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防扰动稳流筒污水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17-12-23 8:51:2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3.09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IPC分类号B01D21/2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和其他领域的布水装置,一种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包括稳流内筒、进水结构和置于稳流内筒中的分流管,其中:所述进水结构的出水端与分流管的第一端对接,且稳流内筒的底壁具有多个第一透水通孔;所述分流管的不同位置处的管壁开设有多个通孔,且该分流管弯曲设置。本装置在稳流内筒中空部设置分流管,污水的水压通过分流锥体而减小,水流通过柔性分流管,进一步降低了势能和压力,最后经过稳流内筒底板上的小孔排到稳流筒外筒,稳流筒外筒底部采用内凹结构,由中心到边缘孔径不断变大,均匀减小水流对筒体底部的压力和对池低淤泥的冲击扰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稳流内筒(100)、进水结构和置于稳流内筒(100)中的分流管(400),其中:所述进水结构的出水端稳流内筒(100)与分流管(400)的第一端对接,且稳流内筒(100)的底壁具有多个第一透水通孔;所述分流管(400)的不同位置处的管壁开设有多个通孔,且该分流管(400)弯曲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扰动稳流筒装置还包括尺寸大于稳流内筒(100)的稳流外筒(200);所述稳流内筒(100)置于所述稳流外筒(200)内,且该稳流外筒(200)的底壁面积大于稳流内筒(100)底壁面积,稳流外筒(200)的底壁具有多个第二透水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外筒(200)的底壁向稳流外筒(200)内部中空部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外筒(200)的顶部敞开,且该稳流外筒(200)的底壁的多个第二透水通孔的孔径由底壁中心至底壁边缘逐渐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扰动稳流筒装置还包括中心轴(500),且所述稳流内筒(100)、稳流外筒(200)通过中心轴(500)安装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400)在所述稳流内筒(100)内盘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结构设置在稳流内筒(100)的顶部并包括进水管(310)和分流椎体(330),所述分流椎体(330)为倒置的漏斗状,所述分流椎体(330)的顶端与进水管(310)对接,底端与分流管(400)的第一端对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400)的管壁开设的通孔的直径为10mm~2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内筒(100)的底壁开设的通孔的直径为20mm~5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内筒(100)的底壁中心通孔的直径为20mm,边缘通孔的直径为100mm。

  说明书

  一种防扰动稳流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废)水处理和其他领域的布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刮泥机上的稳流筒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我国基本国策之一,污(废)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污(废)水沉淀池进水排泥是水处理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环节,稳流筒装置直接影响进水,物料沉降和刮泥效果。目前的稳流筒主要通过增大流体的输出截面或节流分散等方法达到降低流速效果。

  如专利(专利号201521006951.6)公开了一种新型稳流筒,在筒体上部沿切线方向设有进料管,刮泥机传动轴穿过筒体,传动轴上固定有托盘,实现稳流降速。(专利号201510799274.6)公开了一种防扰动中心传动刮泥机,将导流筒固定于水平桥下方,进水管出水端穿过导流筒侧壁,进水管出水端设有弯头,在导流筒腔底部固定有挡水盘,挡水盘上方安装有导柱、缓冲盘、限位块和弹簧等,达到减少喷流的目的。

  综上所述专利都属于单筒固定式装置,冲击区域固定,降低筒体使用寿命;出水截面固定,水流冲击力大,影响物料沉降,扰动底部淤泥,存在滞留淤泥厌氧带气后上浮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扰动稳流筒装置,本装置采用柔性分流设计,有效降低了水流对筒体的集中冲击,消除了水流冲击对池低淤泥的扰动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扰动稳流筒装置,包括稳流内筒、进水结构和置于稳流内筒中的分流管,其中:所述进水结构的出水端与分流管的第一端对接,且稳流内筒的底壁具有多个第一透水通孔;所述分流管的不同位置处的管壁开设有多个通孔,且该分流管弯曲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防扰动稳流筒装置还包括尺寸大于稳流内筒的稳流外筒;所述稳流内筒置于所述稳流外筒内,且该稳流外筒的底壁面积大于稳流内筒底壁面积,稳流外筒的底壁具有多个第二透水通孔。

  作为优选的,所述稳流外筒的底壁向稳流外筒内部中空部凹陷。

  作为优选的,所述稳流外筒的顶部敞开,且该稳流外筒的底壁的多个第二透水通孔的孔径由底壁中心至底壁边缘逐渐变大。

  作为优选的,所述防扰动稳流筒装置还包括中心轴,且所述稳流内筒、稳流外筒通过中心轴安装固定。。

  作为优选的,所述分流管在所述稳流内筒内盘旋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水结构设置在稳流内筒的顶部并包括进水管和分流椎体,所述分流椎体为倒置的漏斗状,所述分流椎体的顶端与进水管对接,底端与分流管的第一端对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分流管的管壁开设的通孔的直径为10mm~20mm。

  作为优选的,所述稳流内筒的底壁开设的通孔的直径为20mm~50mm。

  作为优选的,所述稳流内筒的底壁中心通孔的直径为20mm,边缘通孔的直径为100mm。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稳流内筒中空部设置分流管,污水的水压通过分流锥体而减小,水流通过柔性分流管,进一步降低了势能和压力,最后经过稳流内筒底板上的小孔排到稳流筒外筒,稳流筒外筒底部采用内凹结构,由中心到边缘孔径不断变大,均匀减小水流对筒体底部的压力和对池低淤泥的冲击扰动。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