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1.20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IPC分类号B65G53/24; B65G53/60; B65G53/36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SDIC水处理消毒品生产专用输料机的技术方案,包括罐体,该罐体上设置有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口,该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管和进料阀;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罐体下方通过弯管与吸料管连接,所述吸料管的一端与旋风分离器的进口连接;所述旋风分离器的下端出口与储料仓连接。本方案通过进气管输入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对粉末状的原料进行输送,在储料仓的上方设置旋风分离器,通过旋风分离器实现压缩空气与原料的分离,使得分离后的原料进入储料仓,实现利用气体输送原理的目的,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输送效率,进而也调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SDIC水处理消毒品生产专用输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该罐体上设置有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口,该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管和进料阀;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罐体下方通过弯管与吸料管连接,所述吸料管的一端与旋风分离器的进口连接;所述旋风分离器的下端出口与储料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DIC水处理消毒品生产专用输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下端成漏斗状,所述进气管进入漏斗状下罐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SDIC水处理消毒品生产专用输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器上通过三通启动阀连接有真空发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SDIC水处理消毒品生产专用输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上端还设置有排气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SDIC水处理消毒品生产专用输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进气启动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SDIC水处理消毒品生产专用输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启动阀前端的进气管上还设置有进气止回阀。
说明书
一种SDIC水处理消毒品生产专用输料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SDIC水处理消毒品生产专用输料机。
背景技术
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都需要进行消毒处理。而水处理消毒品中,比较常用的就是SDIC,也就是二氯异氰尿酸钠。目前二氯异氰尿酸钠成品都是颗粒状或是片状。但是二氯异氰尿酸钠的生产颗粒或片状成品的过程中,需要粉末状原料。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粉末状原料的输送都是靠人工搬运,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自动传输的、生产效率高的SDIC水处理消毒品生产专用输料机。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SDIC水处理消毒品生产专用输料机,包括罐体,该罐体上设置有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口,该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管和进料阀;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罐体下方通过弯管与吸料管连接,所述吸料管的一端与旋风分离器的进口连接;所述旋风分离器的下端出口与储料仓连接。本方案通过进气管输入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对粉末状的原料进行输送,在储料仓的上方设置旋风分离器,通过旋风分离器实现压缩空气与原料的分离,使得分离后的原料进入储料仓,实现利用气体输送原理的目的,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输送效率,进而也调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SDIC水处理消毒品生产专用输料机,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罐体下端成漏斗状,所述进气管进入漏斗状下罐体。由于罐体下端呈漏斗状,即漏斗状下罐体,当粉末状的原料下降到漏斗状下罐体后,下降速度会降低,影响传输;所以降进气管伸入到漏斗状下罐体内,通压缩空气推动粉末状原理的传输,提高传输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SDIC水处理消毒品生产专用输料机,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旋风分离器上通过三通启动阀连接有真空发生器。通过在旋风分离器上设置真空发生器,当压缩空气停止输入时,罐体内及吸料管内会存有部分粉末状原料,通过真空发生器时罐体及吸料管成真空状体,将残存的粉末状原料吸入旋风分离器;同时可以防止停止输入压缩空气后,罐体及吸料管内的原料沉积以至于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SDIC水处理消毒品生产专用输料机,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罐体上端还设置有排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SDIC水处理消毒品生产专用输料机,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进气启动阀。
本实用新型的SDIC水处理消毒品生产专用输料机,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气启动阀前端的进气管上还设置有进气止回阀。
所述进料阀、排气阀、进气气动阀、进气止回阀以及连接真空发生器的启动三通阀均与PLC控制器连接。通过PLC控制器控制上述阀体的关与闭。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未设置有进气管,通过压缩空气对粉末状的原料进行输送,在储料仓的上方设置旋风分离器,通过旋风分离器实现压缩空气与原料的分离,使得分离后的原料进入储料仓,实现利用气体输送原理的目的,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输送效率,进而也调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