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6.21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IPC分类号C02F9/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相三维电解反应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工业废水注入调节池,调节pH值,过滤沉淀物;B、将经过步骤A处理的废水注入第一电解反应池内,电解电流控制在0.35A~0.5A,电解时间控制在4~5h;C、将经过步骤B处理的废水注入沉淀池中,加入絮凝剂进行沉淀;然后进行过滤;D、将经过步骤C处理的废水注入第二电解反应池内,电解电流控制在3.5A~4A,电解时间控制在20~30min;E、将经过步骤D处理的废水注入滤清池,将pH值调节至7.2~7.5,然后静置沉淀,过滤沉淀物,上清液作为中水排出,进行重复利用。本发明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对于混合型工业废水的处理能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三相三维电解反应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工业废水注入调节池,将pH值调节至6~6.5,然后静置沉淀,过滤沉淀物;
B、将经过步骤A处理的废水注入第一电解反应池内,电解电流控制在0.35A~0.5A,电解时间控制在4~5h;
C、将经过步骤B处理的废水注入沉淀池中,加入絮凝剂进行沉淀,絮凝剂包括,
23~30wt%的聚合硫酸铝铁、4~7wt%的硼砂、0.5~1wt%的亚硫酸钠、12~15wt%的二氧化硅,3~5wt%的4-氨基-3-溴苯腈、7~10wt%的对氯苯甲醇,10~15wt%的4-乙基氧丙基乙酸酯,余量为聚丙烯酰胺;
然后进行过滤;
D、将经过步骤C处理的废水注入第二电解反应池内,电解电流控制在3.5A~4A,电解时间控制在20~30min;第二电解反应池并行设置若干个,保证其处理速度高于从第一电解反应池的处理速度;
E、将经过步骤D处理的废水注入滤清池,将pH值调节至7.2~7.5,然后静置沉淀,过滤沉淀物,上清液作为中水排出,进行重复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基于三相三维电解反应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D经过电解处理后的部分水体注入第一电解反应池内,第一电解反应池内新注入的待处理废水与循环注入的二次电解水体的质量比为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相三维电解反应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电解反应池内,第一电解正极和第二电解负极之间填充有第一填料层,第一填料层为孔洞结构,第一填料层包括,
30~35wt%的Cu、15~20wt%的Al、7~10wt%的Ag、3~5wt%的Ti、3~7wt%的Mg、2~4wt%的Zn、0.5~1wt%的Cr、0.75~0.9wt%的W,余量为Ni。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相三维电解反应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电解反应池内,第二电解正极和第二电解负极之间填充有第二填料层,第二填料层为多层叠放结构,第二填料层包括,
45~50wt%的Si、10~15wt%的Ge、5~10wt%的Pt、7~10wt%的Fe、1~2wt%的Mo,余量为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相三维电解反应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加入絮凝剂后,将水体温度降低至7~10℃。
说明书
一种基于三相三维电解反应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三相三维电解反应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随之带来的工业废水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保护环境,科研人员研发出了多种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中国发明专利CN 1209302C公开了一种絮凝-电多相催化处理环烷酸废水的方法。这种处理方法对于其它有机物的处理效果一般,适用面较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三相三维电解反应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对于混合型工业废水的处理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一种基于三相三维电解反应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工业废水注入调节池,将pH值调节至6~6.5,然后静置沉淀,过滤沉淀物;
B、将经过步骤A处理的废水注入第一电解反应池内,电解电流控制在0.35A~0.5A,电解时间控制在4~5h;
C、将经过步骤B处理的废水注入沉淀池中,加入絮凝剂进行沉淀,絮凝剂包括,
23~30wt%的聚合硫酸铝铁、4~7wt%的硼砂、0.5~1wt%的亚硫酸钠、12~15wt%的二氧化硅,3~5wt%的4-氨基-3-溴苯腈、7~10wt%的对氯苯甲醇,10~15wt%的4-乙基氧丙基乙酸酯,余量为聚丙烯酰胺;
然后进行过滤;
D、将经过步骤C处理的废水注入第二电解反应池内,电解电流控制在3.5A~4A,电解时间控制在20~30min;第二电解反应池并行设置若干个,保证其处理速度高于从第一电解反应池的处理速度;
E、将经过步骤D处理的废水注入滤清池,将pH值调节至7.2~7.5,然后静置沉淀,过滤沉淀物,上清液作为中水排出,进行重复利用。
作为优选,将步骤D经过电解处理后的部分水体注入第一电解反应池内,第一电解反应池内新注入的待处理废水与循环注入的二次电解水体的质量比为4:1。
作为优选,第一电解反应池内,第一电解正极和第二电解负极之间填充有第一填料层,第一填料层为孔洞结构,第一填料层包括,
30~35wt%的Cu、15~20wt%的Al、7~10wt%的Ag、3~5wt%的Ti、3~7wt%的Mg、2~4wt%的Zn、0.5~1wt%的Cr、0.75~0.9wt%的W,余量为Ni。
作为优选,第二电解反应池内,第二电解正极和第二电解负极之间填充有第二填料层,第二填料层为多层叠放结构,第二填料层包括,
45~50wt%的Si、10~15wt%的Ge、5~10wt%的Pt、7~10wt%的Fe、1~2wt%的Mo,余量为C。
作为优选,步骤C中,加入絮凝剂后,将水体温度降低至7~1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两次不同强度的电解处理过程,可以实现对于不同污染物的分步处理。第一次电解处理可以利用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对一些易于氧化分解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同时利用电解过程的电流作用,对一些较为稳定的污染物颗粒进行初步分解。这便于在第二次电解处理过程中,通过大电流的分解作用,对剩余的污染物进行彻底分解处理。两次电解过程中加入了絮凝沉淀的过程,可以有效去除在第一次电解过程中形成的沉淀物,从而提高第二次电解的分解效率。第一次电解和第二次电解之间通过水体循环,可以有效利用第二次电解中形成的羟基自由基,并可以利用第二次电解形成的导电离子提高第一次电解过程的电解效果。两次电解过程中使用的填料可以在电解过程中可以对污染物的分解起到促进作用。絮凝沉淀阶段的降温操作可以有效提高絮凝剂的絮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