两台分别与出水端口相连通的提升泵,所述废水提升区上部设有液位调控器,所述液位调控器电连接于控制器输入端,所述提升泵分别电连接于控制器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餐饮废水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拦截区与油水分离区之间的隔板为第一隔板,该第一隔板底端与罐体内底面之间存在第一流通间隙,所述油水分离区底部右侧固定有一夹角朝左分布的V型导流板,所述V型导流板与第一隔板左侧壁之间形成有与第一流通间隙相连通的第二流通间隙,所述第一流通间隙与第二流通间隙共同组成了用于将杂物拦截区与油水分离区连通的第一水流通道;
所述油水分离区与废水提升区之间的隔板为第二隔板,所述油水分离区左侧壁下部固定有一L型导流板,所述L型导流板底端与罐体内底面之间存在第三流通间隙,所述第二隔板底端开设有一与第三流通间隙相连通的导流孔,所述废水提升区底部右侧固定有一竖向分布且底端与导流孔相连通的导流管,所述第三流通间隙、导流孔、导流管共同组成了用于将油水分离区与废水提升区连通的第二水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餐饮废水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均包括竖向分布的丝杆、固定连接于丝杆且用于驱动丝杆旋转的驱动电机、螺纹连接在丝杠上的升降块,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于控制器输出端;所述杂物拦截格栅两侧分别固定于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对应侧升降块上,所述浮油渣收集桶两侧分别固定于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对应侧升降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餐饮废水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拦截区底部固定有氧自由基净化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餐饮废水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内固定有单向止回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餐饮废水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两侧分别设置一用于冲洗废水提升区内腔底部的自清洁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埋式餐饮废水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清洁装置为开设在提升泵出水端两侧、朝向废水提升区内腔底部倾斜分布的圆孔。
说明书
地埋式餐饮废水排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排放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地埋式餐饮废水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餐饮行业的迅猛发展,商场、超市美食区、员工食堂等场所的含油餐饮废水的处理和排放问题日益突出。未经隔油预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后会导致排水不畅、废水外溢、异味散发甚至管道堵塞,虽然隔油设备已逐步得到推广,但此类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仍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仍存在隔油效率低、易堵塞异味大、实际工况匹配度差、故障多等缺陷。而且出水含油率不能达到国家规定,会导致市政排水管道排水不畅,最终产生城市内涝、地沟油屡禁不止等问题。
设有地下室的酒店、饭店、食堂、商铺、超市、地铁、餐饮娱乐等通常采用室内隔油设备处理技术,负层安装的手动及全自动设备初步解决了室外隔油池占地、地上安装隔油器无空间、地下室设置隔油池和潜污泵的异味大维护难等难题。但此类产品仍采用传统单一的物理隔油工艺,功能部件设计存在缺陷,导致堵塞溢水、脂肪酸异味重、污泥沉积、乳化油难去除、出水油脂含量不达标、安装就位难等问题。
尤其对于未设地下室的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美食商铺街等最初采用室外传统隔油池技术,伴随隔油设备的推广应用,隔油设备逐渐取代传统隔油池,此类隔油设备常采用室外坑内安装方式。但此方式需在室外浇筑混凝土设备坑,易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坑内安装的设备操作维护空间狭小,无人管理,杂物和油脂无法提取,油水分离流道堵塞,最终导致设备频繁故障,油水分离效果差,臭味重、出水无法达到国家排放要求;另外,此室外建坑方式安装的设备通常采用自流排放出水方式,出水连接至污水检查井,遇暴雨天气时,雨水混入后极易产生污水倒灌,最终导致坑内设备故障甚至报废。因此采用此种方式,存在建设周期长、对环境不利影响大、安装及操作维护不便、故障率高、出水不达标、臭味重、污水倒灌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埋式餐饮废水排放装置,能够实现地埋式安装、环保生态、操作维护便捷、油水分离效果佳、故障率低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地埋式餐饮废水排放装置,包括有罐体、控制器,所述罐体的内腔被两个隔板分隔成自右向左依次分布的杂物拦截区、油水分离区、废水提升区,所述杂物拦截区与油水分离区底部之间、油水分离区与废水提升区底部之间分别通过水流通道进行连通;所述罐体顶部开设有三个分别与杂物拦截区、油水分离区、废水提升区相连通的检修口,各检修口上可拆卸安装有检修盖,所述罐体上设有与杂物拦截区相连通的进水端口、与废水提升区相连通的出水端口及通气管;
所述杂物拦截区上部设置有一对应在检修口下方的杂物拦截格栅且设置有一用于驱动杂物拦截格栅直线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所述杂物拦截区底部固定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油水分离区上部设置有一对应在检修口下方的浮油渣收集桶且设置有一用于驱动浮油渣收集桶直线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所述浮油渣收集桶底部设置有朝向上部打开的单向阀;所述废水提升区内设置有两台分别与出水端口相连通的提升泵,所述废水提升区上部设有液位调控器,所述液位调控器电连接于控制器输入端,所述提升泵分别电连接于控制器输出端。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杂物拦截区与油水分离区之间的隔板为第一隔板,该第一隔板底端与罐体内底面之间存在第一流通间隙,所述油水分离区底部右侧固定有一夹角朝左分布的V型导流板,所述V型导流板与第一隔板左侧壁之间形成有与第一流通间隙相连通的第二流通间隙,所述第一流通间隙与第二流通间隙共同组成了用于将杂物拦截区与油水分离区连通的第一水流通道;
所述油水分离区与废水提升区之间的隔板为第二隔板,所述油水分离区左侧壁下部固定有一L型导流板,所述L型导流板底端与罐体内底面之间存在第三流通间隙,所述第二隔板底端开设有一与第三流通间隙相连通的导流孔,所述废水提升区底部右侧固定有一竖向分布且底端与导流孔相连通的导流管,所述第三流通间隙、导流孔、导流管共同组成了用于将油水分离区与废水提升区连通的第二水流通道。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均包括竖向分布的丝杆、固定连接于丝杆且用于驱动丝杆旋转的驱动电机、螺纹连接在丝杠上的升降块,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于控制器输出端;所述杂物拦截格栅两侧分别固定于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对应侧升降块上,所述浮油渣收集桶两侧分别固定于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的对应侧升降块上。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杂物拦截区底部固定有氧自由基净化系统。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内固定有单向止回阀。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两侧分别设置一用于冲洗废水提升区内腔底部的自清洁装置。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自清洁装置为开设在提升泵出水端两侧、朝向废水提升区内腔底部倾斜分布的圆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废水排放装置,(1)在设备结构设计上,采用GRP材质缠绕成型罐体,采用CFD优化设计的首创地埋装配式结构,可直埋覆土安装,适用广易施工,承压强度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坑内安装方式造成的建设周期长、对环境不利影响大、安装不便等问题,开创了餐饮废水排放设备地埋式新领域;(2)采用独创的可升降杂物拦截格栅和浮油渣收集桶,方便将收集杂物及除油渣工作引到罐体外的地上,完全解决了坑内设备操作维护不便的难题,消除坑内安装设备的检修、维护隐患,地上式操作维护更便捷;(3)在油水分离区设置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促使悬浮油、乳化油及部分溶解油高效分离,特别是对悬浮物的分离,大大提高出水水质,同时还减少了70%的污泥堆积量,最终确保出水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