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5.24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IPC分类号B65D88/28; B65D88/5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污泥卸料斗,通过轴承在卸料斗主体底部安装两扇对开闸门,并且在卸料斗主体两侧安装相应的动力装置,利用动力装置控制两扇闸门绕轴承转动实现角度摆动对开,使得闸门可以迅速张开,解决了现有的污泥卸料斗的推拉式直线运动闸门张开和关闭的速率比较慢造成整个卸料过程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卸料斗主体、安装在所述卸料斗主体上部开口上沿的若干个吊环,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卸料斗主体底部的两扇对开闸门、设置在所述卸料斗主体两侧的动力装置;两个所述动力装置与两扇对开所述闸门对应连接,用于通过控制所述闸门绕所述轴承转动开闭控制所述卸料斗主体底部卸料口的开闭。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卸料斗,包括:卸料斗主体、安装在所述卸料斗主体上部开口上沿的若干个吊环,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卸料斗主体底部的两扇对开闸门、设置在所述卸料斗主体两侧的动力装置;
两个所述动力装置与两扇对开所述闸门对应连接,用于通过控制所述闸门绕所述轴承转动开闭控制所述卸料斗主体底部卸料口的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卸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斗主体由上至下分为相互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为上下开口的长方体;
所述第二部分为上下开口的锥体;
所述锥体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是垂直设置的,另两个相对的侧面是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卸料斗,其特征在于,倾斜设置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均不小于60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卸料斗,其特征在于,与两扇对开所述闸门的轴承平行的两个侧面为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卸料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卸料斗主体外表面的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卸料斗,其特征在于,两扇所述对开闸门外表面均设置有所述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泥卸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斗主体外表面和两扇所述对开闸门外表面的所述加强筋均呈网格状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卸料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卸料斗主体的四个侧面上的若干固定支脚;
若干所述固定支脚均在同一水平面内,用于将所述污泥卸料斗悬空卡放在相应的工作台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泥卸料斗,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固定支脚的形状为楔形三角状;
其中所述固定支脚的一个直角边与所述卸料主体固定连接,另一个直角边用于与相应的所述工作台卡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卸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卸料斗主体上部开口的四个上沿中间。
说明书
一种污泥卸料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卸料斗。
背景技术
污泥处理是对污泥进行浓缩、调质、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等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加工过程。而在某些污泥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将经过一定脱水处理后的污泥集中起来并运走,污泥卸料斗就是发挥这种中转作用的机械装置。
现有的污泥卸料斗是通过控制推拉式直线运动闸门来控制卸料口的张开与关闭,这种闸门虽然可以设置的很大,但张开和关闭的速率比较慢,严重影响整个卸料过程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污泥卸料斗,通过轴承在卸料斗主体底部安装两扇对开闸门,并且在卸料斗主体两侧安装相应的动力装置,利用动力装置控制两扇闸门绕轴承转动实现角度摆动对开,使得闸门可以迅速张开,解决了现有的污泥卸料斗的推拉式直线运动闸门张开和关闭的速率比较慢造成整个卸料过程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泥卸料斗,包括:卸料斗主体、安装在所述卸料斗主体上部开口上沿的若干个吊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卸料斗主体底部的两扇对开闸门、设置在所述卸料斗主体两侧的动力装置;
两个所述动力装置与两扇对开所述闸门对应连接,用于通过控制所述闸门绕所述轴承转动开闭控制所述卸料斗主体底部卸料口的开闭。
优选地,
所述卸料斗主体由上至下分为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为上下开口的长方体;
所述第二部分为上下开口的锥体;
所述锥体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是垂直设置的,另两个相对的侧面是倾斜设置。
优选地,
倾斜设置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不小于60度。
优选地,
与两扇对开所述闸门的轴承平行的两个侧面为倾斜设置。
优选地,
所述污泥卸料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卸料斗主体外表面的加强筋。
优选地,
两扇所述对开闸门外表面均设置有所述加强筋。
优选地,
所述卸料斗主体外表面和两扇所述对开闸门外表面的所述加强筋均呈网格状分布。
优选地,
所述污泥卸料斗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卸料斗主体的四个侧面上的若干固定支脚;
若干所述固定支脚均在同一水平面内,用于将所述污泥卸料斗悬空卡放在相应的工作台上。
优选地,
若干所述固定支脚的形状为楔形三角状;
其中所述固定支脚的一个直角边与所述卸料主体固定连接,另一个直角边用于与相应的所述工作台卡住。
优选地,
所述吊环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卸料斗主体上部开口的四个上沿中间。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污泥卸料斗,通过轴承在卸料斗主体底部安装两扇对开闸门,并且在卸料斗主体两侧安装相应的动力装置,利用动力装置以较小的线程控制两扇闸门绕轴承转动实现角度摆动对开,使得闸门可以迅速张开,解决了现有的污泥卸料斗的推拉式直线运动闸门张开和关闭的速率比较慢造成整个卸料过程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污泥卸料斗,将卸料斗主体上部的第一部分设计为上下开口的长方体,便于将污泥快速装入卸料斗;因为经过一定脱水处理的污泥,含水率一般仍然在50%~60%之间,在输送过程中的接触摩擦是比较大的,在与卸料斗的相对运动中很容易因摩擦滞留而阻碍卸料,所以将卸料斗主体下部的第二部分设计为两个相对侧面倾斜设置的锥体,便于污泥直泻而下,大大规避了污泥与内壁摩擦的滞留阻力。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污泥卸料斗,在卸料斗主体外表面和两扇对开闸门外表面设置网格状分布的加强筋,有效地增加了整个污泥卸料斗的结构强度和承重强度,延长了污泥卸料斗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污泥卸料斗,在卸料斗主体上部开口的四个上沿中间分别设置吊环,通过吊环可以将污泥卸料斗吊装至相应的工作台上,并利用卸料斗主体侧面的若干固定支脚将污泥卸料斗悬空卡放在工作台上,有利于污泥卸料斗的安装和维修,方便、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