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8.30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一种处理污水中富余离子及悬浮物的装置,包括支撑框架与分离器,分离器安装在支撑框架内,分离器包括依次连通的PH反应池、絮凝反应池、第一沉淀池、混凝反应池以及第二沉淀池,各个反应池与沉淀池上均设置有溢流槽,溢流槽上设置有导流通孔,反应池与反应池之间通过导流通孔连通,反应池上的导流通孔通过管路与沉淀池中气液分离管连通,第一沉淀池与混凝反应池通过连通池连通,PH反应池上设置有进水口,第二沉淀池上设置有出水口,沉淀池底部均设置有淤泥出口。本实用新型节约了占地面积与占用空间,同时减少制作材料和成本,避免第二次污染,提高了絮凝能力、混凝能力以及沉淀能力,最终使得水中污染离子含留量降低一个数量级。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处理污水中富余离子及悬浮物的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8)以及分离器,分离器安装在支撑框架(18)内,其特征在于:分离器包括pH反应池(1)、絮凝反应池(2)、第一沉淀池(3)、混凝反应池(4)以及第二沉淀池(5),所述的pH反应池(1)、絮凝反应池(2)、第一沉淀池(3)、混凝反应池(4)以及第二沉淀池(5)内均设置有溢流槽,所述的pH反应池(1)、絮凝反应池(2)以及混凝反应池(4)内均设置有搅拌操作平台(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中富余离子及悬浮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槽包括溢流槽a(81)、溢流槽 b(82)、溢流槽c(83)、溢流槽d(84)、溢流槽e(85);所述的pH反应池(1)上设置有进水口(12),pH反应池通过溢流槽a(81)上设置的导流通孔a(91)与絮凝反应池(2)连通,所述絮凝反应池(2)的溢流槽b(82)上设置有导流通孔b(92),导流通孔b(92)与所述第一沉淀池(3)内设置的气液分离管a(10)的管身连通,所述的第一沉淀池(3)通过溢流槽c(83)上的导流通孔c(93)与混凝反应池(4)连通,所述的气液分离管a(10)上端口延伸至溢流槽c(83)上方,所述混凝反应池的溢流槽d(84)上设置有导流通孔d(94), 导流通孔d(94)与所述第二沉淀池内设置的气液分离管b(11)的管身连通,所述第二沉淀的溢流槽e(85)上设置有出水口(13),所述的气液分离管b(11)上端口延伸至溢流槽e(85)上方,所述的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下部均设置有淤泥出口(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污水中富余离子及悬浮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H反应池、絮凝反应池以及混凝反应池内分别设置有缓冲板a(14)、缓冲板b(15)以及缓冲板c(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污水中富余离子及悬浮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槽的最低水平面从高到底依次为溢流槽a(81)、溢流槽 b(82)、溢流槽c(83)、溢流槽d(84)、溢流槽e(8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污水中富余离子及悬浮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槽设置为锯齿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污水中富余离子及悬浮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反应池(4)与第一沉淀池(3)之间设置有连通池(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污水中富余离子及悬浮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槽a(81)、溢流槽b(82)以及溢流槽d(84)设置在池壁同一个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污水中富余离子及悬浮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槽c(83)与溢流槽e(85)设置为环绕池壁一周。
说明书
一种处理污水中富余离子及悬浮物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处理污水中富余离子及悬浮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全世界都为洁净水危机面临而烦恼,尽管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居第六位,但仍然属于严重的缺水国之一。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成,中国又是工农业大国,工农业用水量巨大,众多的人口生活用水也十分巨大,但是我国利用水的效率低下,大部分被污染的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水系中,水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危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节约用水以及污水处理的重要性。现有的污水处理多是经过水泥污水池、混凝池、曝气池、沉淀池等(以下合称为反应池)几道工序进行,污水处理过程完全暴露在室外,污水池气味严重,容易造成附带二次污染;此外,传统污水处理的每一道工序所需反应池都单独存在,使得总占地面积和总占空间体积大;另外,由于各反应池单独设计,反应池之间多以管道连接,处理中需要的高压泵数量和管道较多,需要消耗额外的仪器设备和电力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处理污水中富余离子及悬浮物的装置,减少占地面积和所占空间体积,同时减少制作材料和成本,避免第二次污染,提高了絮凝能力、混凝能力以及沉淀能力,最终使得水中污染离子含留量降低一个数量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处理污水中富余离子及悬浮物的装置,包括支撑框架以及分离器,分离器安装在支撑框架内,分离器包括PH反应池、絮凝反应池、第一沉淀池、混凝反应池以及第二沉淀池,所述的PH反应池、絮凝反应池、第一沉淀池、混凝反应池以及第二沉淀池内均设置有溢流槽,所述的PH反应池、絮凝反应池以及混凝反应池内均设置有搅拌操作平台,所述的PH反应池上设置有进水口,PH反应池通过溢流槽a上设置的导流通孔a与絮凝反应池连通,所述絮凝反应池的溢流槽b上设置有导流通孔b,导流通孔b与所述第一沉淀池内设置的气液分离管a的管身连通,所述的第一沉淀池通过溢流槽c上的导流通孔c与混凝反应池连通,所述的气液分离管a上端口延伸至溢流槽c上方,所述混凝反应池的溢流槽d上设置有导流通孔d, 导流通孔d与所述第二沉淀池内设置的气液分离管b的管身连通,所述第二沉淀的溢流槽e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的气液分离管b上端口延伸至溢流槽e上方,所述的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下部均设置有淤泥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H反应池、絮凝反应池以及混凝反应池内分别设置有缓冲板a、缓冲板b以及缓冲板c。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溢流槽的最低水平面从高到底依次为溢流槽a、溢流槽 b、溢流槽c、溢流槽d、溢流槽e。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溢流槽设置为锯齿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凝反应池与第一沉淀池之间设置有连通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溢流槽a、溢流槽b以及溢流槽d设置在池壁一个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溢流槽c与溢流槽e设置为环绕池壁一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过一套分离器即可完成整个工艺流程,减少总占地面积和所占空间体积,同时减少制作材料和成本;利用PH反应池减少污水蒸发造成的第二次污染;利用锯齿形的溢流槽使水流速度均匀,较好的保护了反应池和沉淀池内沉淀物、混凝物或絮凝物的稳定性,避免各反应池内各组分产生荡漾,提高了沉淀池的沉淀能力;利用气液分离管使得气液分离开,避免气泡进入水中冲击已经絮凝、沉淀的杂质离子,减少沉淀离子气浮起来,提高了沉淀池的沉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