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污泥板框脱水系统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2-6 10:12:38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6.08.22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特别是一种污泥板框脱水系统。包括浓缩池,板框脱水机,还包括位于浓缩池前端的污泥搅拌池,污泥搅拌池底部设有泵坑结构,吸泥泵置于该泵坑内,浓缩池内设有导流筒,吸泥泵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导流筒连接,污泥搅拌池顶部内侧设有稀释水管,浓缩池中部设有清水泵,稀释水管通过第二管路与清水泵连接,泵坑底部通过中间设有第一阀门的放空管路与浓缩池溢流管路连接。可处理含水率较高的污泥,成本低。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板框脱水系统,包括浓缩池,板框脱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浓缩池前端的污泥搅拌池,污泥搅拌池底部设有泵坑结构,吸泥泵置于该泵坑内,浓缩池内设有导流筒,吸泥泵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导流筒连接,污泥搅拌池顶部内壁设有稀释水管,浓缩池中部设有清水泵,稀释水管通过第二管路与清水泵连接,泵坑底部通过中间设有第一阀门的放空管路与浓缩池溢流管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板框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稀释水管置于浓缩池内壁的三面,呈C形结构,中间设有阀门的喷管与稀释水管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板框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面的稀释水管设有多个喷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板框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污泥搅拌池底面为斜面,向泵坑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板框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底面的倾角为3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板框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污泥搅拌池顶部设有盖板,盖板的材料是玻璃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板框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泵坑上方的污泥搅拌池内壁上设有导轨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板框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清水泵位于浓缩池水面以下1.5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板框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材料是PPR。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板框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导流筒为双层结构。

  说明书

  污泥板框脱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特别是一种污泥板框脱水系统。

  背景技术

  按照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关于污泥控制标准的相关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对产生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经过脱水后污泥含水率达到80%以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相关的环保政策也越来越严格。根据最新的环保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污泥含水率应达到60%以下。

  较早的污水处理厂的脱泥系统采用的是传统滤带式脱水机,产生污泥泥饼含水率在80%以下。新型的污水处理厂的脱泥系统采用的是较为先进的板框式脱水机,前区设有浓缩池、污泥调理池,产生污泥泥饼含水率能够达到60%以下。按照最新环保标准,需要对原有脱水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但由于厂区没有预留用地,升级改造项目短时间内难以实施或改造成本太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处理含水率较高的污泥,成本低的污泥板框脱水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泥板框脱水系统,包括浓缩池,板框脱水机,还包括位于浓缩池前端的污泥搅拌池,污泥搅拌池底部设有泵坑结构,吸泥泵置于该泵坑内,浓缩池内设有导流筒,吸泥泵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导流筒连接,污泥搅拌池顶部内壁设有稀释水管,浓缩池中部设有清水泵,稀释水管通过第二管路与清水泵连接,泵坑底部通过中间设有第一阀门的放空管路与浓缩池溢流管路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可处理含水率较高的污泥,成本低。

  进一步的,本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是:

  稀释水管置于浓缩池内壁的三面,呈C形结构,中间设有阀门的喷管与稀释水管固定连接。

  每个面的稀释水管设有多个喷管。

  污泥搅拌池底面为斜面,向泵坑方向倾斜。

  底面的倾角为3度。

  搅拌池顶部设有盖板,盖板的材料是玻璃钢。

  在泵坑上方的污泥搅拌池内壁上设有导轨装置。

  清水泵位于浓缩池水面以下1.5米。

  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材料均为PPR。

  导流筒为双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