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用于油田含聚污水处理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布时间:2017-12-20 16:41:4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6.27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IPC分类号A01N33/04; C07C211/27; C07C209/08; C02F1/50; C02F103/10

  摘要

  本发明属于油田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的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杀菌剂由卤化苄、多乙烯多胺反应而成,其中,多乙烯多胺与卤化苄的摩尔比为1:2.0~2.2,优选为2.0。其中,卤化苄为氯化苄或溴化苄,多乙烯多胺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和四乙烯五胺中的一种。本发明的杀菌剂分子结构中正电荷分散,与含聚合物的污水配伍性好,不会引起污水中悬浮物增加的现象;杀菌剂分子两端为亲油基,中间位亲水基,分子的渗透性好;同时,本发明的杀菌剂原料易得,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杀菌效果好,杀菌率大于98.0%。因此,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油田含聚污水的杀菌处理工艺中。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菌剂由卤化苄、多乙烯多胺反应而成,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其中:n=1~3,优选为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卤化苄和多乙烯多胺的摩尔比为1:2.0~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卤化苄和多乙烯多胺的摩尔比为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卤化苄为氯化苄或溴化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乙烯多胺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和四乙烯五胺中的一种。

  6.一种用于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的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三口瓶中,首先加入反应介质,然后缓慢加入上述比例的多乙烯多胺,多乙烯多胺投加完成后开始加热至30~40℃,并在搅拌速率为150~200rpm条件下搅拌10~20min;

  (2)利用分液漏斗往上述三口瓶中缓慢滴加上述比例的卤化苄,滴加完成后开启搅拌器,搅拌速率为100~150rpm,搅拌20~25min后得到混合溶液;

  (3)将上述混合溶液升温至50~70℃,边搅拌边反应,搅拌速率为200~300rpm,反应时间为1.0~1.5h,反应时间结束后,得到本发明的粗产品;

  (4)将上述粗产品用水稀释成质量浓度为20~40%的溶液,即为本发明的产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的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介质为水、低分子醇和醚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的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介质用量为多乙烯多胺质量的8~10倍。

  说明书

  一种用于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的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用化学剂及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的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物驱油技术是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三次采油技术,但随之产生大量含聚采油污水,含聚污水中CODCR、BOD5比常规采出水高,更有利于有害细菌的滋生,尤其是SRB细菌数量要高出常规采出水的数个数量级。目前含聚污水处理工艺中,控制细菌繁殖不可缺少的环节,如处理不当,在污水回注系统中细菌会大量繁殖,造成水质腐蚀速率升高、悬浮物升高等沿程恶化的后果,水质恶化会造成污水回注地层后水中杂质堵塞地层孔隙,从而降低注水能力及油井产量。

  目前,油田含聚污水对于有害菌的控制均采用投加杀菌剂工艺方式,杀菌剂采用的是阳离子类,如单季铵盐、聚季铵盐、单胍、聚胍等,由于这类杀菌剂分子中含有强的正电荷,带有强正电荷的杀菌剂分子会与污水中带负电荷的聚合物分子产生沉淀;一方面造成水中悬浮物增加,另一方面降低了杀菌剂的杀菌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的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油田含聚污水杀菌剂的分子结构中正电荷分散,与含聚污水的配伍性好;本发明的杀菌剂分子两端为亲油基,中间位亲水基,分子的渗透性好;同时,本发明的杀菌剂原料易得,合成方法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

  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用于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的杀菌剂,所述的杀菌剂由卤化苄、多乙烯多胺反应而成。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多乙烯多胺与卤化苄的摩尔比为1:2.0~2.2,优选为2.0。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卤化苄为氯化苄或溴化苄。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多乙烯多胺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和四乙烯五胺中的一种。

  所述的杀菌剂的分子结构式如下:

  其中:n=1~3,优选为2。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用于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的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在三口瓶中,首先加入反应介质,然后缓慢加入上述比例的多乙烯多胺,多乙烯多胺投加完成后开始加热至30~40℃,并在搅拌速率为150~200rpm条件下搅拌10~20min;

  (2)利用分液漏斗往上述三口瓶中缓慢滴加上述比例的卤化苄,滴加完成后开启搅拌器,搅拌速率为100~150rpm,搅拌20~25min后得到混合溶液;

  (3)将上述混合溶液升温至50~70℃,边搅拌边反应,搅拌速率为200~300rpm,反应时间为1.0~1.5h,反应时间结束后,得到本发明的粗产品;

  (4)将上述粗产品用水稀释成质量浓度为20~40%的溶液,即为本发明的产品。

  优选地,所述的反应介质为水、低分子醇和醚中的一种。

  所述的反应介质用量为多乙烯多胺质量的8~10倍。

  所述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杀菌剂分子结构中正电荷分散,与含有聚合物的污水配伍性好,不会引起污水中悬浮物增加的现象;

  (2)本发明的杀菌剂分子两端为亲油基,中间位亲水基,分子的渗透性好;

  (3)本发明的杀菌剂原料易得,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杀菌效果好,杀菌率大于98.0%。

  本杀菌剂属于有机胺类杀菌剂,分子带有正电性。由于细菌菌体表面带有负电性,该杀菌剂可以吸附带有负电性的菌体表面,在细菌表面产生一层隔离膜;通过渗透扩散作用穿过细胞壁,其疏水端镶嵌在细菌表面,对细菌产生窒阻效应,使有毒物质排谢受到阻碍,故使细胞壁上蛋白质变性;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分子的亲水端与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发生作用,改变了膜的通透性;随着浓度的递增,表面活性剂逐渐增溶细胞膜,直到磷脂接触到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造成内溶物如K+、DNA、RNA等物质的泄漏;浓度更大时,表面活性剂将穿透细胞膜,与细胞内溶物作用导致菌体死亡。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