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水解酸化和生物转盘复合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3-29 14:36:3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12.10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解酸化和生物转盘复合的水处理装置,包括生物转盘和水解酸化装置,所述生物转盘设置在水解酸化装置上。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改进水解酸化工艺和生物转盘工艺的有机组合,取长补短,达到降低占地面积、降低运行成本、减少污泥产量的综合效果;利用水解酸化和一级生物转盘的复合工艺处理,可以实现在极低运行成本条件下基本完成污水的碳氧化,并且不改变原有水解酸化的水头,方便上下游的工艺连接;利用致密的污泥层和生物转盘的高密度污泥,使得该工艺具备很大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通过将水解酸化和生物转盘的竖向组合,实现了对土地的高效利用,大大降低了用地成本。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解酸化和生物转盘复合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转盘(1)和水解酸化装置(2),所述生物转盘(1)设置在水解酸化装置(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解酸化和生物转盘复合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装置(2)包括清水区(3)、污泥层(4)、过渡区(5)、污水混合区(6)、出水口(7)、集泥斗(8)、污泥管(9)、污泥浓缩区(10)、污泥回流孔(11)和进水区(12),所述水解酸化装置(2)上部的右侧设置出水口(7),所述水解酸化装置(2)内的上部设置清水区(3),生物转盘(1)的半部分浸没在清水区(3)内,所述清水区(3)下部的左侧设置污泥层(4),污泥层(4)下部设置过渡区(5),过渡区(5)下部设置污水混合区(6),污水混合区(6)的右侧设置污泥浓缩区(10),污水混合区(6)上设置污泥回流孔(11),水解酸化装置(2)底部设置进水区(12),过渡区(5)和污水混合区(6)之间设置污泥管(9),污泥管(9)上端设置集泥斗(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解酸化和生物转盘复合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转盘(1)包括转盘主体(13)、厌氧生物膜(14)、好氧生物膜(15)和附着水层(16),所述转盘主体(13)外层设置厌氧生物膜(14),厌氧生物膜(14)外层设置好氧生物膜(15),好氧生物膜(15)外层设置附着水层(1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解酸化和生物转盘复合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层(4)、过渡区(5)、污水混合区(6)和进水区(12)整体形成一个上边大于下边的梯形区,所述污泥管(9)为两根,分别设置在所述梯形区腰部,并形成三角状。

  说明书

  一种水解酸化和生物转盘复合的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解酸化和生物转盘复合的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解酸化工艺是污水厌氧处理工艺的一种,通过停留时间和结构等将厌氧控制在水解酸化阶段,处理效率较高,一般运行也比较简单,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污水生化工艺。生物转盘工艺是一种有着较长历史的生化工艺,这种工艺的突出特点就是利用转盘面积直接和空气接触来获取氧气,运行成本低,其另一个特征是随着污水浓度的降低,处理效率也随之降低。

  但是现有的技术中没有水解酸化工艺与生物转化盘的结合装置,同时具有以下缺陷:1、一般水解酸化工艺中一般采用的是池底排泥,并且为了保证混合均匀,加装搅拌机,但这种结构和设备并不利于高密度污泥层的形成,客观上对该工艺的运行效果造成了限制;2、生物转盘工艺出线较早,但是近年来应用不多其原因就是其在精处理阶段存在占地大,效率低的弱点,另外其转盘底泥处理一直是困扰其运行的突出问题;3、再有当前污水处理工艺普遍存在功能单一、占地面积大、运行复杂、成本偏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解酸化和生物转盘复合的水处理装置,包括生物转盘(1)和水解酸化装置(2),所述生物转盘(1)设置在水解酸化装置(2)上。

  所述水解酸化装置(2)包括清水区(3)、污泥层(4)、过渡区(5)、污水混合区(6)、出水口(7)、集泥斗(8)、污泥管(9)、污泥浓缩区(10)、污泥回流孔(11)和进水区(12),所述水解酸化装置(2)上部的右侧设置出水口(7),所述水解酸化装置(2)内的上部设置清水区(3),生物转盘(1)的半部分浸没在清水区(3)内,所述清水区(3)下部的左侧设置污泥层(4),污泥层(4)下部设置过渡区(5),过渡区(5)下部设置污水混合区(6),污水混合区(6)的右侧设置污泥浓缩区(10),污水混合区(6)上设置污泥回流孔(11),水解酸化装置(2)底部设置进水区(12),过渡区(5)和污水混合区(6)之间设置污泥管(9),污泥管(9)上端设置集泥斗(8)。

  所述生物转盘(1)包括转盘主体(13)、厌氧生物膜(14)、好氧生物膜(15)和附着水层(16),所述转盘主体(13)外层设置厌氧生物膜(14), 厌氧生物膜(14)外层设置好氧生物膜(15),好氧生物膜(15)外层设置附着水层(16)。

  所述污泥层(4)、过渡区(5)、污水混合区(6)和进水区(12)整体形成一个上边大于下边的梯形区。所述污泥管(9)为两根,分别设置在所述梯形区腰部,并形成三角状。

  本实用新型将改进的水解酸化和生物转盘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在单套工艺实现了沉淀、过滤、污泥消化、水解酸化、好氧等众多功能,并且各项功能协调共存,优势互补。

  改进水解算池从新设计了排泥结构和位置,更有利于形成致密的污泥层,这个污泥层在厌氧酸化的过程中同时实现了对污水的高效过滤,并且利用来水的剩余动力实现了污泥的循环运动,保证了混合作用,改进后的水解酸化池效率更高,出水水质更好。

  通过在水解酸化池的清水区增加生物转盘,即充分利用了空间,节约了生物转盘的占地,也同时利用水解酸化池的排泥功能很好的解决高负荷生物转盘排泥问题;另外由于只采用了一级生物转盘,所以保证了该工艺处于最高效率的负荷下运行,具有最大的能耗收益比。

  通过对这两种工艺在空间上和技术上的有机组合,实现了占地小、能耗低、运行简单但却能保证高效率的复合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改进水解酸化工艺和生物转盘工艺的有机组合,取长补短,达到降低占地面积、降低运行成本、减少污泥产量的综合效果;利用水解酸化和一级生物转盘的复合工艺处理,可以实现在极低运行成本条件下基本完成污水的碳氧化(剩余的有机碳作为反硝化的碳源),并且不改变原有水解酸化的水头,方便上下游的工艺连接;利用致密的污泥层和生物转盘的高密度污泥,使得该工艺具备很大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通过将水解酸化和生物转盘的竖向组合,实现了对土地的高效利用,大大降低了用地成本。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