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6.07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IPC分类号C02F9/14; E02B3/12; E02B3/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村污水排放口的处理结构,包括:朝向岸侧的护岸坡体和朝向水侧的漂浮墙,所述漂浮墙与所述护岸坡体围成生态调节池;所述护岸坡体包括自上而下相连的陆地平台、潜流坡、表流坡和潜水坡;所述陆地平台包括,连通排污管道的排污口、收集池顶部设置无砂混凝土盖板、预处理池和出水布水口;所述潜流坡与表流坡的下方设置有防渗漏层;所述漂浮墙的顶部高于河道水位线,所述漂浮墙通过若干个漂浮箱连接而成,所述漂浮箱之间通过柔性隔水带连接,所述漂浮墙底部也通过柔性隔水带与所述表流坡和所述潜水坡的交接面相连接。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农村污水排放口的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朝向岸侧的护岸坡体(1)和朝向水侧的漂浮墙(2),所述漂浮墙(2)与所述护岸坡体(1)围成生态调节池(3);
所述护岸坡体(2)包括自上而下相连的陆地平台(4)、潜流坡(5)、表流坡(6)和潜水坡(7);
所述陆地平台(4)包括,连通排污管道的排污口(41)、收集池(42)、预处理池(43)和出水布水口(44);所述潜流坡(5)为斜坡,坡面上设置有砌块(51),砌块(51)内种植有湿地植物(52),砌块(51)下方设置有填料层(53),所述潜流坡(5)的坡底设置有集水墙(55),所述集水墙(55)朝向所述表流坡(6)一侧设置有出水管(54),所述出水管(54)水平高度大于所述表流坡(6);所述表流坡(6)为主体向下倾斜的自然坡面,其坡面上设置有生态砌块(6a)构成的生态砌块层(61),所述生态砌块层(61)上设置有植株种植孔(62),所述植株种植孔(61)内种植有水生植物(63);
所述潜流坡(5)与表流坡(6)的下方设置有防渗漏层(8);
所述漂浮墙(2)的顶部高于河道水位线,所述漂浮墙(2)通过若干个漂浮箱(9)连接而成,所述漂浮箱(9)之间通过柔性隔水带(20)连接,所述漂浮墙(2)底部也通过柔性隔水带(20)与所述表流坡(6)和所述潜水坡(7)的交接面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村污水排放口的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53)自底部向坡面依次为:直径45~65mm的砾石铺设的厚度为10~15cm的砾石层(531)、直径25~40mm的碎石铺设的厚度为10~15cm的碎石层(532)、直径1~25mm的蛭石铺设的厚度为10~15cm的蛭石层(533)、厚度10~15cm的粗砂层(534)、厚度10~15cm的细砂层(535)以及厚度为20~40的红壤土层(536);其中每层之间通过PVC网格相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村污水排放口的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流坡(6)顶部的水平高度高于河道最高水位线以上50cm,所述表流坡(6)底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河道最低水位线以下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村污水排放口的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池(42)内设置有格栅(421)和隔油网(422),所述预处理池(43)包括,厌氧池(431)和兼氧池(432),所述兼氧池(432)朝向出水布水口(44)处为倾斜的斜坡,且在出水布水口(44)处设置有过滤网(4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村污水排放口的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箱(9)包括,框体(91)、用于水质净化的净化板(92)和用于漂浮箱(9)漂浮于河面的浮包(93),所述框体(91)为空心的长方体框架,其长边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框体(91)包括,具有透水功能的透水面(912)和具有调整隔水与进水功能的调整面(911);所述透水面(912)为空心面,所述调整面(911)设置有隔水机构(94),所述净化板(92)呈折线形竖直插接在所述框体(91)的插槽(913)内,所述浮包(93)安装在浮箱的上部,所述浮包(93)底部低于所述框体(91)的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农村污水排放口的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板(92)包括外框(921)、串条(922)和净化球(923),所述净化球(923)列状串在所述串条(922)上,所述净化球(923)为空心球体,球体表面设置有大量通孔(9231),球体内部设置有团状细丝(9232),所述团状细丝(9232)为直径为0.05~0.2mm的聚乙烯纤维丝,所述团状细丝(9232)在所述净化球(923)内的填充率为60%~9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农村污水排放口的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机构(94)包括,调整面框架(941)、滑动夹板(942)、固定夹板(943)、隔水密封条(944)和隔水板(945),所述隔水密封条(944)设置在所述调整面框架(941)与滑动夹板(942)之间,所述滑动夹板(942)通过滑