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1.19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IPC分类号B01D21/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沉淀池,包括沉淀腔、中转腔和淤泥处理机构,所述沉淀腔和中转腔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沉淀腔和中转腔安装在底板上,所述沉淀腔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上方设置有通气管,所述沉淀腔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沉淀腔的底部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的左端设置有门,所述沉淀腔和中转腔通过中转板分割,所述中转腔的右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中转板的内部开有中转孔,所述淤泥处理机构由刮板以及握杆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可有效清理沉淀的污泥。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沉淀池,包括沉淀腔、中转腔和淤泥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腔和中转腔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沉淀腔和中转腔安装在底板上,所述沉淀腔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上方设置有通气管,所述沉淀腔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沉淀腔的底部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的左端设置有门,所述沉淀腔和中转腔通过中转板分割,所述中转腔的右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中转板的内部开有中转孔,所述淤泥处理机构由刮板以及握杆构成,所述刮板设置在握杆的左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井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开设在沉淀腔的左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的底部倒有斜角,所述斜板倾斜的安装在沉淀腔的底部,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与刮板底部斜角的角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活动性的安装在沉淀腔的左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至少设置有一个。
说明书
一种污水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污水沉淀池,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 考虑到颗粒沉淀过程中的絮凝因素,假设颗粒的沉速以等加速改变,并设起始沉速为零。结合考虑管内的流速分布,则斜管长度为:-d*tgθ式中a为颗粒沉速变化的加速度,即a=du/dt上述三种方法,各有不足之处
近年设计成的新型的斜板或斜管沉淀池。主要就是在池中加设斜板或斜管,可以大大提高沉淀效率,缩短沉淀时间,减小沉淀池体积。但有斜板、斜管易结垢,长生物膜,产生浮渣,维修工作量大,管材、板材寿命低等缺点。正在研究试验的还有周边进水沉淀池、回转配水沉淀池以及中途排水沉淀池等。
沉淀池有各种不同的用途。如在曝气池前设初次沉淀池可以降低污水中悬浮物含量,减轻生物处理负荷在曝气池后设二次沉淀池可以截流活性污泥。此外,还有在二级处理后设置的化学沉淀池,即在沉淀池中投加混凝剂,用以提高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能被氧化的物质和产色物质等的去除效率。
现有技术中的沉淀池,如果想去除泥沙,所增加的机构过于繁琐,不易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沉淀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污水沉淀池,包括沉淀腔、中转腔和淤泥处理机构,所述沉淀腔和中转腔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沉淀腔和中转腔安装在底板上,所述沉淀腔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上方设置有通气管,所述沉淀腔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沉淀腔的底部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的左端设置有门,所述沉淀腔和中转腔通过中转板分割,所述中转腔的右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中转板的内部开有中转孔,所述淤泥处理机构由刮板以及握杆构成,所述刮板设置在握杆的左端。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井盖。
进一步地,所述门开设在沉淀腔的左侧。
进一步地,所述刮板的底部倒有斜角,所述斜板倾斜的安装在沉淀腔的底部,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与刮板底部斜角的角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门活动性的安装在沉淀腔的左侧。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至少设置有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水沉淀池,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可有效沉淀污水中的可沉淀物,通过设置中转腔,可进一步的沉淀污水中的可沉淀物,保证沉淀的效果,通过设置斜板,在沉淀腔内沉淀的污泥会掉落至斜板上,因为重力的作用,所以污泥会向斜板的左侧移动,当需要清理污泥的时候,工作人员可首先去除沉淀腔内部的水,然后开启门,然后通过淤泥处理机构将污泥从斜板上刮落,从而完成清理污泥的步骤,设计巧妙,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达到了结构简单和设计合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