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空间分割型污水氧化方法

发布时间:2017-12-16 15:59:0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5.25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IPC分类号C02F1/7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提出的一种空间分割型污水氧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安装反应炉,并在反应炉内竖直安装一个两端敞口的内筒;S2、在反应炉内安装一个顶部密封且底部敞口的外筒,外筒套设在内筒顶部,且外筒顶部与内筒顶部之间有间隙,反应炉顶部与外筒顶部之间有间隙;S3、向反应炉内灌入污水,污水水面浸没外筒顶部且低于反应炉顶部。通过步骤S1、S2中对内筒和外筒的设置方式,并按照步骤S3灌入污水后,可使得步骤S4中导入的臭氧在内筒内上升然后由于外筒的限制,在内筒和外筒组成的环形空间内下降,最后在外筒外周上升并溢出水面在反应炉顶部聚集。如此,使得臭氧在污水中行动路径延长,使得臭氧充分地与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发生氧化。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空间分割型污水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安装反应炉(1),并在反应炉(1)内竖直安装一个两端敞口的内筒(2);

  S2、在反应炉(1)内安装一个顶部密封且底部敞口的外筒(3),外筒(3)套设在内筒(2)顶部,且外筒顶部与内筒顶部之间有间隙,反应炉(1)顶部与外筒(3)顶部之间有间隙;

  S3、向反应炉(1)内灌入污水,污水水面浸没外筒(3)顶部且低于反应炉(1)顶部;

  S4、对反应炉顶部密封,且向内筒(2)底部导入臭氧;

  S5、设置时间阈值,且每间隔一个时间阈值,在反应炉(1)内采集一次水样进行检测,获得净化数据;

  S6、根据净化数据判断反应炉(1)顶部聚集的溢出气体中臭氧含量,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溢出气体直接导回内筒(2)底部或者经过臭氧发生器后导回内筒(2)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分割型污水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安装的反应炉(1),其下端为倒锥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分割型污水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内筒(2)底部靠近倒锥结构的下圆截面,外筒(3)底部不高于倒锥结构的上圆截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分割型污水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向内筒(2)底部导入臭氧的方式为:从反应炉(1)顶部插入导气管(4),导气管(4)输出口设置在内筒(2)内靠近反应炉(1)底部的位置,通过导气管(4)向内筒(2)底部导入臭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分割型污水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 中的净化数据为相邻两次水样有害物质含量的差值。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空间分割型污水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具体为:将净化数据与预设净化差值比较,当净化数据大于或等于净化差值,则控制溢出气体直接导回内筒(2)底部;当净化数据小于净化差值,则控制溢出气体经过臭氧发生器后导回内筒(2)底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分割型污水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控制溢出气体流向的具体方式为:设置一个三通阀,其输入端与反应炉(1)顶部连通用于导入溢出气体;其第一输出端直接与导气管(4)连通,其第二输出端通过臭氧发生器(6)与导气管(4)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分割型污水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3A、向反应炉(1)内填充臭氧激活助剂。

  说明书

  一种空间分割型污水氧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间分割型污水氧化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工艺。污水一级处理应用物理方法,如筛滤、沉淀等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悬浮固体和漂浮物质。污水二级处理主要是应用生物处理方法,即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过程,将污水中的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生物处理对污水水质、水温、水中的溶氧量、pH值等有一定的要求。污水三级处理是在一、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应用混凝、过滤、离子交换、反渗透等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难溶解的有机物、磷、氮等营养性物质。污水中的污染物组成非常复杂,常常需要以上几种方法组合,才能达到处理要求。

  污水一级处理为预处理,二级处理为主体,处理后的污水一般能达到排放标准。三级处理为深度处理,出水水质较好,甚至能达到饮用水质标准,但处理费用高,除在一些极度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外,应用较少。故而,如何降低污水三级处理尤其是较常用的化学方法的成本,是污水处理中的热点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间分割型污水氧化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空间分割型污水氧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安装反应炉,并在反应炉内竖直安装一个两端敞口的内筒;

  S2、在反应炉内安装一个顶部密封且底部敞口的外筒,外筒套设在内筒顶部,且外筒顶部与内筒顶部之间有间隙,反应炉顶部与外筒顶部之间有间隙;

  S3、向反应炉内灌入污水,污水水面浸没外筒顶部且低于反应炉顶部;

  S4、对反应炉顶部密封,且向内筒底部导入臭氧;

  S5、设置时间阈值,且每间隔一个时间阈值,在反应炉内采集一次水样进行检测,获得净化数据;

  S6、根据净化数据判断反应炉顶部聚集的溢出气体中臭氧含量,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溢出气体直接导回内筒底部或者经过臭氧发生器后导回内筒底部。

  优选地,步骤S1中安装的反应炉,其下端为倒锥结构。

  优选地,步骤S2中,内筒底部靠近倒锥结构的下圆截面,外筒底部不高于倒锥结构的上圆截面。

  优选地,步骤S4中,向内筒底部导入臭氧的方式为:从反应炉顶部插入导气管,导气管输出口设置在内筒内靠近反应炉底部的位置,通过导气管向内筒底部导入臭氧。

  优选地,步骤S5中的净化数据为相邻两次水样有害物质含量的差值。

  优选地,步骤S6具体为:将净化数据与预设净化差值比较,当净化数据大于或等于净化差值,则控制溢出气体直接导回内筒底部;当净化数据小于净化差值,则控制溢出气体经过臭氧发生器后导回内筒底部。

  优选地,步骤S6中控制溢出气体流向的具体方式为:设置一个三通阀,其输入端与反应炉顶部连通用于导入溢出气体;其第一输出端直接与导气管连通,其第二输出端通过臭氧发生器与导气管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步骤S3A、向反应炉内填充臭氧激活助剂。

  本发明中,通过步骤S1、S2中对内筒和外筒的设置方式,并按照步骤S3灌入污水后,可使得步骤S4中导入的臭氧在内筒内上升然后由于外筒的限制,在内筒和外筒组成的环形空间内下降,最后在外筒外周上升并溢出水面在反应炉顶部聚集。如此,使得臭氧在污水中行动路径延长,使得臭氧充分地与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发生氧化。

  步骤S2中在外筒顶部与内筒顶部之间预留的间隙用于收集溢出气体,从而有利于对未工作的臭氧进行搜集以便循环利用,还可以收集臭氧反应后产生的氧气,以便再次通过氧气经臭氧发生器再次转换成臭氧后重复利用。

  步骤S5、S6中,通过对反应炉内的水样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溢出气体中氧气和臭氧的含量,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溢出气体直接回到内筒底部或者经过臭氧发生器后回到内筒底部,如此,实现了污水净化程度的自动检测,和臭氧循环的自动控制,有利于人力解放,提高污水净化的效率。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