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4.05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IPC分类号C02F1/5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的初沉池系统,包括沉淀池、设于沉淀池中部的布水室、连通于该布水室的进水管、整流罩、设于布水室上的出水口、刮泥部件、位于沉淀池下部的蓄泥腔、连通于该蓄泥腔的排泥管、位于沉淀池上方集水槽及与该集水槽相连的出水管;所述整流罩下部为开口设置,该整流罩下部开口与沉淀池底面的距离h1小于沉淀池内污泥的高度h2;所述出水口与沉淀池底面的距离h3大于沉淀池内污泥的高度h2。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污泥的高度h2高于整流罩下部开口与沉淀池底面的距离h1,使得污水进水后进入污泥层,通过污泥层的过滤与网捕双重作用,提高污泥沉积率,降低出水带泥率,减小混凝剂的使用,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的初沉池系统,包括沉淀池(1)、设于沉淀池中部的布水室(2)、连通于该布水室的进水管(3)、整流罩(4)、设于布水室上的出水口(5)、刮泥部件、位于沉淀池下部的蓄泥腔(7)、连通于该蓄泥腔的排泥管(8)、位于沉淀池上方集水槽(9)及与该集水槽相连的出水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上连接一管道混合器(31),所述管道混合器(31)上连接一加药管(32);所述加药管(32)沿所述管道混合器(3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加药管(32)一侧为开口设置,所述管道混合器(31)上对应该开口处设有供加药管(32)内的物料进入至管道混合器(31)内,并在其内形成旋流的进料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的初沉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结构包括沿所述管道混合器(3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进料孔组(33),该进料孔组(33)包括设于所述管道混合器(31)侧壁上的第一倾斜进料口(3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的初沉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孔组(33)还包括设于所述管道混合器(31)侧壁上的第二倾斜进料口(3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的初沉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进料口(331)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50°,所述第二倾斜进料口(332)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60°-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的初沉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罩(4)下部为开口设置,该整流罩(4)下部开口与沉淀池(1)底面的距离h1小于沉淀池(1)内污泥的高度h2;所述出水口(5)与沉淀池(1)底面的距离h3大于沉淀池(1)内污泥的高度h2。
说明书
一种污水处理的初沉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的初沉池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污水处理的初沉池系统,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如下不足之处:污水与混凝药剂混合需设置混合搅拌池,占用空间;对池内污泥界面没有要求,使得沉淀污泥形成初期颗粒较小,容易出水带泥,为降低出水带泥现象,势必加大混凝药剂投加量,造成处理成本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处理成本低,沉淀效果好的污水处理的初沉池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的初沉池系统,包括沉淀池、设于沉淀池中部的布水室、连通于该布水室的进水管、整流罩、设于布水室上的出水口、刮泥部件、位于沉淀池下部的蓄泥腔、连通于该蓄泥腔的排泥管、位于沉淀池上方集水槽及与该集水槽相连的出水管; 所述进水管上连接一管道混合器,所述管道混合器上连接一加药管;所述加药管沿所述管道混合器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加药管一侧为开口设置,所述管道混合器上对应该开口处设有供加药管内的物料进入至管道混合器内,并在其内形成旋流的进料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加药管将絮凝剂加入管道混合器内,对进入管道混合器内的污水进行絮凝,在沉淀之前先对污水进行絮凝处理,使得污水内的污泥絮凝成为小颗粒,沉淀时效果更好;进料结构将加药管内的物料喷入至管道混合器内的同时可以在其内产生旋流,带动污水产生漩涡,从而污水内的污泥能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后期沉淀时更易沉积下来,沉淀效果好,出水不易带泥;加药管沿管道混合器内的长度方向设置,使得物料均从管道混合器内的单侧进入至管道混合器内内,喷入的物料之间不易发生相互冲撞,更易形成旋流。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结构包括沿所述管道混合器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进料孔组,该进料孔组包括设于所述管道混合器侧壁上的第一倾斜进料口;由于进料口为倾斜设置,使得物料可基本处于沿着管道混合器内壁方向的状态被喷入至管道混合器内,更易形成旋流;形成的旋流也更大,实现更好的絮凝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孔组还包括设于所述管道混合器侧壁上的第二倾斜进料口;通过第二倾斜进料口和第一倾斜进料口相配合,增大进料水流的大小,同时第二倾斜进料口同样为倾斜设置,便于形成旋流。
优选的,所述第一倾斜进料口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50°,所述第二倾斜进料口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60°-75°;该种角度设置的情况下,物料由第一倾斜进料口和第二倾斜进料口分别进入至管道混合器内后,可在某一处进行汇集,形成一股大水流,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冲撞,更易产生旋流,且由于冲击力的增大,旋流回旋的速度更大,絮凝的效果更好,污泥能够相互聚集形成大颗粒,便于后期的沉淀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整流罩下部为开口设置,该整流罩下部开口与沉淀池底面的距离h1小于沉淀池内污泥的高度h2;所述出水口与沉淀池底面的距离h3大于沉淀池内污泥的高度h2。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污泥的高度h2高于整流罩下部开口与沉淀池底面的距离h1,污水通过整流罩下部的开口流出后先行经过污泥层后再向上流通,使得经过絮凝后的小颗粒污泥或杂质在污泥层的过滤与网捕双重作用下被沉积在污泥层内,不会随着污水向外排出,提高污泥沉积率,降低出水带泥率,减小混凝剂的使用,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进料结构将加药管内的物料喷入至管道混合器内的同时可以在其内产生旋流,带动污水产生漩涡,从而污水内的污泥能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后期沉淀时更易沉积下来,沉淀效果好,出水不易带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