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马铃薯全粉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7-12-22 17:06:0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2.15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马铃薯全粉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旋转格栅除污机、叠螺式污泥脱水机、IC厌氧反应器、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和污泥浓缩池;旋转格栅除污机、叠螺式污泥脱水机、IC厌氧反应器、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通过污水管线依次相连,好氧池还通过硝化液回流管线与缺氧池连接,二沉池通过污泥回流管线分别与污泥浓缩池、好氧池连接,污泥浓缩池通过污泥管线与叠螺式污泥脱水机连接。采用旋转格栅除污机和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技术预处理,去除99%以上的皮渣,之后采用IC厌氧反应器、A/O工艺,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

  权利要求书

  1.马铃薯全粉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旋转格栅除污机、叠螺式污泥脱水机、IC厌氧反应器、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和污泥浓缩池;旋转格栅除污机、叠螺式污泥脱水机、IC厌氧反应器、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通过污水管线依次相连,好氧池还通过硝化液回流管线与缺氧池连接,二沉池通过污泥回流管线分别与污泥浓缩池、好氧池连接,污泥浓缩池通过污泥管线与叠螺式污泥脱水机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全粉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旋转格栅除污机包括栅筐,栅筐由筛栅围成,栅筐上设有清渣板,栅筐的中心设有与筛栅切合的刮耙,栅筐内设有集料斗,集料斗与传输压榨筒的一端连接,传输压榨筒的另一端与卸渣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铃薯全粉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旋转格栅除污机包括回流管,回流管贴于传输压榨筒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铃薯全粉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传输压榨筒与水平面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铃薯全粉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传输压榨筒通过支架固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铃薯全粉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传输压榨筒远离集料斗的一端设有清洗筒。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铃薯全粉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清渣板在栅筐上的位置可调。

  说明书

  马铃薯全粉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铃薯全粉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马铃薯全粉是脱水马铃薯制品中的一种,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经清洗、去皮、挑选、切片、漂洗、预煮、冷却、蒸煮、捣泥等工艺过程,经脱水干燥而得到的细颗粒状、片屑状或粉末状产品,统称之为马铃薯全粉。

  马铃薯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马铃薯废水废渣。马铃薯全粉生产废水是高浓度有机废水,废水中主要含有糖类、蛋白质、纤维素、脂肪等污染物。马铃薯全粉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有机物含量高,若不经过处理或直接排放,其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进入水体后迅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而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同时废水中悬浮物品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臭气,恶化水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马铃薯全粉污水中含有大量皮渣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铃薯全粉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马铃薯全粉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旋转格栅除污机、叠螺式污泥脱水机、IC厌氧反应器、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和污泥浓缩池;旋转格栅除污机、叠螺式污泥脱水机、IC厌氧反应器、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通过污水管线依次相连,好氧池还通过硝化液回流管线与缺氧池连接,二沉池通过污泥回流管线分别与污泥浓缩池、好氧池连接,污泥浓缩池通过污泥管线与叠螺式污泥脱水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旋转格栅除污机包括栅筐,栅筐由筛栅围成,栅筐上设有清渣板,栅筐的中心设有与筛栅切合的刮耙,栅筐内设有集料斗,集料斗与传输压榨筒的一端连接,传输压榨筒的另一端与卸渣口连接。

  进一步地,旋转格栅除污机包括回流管,回流管贴于传输压榨筒的下方。

  传输压榨筒与水平面倾斜设置。

  传输压榨筒通过支架固定。

  传输压榨筒远离集料斗的一端设有清洗筒。

  清渣板在栅筐上的位置可调。

  处理水中的漂浮物经栅筐过滤后截留于栅筐内的筛栅面上,随着截留污物量的增多,过滤面积逐渐减小,水头损失逐渐增大,当栅筐内外水位差达到设定值时,刮耙回转梳除栅渣,卸入栅筐中的集渣斗内,由传输压榨筒提升,栅渣边上行边沥水,至顶端压榨段时挤压脱水,脱水后的固含量可达40%左右,入贮渣容器中,外运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格栅除污机结构先进,刚性好,安装维护,简单方便,可连续运行;可采用电气和机械双重过载保护;耙齿采用不锈钢材质;排渣干净,自清洁能力强。

  全粉废水的悬浮物浓度较高,如直接进入后续工艺,会对其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叠螺式污泥脱水机不需要设置专门的污泥浓缩池,可直接进行脱水压榨处理。

  叠螺式污泥脱水机采用多重叠片过滤和螺旋转动推压的方式,遵循力水同向、薄层脱水、适当施压及延长脱水等原则,克服了传统污泥脱水机易堵塞、耗能高、操作复杂等缺点,大幅度缩减设计、建设、运行及维护管理成本。

  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是集全自动控制柜、絮凝调质槽、污泥浓缩脱水本体及集液槽于一体的新型污泥脱水设备,它可在全自动运行的条件下,实现高效絮凝,并连续完成污泥浓缩和压榨脱水工作,最终将收集的滤液回流或排放。

  浓缩:当螺旋推动轴转动时,设在推动轴外围的多重固活叠片相对移动,在重力作用下,水从相对移动的叠片间隙中滤出,实现快速浓缩。

  脱水:经过浓缩的污泥随着螺旋轴的转动不断往前移动;沿泥饼出口方向,螺旋轴的螺距逐渐变小,环与环之间的间隙也逐渐变小,螺旋腔的体积不断收缩;在出口处背压板的作用下,内压逐渐增强,在螺旋推动轴依次连续运转推动下,污泥中的水分受挤压排出,滤饼含固量不断升高,最终实现污泥的连续脱水。

  自清洗:螺旋轴的旋转,推动游动环不断转动,设备依靠固定环和游动环之间的移动实现连续的自清洗过程,从而巧妙地避免了传统脱水机普遍存在的堵塞问题。

  IC厌氧反应器,经过调节pH和温度的生产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来自泥水下降管的内循环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区进行COD生化降解。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由于沼气气泡形成过程中对液体做的膨胀功产生了气提的作用,使得沼气、污泥和水的混合物沿沼气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在该处与泥水分离并被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则沿泥水下降管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于进水充分混合后进入污泥膨胀床区,形成所谓内循环。经膨胀床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参与内 循环外,其余污水通过一级三相分离器后,进入精处理区的颗粒污泥床区进行剩余COD降解与产沼气过程,提高和保证了出水水质。

  由于大部分COD已经被降解,所以精处理区的COD负荷较低,产气量也较小。该处产生的沼气由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并被导出处理系统。经过精处理区处理后的废水经二级三相分离器作用后,上清液经出水区排走,颗粒污泥则返回精处理区污泥床。

  缺氧池,主要功能为释放磷,使污水中P的浓度升高,溶解性有机物被微生物细胞吸收而使污水中的BOD5浓度下降;另外,NH3-N因细胞的合成而被去除一部分,使污水中的NH3-N浓度下降。

  好氧池,在池内设置填料,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

  该法中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风曝气供给,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填料壁的微生物会因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物膜的生长,此时,脱落的生物膜将随出水流出池外。

  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良好,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较高,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2)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完全混合,故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

  二沉池,其作用主要是使污泥分离,使水澄清和进行污泥浓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旋转格栅除污机和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技术预处理,去除99%以上的皮渣,之后采用IC厌氧反应器、A/O工艺,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