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12.14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IPC分类号C02F9/08; 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线连接的过滤池、曝气池、中和池、反应池、斜板沉淀池、树脂吸附柱、清水池和杂质堆放池;所述的过滤池的杂质出口与杂质堆放池连通,所述的杂质堆放池的污水出口与曝气池连通,所述的斜板沉淀池的污泥出口连通有污水浓缩池;各装置依次连通,具有集约化、小型化,节约资源和人力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通过管线连接的过滤池(1)、曝气池(2)、中和池(3)、反应池(4)、斜板沉淀池(5)、树脂吸附柱(7)、清水池(8)和杂质堆放池(9);所述的过滤池(1)的杂质出口与杂质堆放池(9)连通,所述的杂质堆放池(9)的污水出口与曝气池(2)连通,所述的斜板沉淀池(5)的污泥出口连通有污水浓缩池(6);
还包括一反冲洗池(51),该反冲洗池(51)与斜板沉淀池(5)通过反冲洗泵(52)连接;
所述的过滤池(1)内设有由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组成的格栅,所述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的上部形成V型结构,且所述的第一板体(11)上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长条状第一开口(111),所述的第二板体(12)上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长条状第二开口(121);
所述的第一开口(111)与所述的第二开口(121)相互垂直,所述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的夹角为60-7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和池(3)与反应池(4)直接连通的管线上设有一第一提升泵(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板沉淀池(5)与所述的树脂吸附柱(7)之间连通的管线上设有第二提升泵(5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水池(8)与杂质堆放池(9)之间连通的管线上设有第三提升泵(8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2)内设有液位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中和池(3)内设有pH检测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4)包括厌氧反应池和好氧反应池。
说明书
一种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排入水体后,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得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数量日益减少,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对工业废水的处理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废水集中处理技术已日趋成熟,基本工艺就是酸碱中和、氧化分解、凝聚澄清、过滤和污泥浓缩脱水。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的系统设计与机组设计容量、废水量、水质、外部排入的水体条件有关,但其原则性的工艺流程是大同小异的,而且处理设备的成本高、污水系统不稳定,污水净化率有待深层次提高,不适合大量的生活污水处理;而且在对现有的污水进行处理之前通常会使用格栅对其进行过滤,滤出的杂质由于长期处于污水中,吸附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因此并不能直接堆放或填埋,不仅加大了处理难度,还造成土壤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集约化、小型化的特点,不仅处理效果好,还节约资源和人力成本的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线连接的过滤池、曝气池、中和池、反应池、斜板沉淀池、树脂吸附柱、清水池和杂质堆放池;所述的过滤池的杂质出口与杂质堆放池连通,所述的杂质堆放池的污水出口与曝气池连通,所述的斜板沉淀池的污泥出口连通有污水浓缩池。
还包括一反冲洗池,该反冲洗池与斜板沉淀池通过反冲洗泵连接。
所述的中和池与反应池直接连通的管线上设有一第一提升泵。
所述的斜板沉淀池与所述的树脂吸附柱之间连通的管线上设有第二提升泵。
所述的清水池与杂质堆放池之间连通的管线上设有第三提升泵。
所述的过滤池内设有由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组成的格栅,所述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上部形成V型结构,且所述的第一板体上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长条状第一开口,所述的第二板体上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长条状第二开口。
所述的第一开口与所述的第二开口相互垂直,所述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夹角为60-75°。
所述曝气池内设有液位计。
所述中和池内设有pH检测仪。
所述反应池包括厌氧反应池和好氧反应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各装置依次连通,具有集约化、小型化,节约资源和人力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通过所述第三提升泵还可将所述清水池中的清水输送至所述杂质堆放池中,对所述杂质堆放池中的杂质进行冲洗,并将冲洗水排放至曝气池中反复处理,从而避免了杂质中的有害物质污染环境的情况,处理更加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