轨(946)与所述框体(91)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夹板(943)与所述框体(91)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夹板(942)与所述固定夹板(943)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947),所述隔水板(945)插接在所述隔水密封条(944)的密封槽内具有上下滑动的功能,所述隔水密封条(944)顶部超出调整面框架(941)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农村污水排放口的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91)上设置有升降电机(97)和齿轮,所述隔水板(945)上设置有齿条,所述框体(91)内设置有水质检测器、太阳能供电系统和通讯系统,所述升降电机在水质检测器的控制下,操控齿轮齿条控制所述隔水板(945)打开或闭合相应调整面(911)。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农村污水排放口的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砌块(6a)为十字形,十字形的四个顶角分成两个公插头(6a1)和两个母插头(6a2),所述公插头(6a1)为球形突起结构,所述母插头(6a2)为球形凹陷接结构,所述的两个公插头(6a1)设置在所述生态砌块(6a)十字形的相邻两个顶角,所述的两个母插头(6a2)设置在剩余两个顶角;所述生态砌块(6a)的内部设置有十字形的通槽(6a3),所述通槽(6a3)同时贯通四个顶角;所述植株种植孔(61)由至少三块以上相邻的所述生态砌块(6a)拼接所围成,相拼接的所述生态砌块(6a)的公插头(6a1)与母插头(6a2)相扣,切相互拼接的所述生态砌块(6a)的通槽(6a3)相互联通,联通的通槽(6a3)填有混凝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农村污水排放口的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插头(6a2)的凹陷面与所述通槽(6a3)相交处设置有斜倒面(6a21),所述斜倒面(6a21)与所述通槽(6a3)中轴线所夹锐角角度为25°~50°。
说明书
一种农村污水排放口的处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村污水排放口的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农村的迅速发展和广大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农村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态平衡。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居民生活过程中粪便及其冲洗水、洗浴污水和厨房污水以及农村分散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农村生活污水水质的特点为N、P含量高、可生化性强、含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较少,在排放上具有每户排放量相对较少,水质波动较大,排放点分散,点多面广,收集较困难,大多农村没有污水处理体系等特点。故农村河道的排污口的排放极易对河道造成污染。
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湿地的方式对农村河道进行生态处理。人工湿地包括表面流湿和潜流湿地,其中潜流湿地分为水平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与表面流湿地相比,水平流人工湿地水力负荷高,对BOD、COD、SS、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且无恶臭和蚊蝇孳生,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湿地形式。但控制相对复杂,N、P去除效果不如垂直流人工湿地。垂直流湿地分为下向流和上向流两种,下向流垂直流湿地以其操作相对简单更为常用,污水从湿地表面流入,从上到下流经湿地基质层,由底部流出。上向流水流方向反之。由于氧气可通过大气扩散和植物传输进入湿地系统,其内部充氧更为充分,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和硝化反应的进行,氮、磷去除效果较好。故设计一种能够综合两种湿地优点,同时便于施工,对排污口净化监控能力高的处理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农村污水排放口的处理结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农村污水排放口的处理结构,包括:朝向岸侧的护岸坡体和朝向水侧的漂浮墙,所述漂浮墙与所述护岸坡体围成生态调节池;
所述护岸坡体包括自上而下相连的陆地平台、潜流坡、表流坡和潜水坡;
所述陆地平台包括,连通排污管道的排污口、收集池顶部设置无砂混凝土盖板、预处理池和出水布水口,所述收集池顶部设置无砂混凝土盖板;所述潜流坡为斜坡,坡面上设置有砌块,砌块内种植有湿地植物,砌块下方设置有填料层,所述潜流坡的坡底设置有集水墙,所述集水墙朝向所述表流坡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水平高度大于所述表流坡;所述表流坡为主体向下倾斜的自然坡面,自然坡面指的是天然的河岸坡面,具有不规则的起伏,其坡面上设置有生态砌块构成的生态砌块层,所述生态砌块层上设置有植株种植孔,所述植株种植孔内种植有水生植物;
所述潜流坡与表流坡的下方设置有防渗漏层;
