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5.24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IPC分类号C02F9/06; C02F103/30
摘要
一种染色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降池、旋流分离装置、卧式沉降装置、电解池装置、吸附装置,所述旋流分离装置包括上部的圆柱型筒体和下部的上粗下细的圆台型筒体;所述卧式沉降装置内部从左往右依次设有挡板、波形整流板、聚结板,所述聚结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电解池装置内部由上到下安装若干层电极板;所述吸附装置内部由左往右安装若干吸附层。本实用新型采用“重力沉降+离心分离+整流作用+电解作用+吸附作用”的多种除污的方法,结合物理机械方法和电解方法,将染色污水中的杂质及污泥逐步除去,既提升了染色污水的除污效果,又有没有带来二次污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染色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沉降池、旋流分离装置、卧式沉降装置、电解池装置、吸附装置;
所述沉降池的左上方安装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上安装第一进口阀门,所述沉降池右下方安装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上安装第一出口阀门,所述第一出口阀门出口端安装第一加压泵,所述第一加压泵的出口管与第二进水管连接;
所述旋流分离装置包括上部的圆柱型筒体和下部的上粗下细的圆台型筒体,所述旋流分离装置的左上方安装第二进水管,所述旋流分离装置的右下方安装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上安装第二出口阀门,所述第二出口阀门出口端安装第二加压泵,所述第二加压泵的出口管与第三进水管连接;
所述卧式沉降装置呈横向圆筒状结构,所述卧式沉降装置的左上方安装第三进水管,所述卧式沉降装置内部从左往右依次设有挡板、波形整流板、聚结板,所述聚结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挡板与卧式沉降装置的上方固定连接,所述波形整流板与卧式沉降装置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聚结板与卧式沉降装置的筒壁固定连接;所述卧式沉降装置的右下方安装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三出水管上安装第三出口阀门,所述第三出口阀门出口端安装第三加压泵,所述第三加压泵的出口管与第四进水管连接;
所述电解池装置左上方安装第四进水管,所述第四进水管穿入到电解池装置的内部上方,所述第四进水管下部设有若干个喷头,所述电解池装置内部由上到下安装若干层电极板,所述电解池装置的右下方安装第四出水管,所述第四出水管上安装第四出口阀门,所述第四出口阀门出口端安装第四加压泵,所述第四加压泵的出口管与第五进水管连接;
所述吸附装置左上方安装第五进水管,所述吸附装置内部由左往右安装若干吸附层,所述吸附装置的右下方安装第五出水管,所述第五出水管上安装第五出口阀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染色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沉降池上方安装药剂管,所述药剂管上安装药剂阀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染色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旋流分离装置的轴线之间呈45°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染色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旋流分离装置进行相切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染色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聚结板共有两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染色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极板共有四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染色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吸附层共有三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染色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沉降池的底部安装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上安装第一排污阀门;所述旋流分离装置的底部安装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二排污管上安装第二排污阀门;所述卧式沉降装置的底部安装若干根第三排污管,所述第三排污管上安装第三排污阀门;所述电解池装置的底部安装第四排污管,所述第四排污管上安装第四排污阀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染色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排污管、第二排污管、第三排污管、第四排污管均与排污总管连接,所述排污总管上安装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
说明书
一种染色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染色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染色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印染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设备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生产工艺和设备不断更新。但是,纺织印染行业的发展也带了巨大的环境问题,其已经成为工业废水排放大户。而纺织印染行业排放的废水含有较多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自然条件下难于降解,其不仅会对水源、土壤等环境造成污染,也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染色污水进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对染色污水进行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物理法和化学法,以及新生的生物处理法,这三种方法各有缺点:现有的物理法对染色污水处理效果不佳;而化学法对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入各种化学试剂,因此常常会带来二次污染;而生物处理法的处理成本较高。因此研究一种处理效果好同时不会带来二次污染的染色污水处理装置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染色污水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染色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降池、旋流分离装置、卧式沉降装置、电解池装置、吸附装置;
所述沉降池的左上方安装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上安装第一进口阀门,所述沉降池右下方安装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上安装第一出口阀门,所述第一出口阀门出口端安装第一加压泵,所述第一加压泵的出口管与第二进水管连接;
所述旋流分离装置包括上部的圆柱型筒体和下部的上粗下细的圆台型筒体,所述旋流分离装置的左上方安装第二进水管,所述旋流分离装置的右下方安装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上安装第二出口阀门,所述第二出口阀门出口端安装第二加压泵,所述第二加压泵的出口管与第三进水管连接;
所述卧式沉降装置呈横向圆筒状结构,所述卧式沉降装置的左上方安装第三进水管,所述卧式沉降装置内部从左往右依次设有挡板、波形整流板、聚结板,所述聚结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挡板与卧式沉降装置的上方固定连接,所述波形整流板与卧式沉降装置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聚结板与卧式沉降装置的筒壁固定连接;所述卧式沉降装置的右下方安装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三出水管上安装第三出口阀门,所述第三出口阀门出口端安装第三加压泵,所述第三加压泵的出口管与第四进水管连接;
所述电解池装置左上方安装第四进水管,所述第四进水管穿入到电解池装置的内部上方,所述第四进水管下部设有若干个喷头,所述电解池装置内部由上到下安装若干层电极板,所述电解池装置的右下方安装第四出水管,所述第四出水管上安装第四出口阀门,所述第四出口阀门出口端安装第四加压泵,所述第四加压泵的出口管与第五进水管连接;
所述吸附装置左上方安装第五进水管,所述吸附装置内部由左往右安装若干吸附层,所述吸附装置的右下方安装第五出水管,所述第五出水管上安装第五出口阀门。
优选的,所述沉降池上方安装药剂管,所述药剂管上安装药剂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旋流分离装置的轴线之间呈45°角。
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旋流分离装置进行相切连接。
优选的,所述聚结板共有两块。
优选的,所述电极板共有四层。
优选的,所述吸附层共有三层。
优选的,所述沉降池的底部安装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上安装第一排污阀门;所述旋流分离装置的底部安装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二排污管上安装第二排污阀门;所述卧式沉降装置的底部安装若干根第三排污管,所述第三排污管上安装第三排污阀门;所述电解池装置的底部安装第四排污管,所述第四排污管上安装第四排污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污管、第二排污管、第三排污管、第四排污管均与排污总管连接,所述排污总管上安装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染色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降池、旋流分离装置、卧式沉降装置、电解池装置、吸附装置,采用“重力沉降+离心分离+整流作用+电解作用+吸附作用”的多种除污的方法,结合物理机械方法和电解方法,将染色污水中的杂质及污泥逐步除去,既提升了染色污水的除污效果,又有没有带来二次污染。
2.本实用新型第二进水管与旋流分离装置的轴线之间呈45°角,第二进水管与旋流分离装置进行相切连接,这种结构的设置使通过第二进水管进入到旋流分离装置的污水有更好的旋流效果,从而使其中的杂质和污泥能更好的分离出来。
3.本实用新型卧式沉降装置内部从左往右依次设有挡板、波形整流板、聚结板,当水流遇到挡板时会改变流动方向,便于杂质和污泥与水流脱离;波形整流板、聚结板的设置增加了污水与其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杂质、污泥在波形整流板、聚结板上聚结而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