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利用能源转换进行污泥除湿干化的装置

发布时间:2017-12-25 16:41:2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2.16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能源转换进行 污泥 除湿干化的装置,包括输料结构、污泥干化结构以及能源转换结构,污泥干化结构上连接有吸料除臭结构,输料结构与污泥干化结构连接,能源转换结构与污泥干化结构连接,输料结构将未处理的湿污泥输送至污泥干化结构,通过干燥空气进行干化后输出,经过吸料除臭结构除臭后,空气得以循环使用,同时干燥空气变化后的湿空气进入能源转换结构进行除湿加热后再利用。本实用新型对自污泥干燥室的湿空气降温脱湿,通过热泵原理,回收凝结的水分,潜热和加热空气,达到干燥物料目的,无需引入外界能源便可进行除湿干化,对干化后的污泥进行除臭,低温处理污泥,避免污泥中的有机物裂解和挥发,无需处理尾气,环保程度高。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利用能源转换进行污泥除湿干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料结构、污泥干化结构以及能源转换结构,所述污泥干化结构上连接有吸料除臭结构,所述输料结构与所述污泥干化结构连接,所述能源转换结构与所述污泥干化结构连接,所述输料结构将未处理的湿污泥输送至所述污泥干化结构,通过干燥空气进行干化后输出,经过吸料除臭结构除臭后,空气得以循环使用,同时干燥空气变化后的湿空气进入能源转换结构进行除湿加热后再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能源转换进行污泥除湿干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转换结构包括平行布置的回热器、蒸发器、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以及膨胀阀,所述蒸发器的上方设有平行布置的所述回热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压缩机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器以及所述第二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以及所述第二冷凝器分别与所述膨胀阀连接,所述膨胀阀与所述蒸发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能源转换进行污泥除湿干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凝器位于所述回热器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利用能源转换进行污泥除湿干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化结构包括污泥成形装置以及污泥干燥室,所述污泥干燥室内设有输送机,所述污泥干燥室以及所述能源转换结构之间设有送风机,所述输送机的上端连接有所述污泥成形装置,所述输送机位于所述送风机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能源转换进行污泥除湿干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结构包括湿污泥斗以及输送结构,所述湿污泥斗与所述输送结构连接,所述输送结构与所述污泥成形装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能源转换进行污泥除湿干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结构为螺杆泵,所述螺杆泵通过管道与所述污泥成形装置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能源转换进行污泥除湿干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料除臭结构包括吸料泵、除臭器、干料斗以及储料仓,所述干料斗位于所述输送机的下方,所述吸料泵以及所述除臭器分别与所述干料斗连接,所述储料仓与所述吸料泵连接,所述储料仓位于所述吸料泵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能源转换进行污泥除湿干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能源转换结构进行污泥除湿干化的装置还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塔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通过循环水泵与所述冷却塔的进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能源转换进行污泥除湿干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燥室内安装有氧气含量检测仪。

  说明书

  利用能源转换进行污泥除湿干化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利用能源转换进行污泥除湿干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遭受着日益显著的破坏。“三废”处置工作管理一直是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置管理正逐年的向合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转变。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果没有妥善处理,极易造成二次污染。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系统的副产品,其产量约占污水处理总量的0.3%-0.5%(含水率以97%计),然而污泥的处理费用占水处理总投资30%-40%,若考虑污泥处理的运行管理成本,污泥处理投资费用占到污泥处理总投资的50%以上,可见污泥处理难度之大。污泥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难降解的有机物、重金属、盐类、少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等,如不加妥善处理和处置,将造成堆排区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污泥的处理与处置问题日趋显著。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大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被提上“议事日程”,有关污泥的特性及处理的研究工作也陆续展开。污泥处理和处置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污泥的处置方法按照干化温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低温干化(温度在150℃以下)和高温干化(温度在150℃以上),按照热传递形式的不同又分为直接热干化和间接热干化。而低温干化又分为直接低温干化和间接低温干化两种,间接低温热干化热利用率较低,设备占地面积大,故在污泥处理领域较少应用。直接低温热干化由于热风直接作用于污泥上,热效率高,而温度较低又不会使污泥中的有机物裂解和挥发,循环热风仅从污泥中带走水分,该方法是目前最为广泛、稳定、可靠的处置污泥的方法。高温干化分为直接高温干化和间接高温干化。直接高温干化由于温度高,热媒与污泥直接接触,干化效率最高,但直接高温加热,容易裂解污泥中的有机质,增加尾气处理及热能回收难度,处理能耗及其他费用均较高,间接高温热干化是热源通过蒸汽、热油等介质传递加热器壁,从而使器壁另一侧的污泥受热、水分蒸发而加以去除,其热效率相较直接干化为低。但间接干化的热能回用较易,能耗也相对较低,但热效率相较直接干化低,且容易裂解污泥中的有机质,增加尾气处理难度。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利用能源转换进行污泥除湿干化的装置,实现无需引入外界能源(蒸汽、导热油、热风等)便可对污泥进行除湿干化,并对干化后的污泥进行除臭,空气得以循环使用,避免污泥中的有机物裂解和挥发,无需处理尾气,环保程度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利用能源转换进行污泥除湿干化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利用能源转换进行污泥除湿干化的装置,包括输料结构、污泥干化结构以及能源转换结构,所述污泥干化结构上连接有吸料除臭结构,所述输料结构与所述污泥干化结构连接,所述能源转换结构与所述污泥干化结构连接,所述输料结构将未处理的湿污泥输送至所述污泥干化结构,通过干燥空气进行干化后输出,经过吸料除臭结构除臭后,空气得以循环使用,同时干燥空气变化后的湿空气进入能源转换结构进行除湿加热后再利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能源转换结构包括平行布置的回热器、蒸发器、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以及膨胀阀,所述蒸发器的上方设有平行布置的所述回热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压缩机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器以及所述第二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以及所述第二冷凝器分别与所述膨胀阀连接,所述膨胀阀与所述蒸发器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冷凝器位于所述回热器的下方。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污泥干化结构包括污泥成形装置以及污泥干燥室,所述污泥干燥室内设有输送机,所述污泥干燥室以及所述能源转换结构之间设有送风机,所述输送机的上端连接有所述污泥成形装置,所述输送机位于所述送风机的上方。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输料结构包括湿污泥斗以及输送结构,所述湿污泥斗与所述输送结构连接,所述输送结构与所述污泥成形装置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输送结构为螺杆泵,所述螺杆泵通过管道与所述污泥成形装置密封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吸料除臭结构包括吸料泵、除臭器、干料斗以及储料仓,所述干料斗位于所述输送机的下方,所述吸料泵以及所述除臭器分别与所述干料斗连接,所述储料仓与所述吸料泵连接,所述储料仓位于所述吸料泵的下方。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利用能源转换结构进行污泥除湿干化的装置还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塔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通过循环水泵与所述冷却塔的进口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污泥干燥室内安装有氧气含量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利用能源转换进行污泥除湿干化的装置,通过能源转换结构以及污泥干化结构,使来自污泥干燥室的湿空气降温脱湿,同时通过热泵原理,回收凝结的水分,潜热和加热空气,达到干燥物料目的,密闭式干化模式,无任何废热排放,实现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无需引入外界能源便可对污泥进行除湿干化,并对干化后的污泥进行除臭,空气得以循环使用,整个过程低温处理污泥,避免污泥中的有机物裂解和挥发,无需处理尾气,环保程度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