所述漂浮墙的顶部高于河道水位线,所述漂浮墙通过若干个漂浮箱连接而成,所述漂浮箱之间通过柔性隔水带连接,所述漂浮墙底部也通过柔性隔水带与所述表流坡和所述潜水坡的交接面相连接。
本方案中,将污水首先通过收集池和预处理池进行预处理,然后又利用倾斜的潜流坡作为人工湿地,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N、P元素,最后利用水位线上方的表流坡部分,对污水做彻底的截留净化,将整个处理结构融入到河道护岸中,保证了河道水体的水质同时,提高了河道附近的观赏性。此外,通过漂浮墙,可以在排污口出水水质非常恶劣时,对排污口进行隔离,保证污染水体不会进入河道内,通过生态调节池对污水进行生态净化处理,带水质合格后,重新打通生态调节池与河道。
作为优选,所述填料层自底部向坡面依次为:直径45~65mm的砾石铺设的厚度为10~15cm的砾石层、直径25~40mm的碎石铺设的厚度为10~15cm的碎石层、直径1~25mm的蛭石铺设的厚度为10~15cm的蛭石层、厚度10~15cm的粗砂层、厚度10~15cm的细砂层以及厚度为20~40的红壤土层;其中每层之间通过PVC网格相隔开,网格目数为50~200目。
作为优选,所述表流坡顶部的水平高度高于河道最高水位线以上50cm,所述表流坡底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河道最低水位线以下30cm。
作为优选,所述收集池内设置有格栅和隔油网,所述预处理池包括,厌氧池和兼氧池,所述兼氧池朝向出水布水口处为倾斜的斜坡,且在出水布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漂浮箱包括,框体、用于水质净化的净化板和用于漂浮箱漂浮于河面的浮包,所述框体为空心的长方体框架,其长边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框体包括,具有透水功能的透水面和具有调整隔水与进水功能的调整面;所述透水面为空心面,所述调整面设置有隔水机构,所述净化板呈折线形竖直插接在所述框体的插槽内,所述浮包安装在浮箱的上部,所述浮包底部低于所述框体的顶面。
作为优选,所述净化板包括外框、串条和净化球,所述净化球列状串在所述串条上,所述净化球为空心球体,球体表面设置有大量通孔,球体内部设置有团状细丝,所述团状细丝为直径为0.05~0.2mm的聚乙烯纤维丝,所述团状细丝在所述净化球内的填充率为60%~90%。
作为优选,所述隔水机构包括,调整面框架、滑动夹板、固定夹板、隔水密封条和隔水板,所述隔水密封条设置在所述调整面框架与滑动夹板之间,所述滑动夹板通过滑轨与所述框体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夹板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夹板与所述固定夹板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所述隔水板插接在所述隔水密封条的密封槽内具有上下滑动的功能,所述隔水密封条顶部超出调整面框架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框体上设置有升降电机和齿轮,所述隔水板上设置有齿条,所述框体内设置有水质检测器、太阳能供电系统和通讯系统,所述升降电机在水质检测器的控制下,操控齿轮齿条控制所述隔水板打开或闭合相应调整面。
作为优选,所述调整面的两侧还设置有密封扣条,所述漂浮箱通过密封扣条与所述柔性隔水带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柔性隔水带通过插条插接在所述密封扣条内,所述密封扣条与插条之间设置有密封条。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扣条为C形,所述插条为L形,所述密封条设置在朝向所述调整面的一侧,所述密封扣条与所述插条之间通过螺丝顶紧。
作为优选,所述生态砌块为十字形,十字形的四个顶角分成两个公插头和两个母插头,所述公插头为球形突起结构,所述母插头为球形凹陷接结构,所述的两个公插头设置在所述生态砌块十字形的相邻两个顶角,所述的两个母插头设置在剩余两个顶角;所述生态砌块的内部设置有十字形的通槽,所述通槽同时贯通四个顶角;所述植株种植孔由至少三块以上相邻的所述生态砌块拼接所围成,相拼接的所述生态砌块的公插头与母插头相扣,切相互拼接的所述生态砌块的通槽相互联通,联通的通槽填有混凝土。
作为优选,所述母插头的凹陷面与所述通槽相交处设置有斜倒面,所述斜倒面与所述通槽中轴线所夹锐角角度为25°~50°。
作为优选,所述植株种植孔内设置有填料层,所述填料层包括自坡面外向坡面内依次设置的细沙层、风化砂层、细砾石层、粗砾石层和青石层。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①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农村污水排放口的处理结构,通过收集池和预处理池,对排污口污水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潜流坡和表流破的湿地生态系统,再次截留进化后,保证流入河道内水质的纯净度。
②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农村污水排放口的处理结构,通过漂浮墙实时监控生态调节池范围内的水质情况,随之准备隔离,确保河道水质健康,同时漂浮箱,具有一定的河水净化能力。
③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农村污水排放口的处理结构,表流坡采用的生态砌块能适合自然坡面的铺装,使得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将河水抽干后进行坡面的整治,只需要抽取部分河水降低水位线后既可直接铺设,降低的施工成本的同时,保证了施工过程中不会破坏河道原有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