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效含油废水分离装置

发布时间:2017-12-25 15:08:5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1.13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IPC分类号C02F1/24; C02F1/4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含油废水分离装置,所述壳体内部由位于接近底部的可开闭的活动隔板分为上部反应区和底层出水区,反应区上方的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渣口,反应区下方的壳体上设置有回流口,曝气管网设置在反应区的内部下方,位于隔板以上;所述回流口与曝气管网通过外部管路连通,外部管路上设置有水泵与溶气泵;底层出水区的壳体上设置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优。针对小水量处理的特点,采用两个腔室对污水进行序批次处理,既能提供充分的反应时间,又能防止运行过程中污水进入底层出水区而堵塞管路。通过设置外部溶气管路对污水进行回流循环,节约空间,使气浮反应充分彻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效含油废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由位于接近底部的可开闭的活动隔板(12)分为上部反应区(13)和底层出水区(9),反应区(13)上方的壳体(1)上设置有进水口(2)和排渣口(6),反应区(13)下方的壳体(1)上设置有回流口(8),曝气管网(7)设置在反应区(13)的内部下方,位于隔板(12)以上;所述回流口(8)与曝气管网(7)通过外部管路连通,外部管路上设置有水泵与溶气泵;底层出水区(9)的壳体(1)上设置有出水口(1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含油废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13)的内部上方设置有堰板(5)形成排渣槽,所述排渣口(6)与排渣槽连通。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含油废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13)的内部上方分布有进水管网(4),与进水口(2)连通,所述进水管网(4)上均匀分布有出水孔。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含油废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2)为百页结构。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含油废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出水区(9)的壳体(1)上还设置有放空口(11)。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含油废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还设置有刮泥机(3),所述刮泥机(3)由传送链条(31)、电机与减速机(32)和刮泥板(33)组成。

  说明书

  高效含油废水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效含油废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技术中,针对水中污染物性质的不同,通常采用沉淀或气浮等技术。如果水中含有油脂等密度小于水的污染物,油脂颗粒一般会分散悬浮在水中,不易沉淀。气浮技术是利用污染物颗粒的疏水性,通过向污水中通入微小尺寸的气泡,使污水中的污染物颗粒吸附在气泡上一起上浮至水面,气泡、水和污染物颗粒形成三相泡沫,收集三相泡沫即可完成污染物与净水的分离。现有的气浮装置基本都是处理大水量、悬浮物多的污水,体积较大,然而很多企业的污水水量很小,不便使用常规的气浮装置及时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气浮处理装置存在的体积较大而导致小水量污水处理不方便、不及时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高效含油废水分离装置,可以用于小水量的快速污水处理环境。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含油废水分离装置,所述壳体内部由位于接近底部的可开闭的活动隔板分为上部反应区和底层出水区,反应区上方的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渣口,反应区下方的壳体上设置有回流口,曝气管网设置在反应区的内部下方,位于隔板以上;所述回流口与曝气管网通过外部管路连通,外部管路上设置有水泵与溶气泵;底层出水区的壳体上设置有出水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反应区的内部上方设置有堰板形成排渣槽,所述排渣口与排渣槽连通。

  所述反应区的内部上方分布有进水管网,与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水管网上均匀分布有出水孔。

  所述隔板为百页结构。

  所述底层出水区的壳体上还设置有放空口。

  所述壳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刮泥机,所述刮泥机由传送链条、电机与减速机和刮泥板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优。针对小水量处理的特点,采用两个腔室对污水进行序批次处理,既能提供充分的反应时间,又能防止运行过程中污水进入底层出水区而堵塞管路。通过设置外部溶气管路对污水进行回流循环,节约空间,使气浮反应充分彻底。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