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4.19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1/3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化码头废水处理系统,它主要包括调节池、水解酸化池、微电解池、絮凝沉淀池、生化池和二次沉淀池,在所述调节池内设置有将调节池内水面大量浮油去除的除油机;经过调节池去油后的废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经过水解酸化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微电解池中,将复杂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微电解池内水进入絮凝沉淀池内,在所述絮凝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有中间水池,通过中间水池调节水量后的水进入生化池处理,生化池的出水口与二次沉淀池的进水口相连,在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有生物活性炭过滤器,经生物活性炭吸附后的水再进行外排。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石化码头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调节池、水解酸化池、微电解池、絮凝沉淀池、生化池和二次沉淀池,在所述调节池内设置有将调节池内水面大量浮油去除的除油机;经过调节池去油后的废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经过水解酸化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微电解池中,将复杂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微电解池内水进入絮凝沉淀池内,在所述絮凝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有中间水池,通过中间水池调节水量后的水进入生化池处理,生化池的出水口与二次沉淀池的进水口相连,在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有生物活性炭过滤器,经生物活性炭吸附后的水再进行外排。
说明书
石化码头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化码头废水处理系统。属于环保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石油化工行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重污染行业之一,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难降解有机物,如不能有效处理将会对受纳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对水生态安全和饮用水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目前,我国每年排放的工业废水的总量超过2.1×1010吨,其中多数是经过集中式的综合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对于大型的石化工业园区来讲,综合污水处理厂是保证石化综合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的最后一道屏障。石化综合废水处理技术较多,主要是以物化及生化组合工艺为主,如普通活性污泥法、缺氧/好氧法、延时曝气法、BAF,混凝气浮和高级氧化等技术的不同组合,工艺的设计主要根据原有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最终出水COD浓度低于100mg/L即可满足一级排放标准,且标准中只列出了COD和氮磷等为数不多的常规指标。 随着水体保护要求的提高,我国对石化行业排水标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2015年4月16日环境保护部颁布了《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以下称新标准),新标准除了将石化污水处理厂直排水的COD限值提高至60或50mg/L外,还加入了60种特征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排放限值。基于此,国内许多已有石化综合污水处理厂出水已无法满足新标准的要求,亟需提标改造,提高出水水质,而新建石化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则缺乏科学合理的处理工艺,且工艺的选择具有盲目性,最终出水能否满足新标准的要求也不得而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石化码头废水处理系统,保证污水处理站生产的稳定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石化码头废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调节池、水解酸化池、微电解池、絮凝沉淀池、生化池和二次沉淀池,在所述调节池内设置有将调节池内水面大量浮油去除的除油机;经过调节池去油后的废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经过水解酸化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微电解池中,将复杂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微电解池内水进入絮凝沉淀池内,在所述絮凝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有中间水池,通过中间水池调节水量后的水进入生化池处理,生化池的出水口与二次沉淀池的进水口相连,在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有生物活性炭过滤器,经生物活性炭吸附后的水再进行外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提高石化综合废水的可生化性,对废水中苯系物等有毒有机物的去除效率较高,可有效降低废水的处理毒性,对废水中硫酸盐的还原具有抑制作用,减少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产生,一方面降低了对废水生物处理的影响,另一方面可减少对池体和池内金属设备的腐蚀;系统布置合理,各单元相为预处理工艺,处理效率较高,同时可降低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