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复合型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7-12-28 10:24:1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6.12.12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3/32; C02F3/34

  摘要

  一种复合型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反应池、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池的上部建造一定厚度的填料层,用于承载和固定多年生水生植物、植物根系及微生物;所述反应池分为缺氧区、好氧区,所述好氧区内设置曝气机。该处理系统提高了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的能力得到了升级,确保了系统出水水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复合型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反应池、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池的上部建造一定厚度的填料层,用于承载和固定多年生水生植物、植物根系及微生物;将所述反应池分为缺氧区、好氧区,所述好氧区内设置曝气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分为一级缺氧区、一级好氧区、二级缺氧区、二级好氧区;所述曝气机包括一级曝气机,二级曝气机,所述一级曝气机设置在一级好氧区内,所述二级曝气机设置在二级好氧区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曝气机为射流曝气机;所述二级曝气机为潜水曝气机。

  说明书

  一种复合型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但常规的人工湿地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弊端有:①占地面积大;②处理效率低下;③运行一段时间后,人工湿地内部会存在堵塞现象,处理水量大大减小,或者污水通过上层直接排出;④冬季在地面结冻以后,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导致水处理效果几乎丧失,只能起到简单过滤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型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湿地处理工艺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型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反应池、出水口;在所述反应池的上部建造一定厚度的填料层,用于承载和固定多年生水生植物、植物根系及微生物;所述反应池分为缺氧区、好氧区,所述好氧区内设置曝气机。

  进一步地,一种复合型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所述反应池分为一级缺氧区、一级好氧区、二级缺氧区、二级好氧区;所述曝气机包括一级曝气机,二级曝气机,所述一级曝气机设置在一级好氧区内,所述二级曝气机设置在二级好氧区内。

  进一步地,一种复合型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的一级曝气机为射流曝气机;所述二级曝气机为潜水曝气机。

  一种复合型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其下部多样的微生物系统和上部年生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共同组成了一种全新的人工湿地模式,该模式不仅解决了现有人工湿地的各项弊端,还提高了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率、防止污泥膨胀,减少了N-NH3,H2S,等污染物的排放。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为:1、比常规的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减少20-50%;2、比常规的人工湿地建设周期缩短20-30%;3、由于取代了人工湿地内部建设所需要的石子,沙子等材料,比常规的人工湿地工程投资更节省;4、一种复合型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内部新型的填料布置方式,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减少了污水向前流动的阻力,彻底解决了常规的人工湿地的堵塞现象;5、一种复合型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多年生水生植物的根系比常规的人工湿地植物的根系密集和丰富几十上百倍,并且在根系表面上生长和聚集着大量的微生物,因此冬季植物枯萎后,一种复合型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仍旧可以确保达标排放。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