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净化效率高的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4-9 15:55:1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11.21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IPC分类号C02F1/52; C02F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净化效率高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区、絮凝池、沉淀池、集水池以及出水区;进水区与絮凝池相连通;絮凝池内部设置有若干挡板;絮凝池与沉淀池相连通;沉淀池通过若干集水管道与集水池相连通;集水池与出水区相连通;出水区设置在集水池的上部;絮凝池与沉淀池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泥斗;泥斗的底部连通有排泥管;泥斗与絮凝池、沉淀池之间均设置有加强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具有沉淀时间短、污水处理量大、处理效率高的优点,通过设置絮凝池,使得污水中的污泥先沉淀一部分,然后再进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处理,解决了排水时有部分污泥会跟着水流排出的问题,分离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

  1.净化效率高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区(1)、絮凝池(2)、沉淀池(4)、集水池(6)以及出水区(7);所述进水区(1)与所述絮凝池(2)相连通;所述絮凝池(2)内部设置有若干挡板(3);所述絮凝池(2)与沉淀池(4)相连通;所述沉淀池(4)通过若干集水管道(5)与所述集水池(6)相连通;所述集水池(6)与所述出水区(7)相连通;所述出水区(7)设置在所述集水池(6)的上部;所述絮凝池(2)与所述沉淀池(4)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泥斗(10);所述泥斗(10)的底部连通有排泥管(8);所述泥斗(10)与所述絮凝池(2)、所述沉淀池(4)之间均设置有加强筋(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效率高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的数量为3-6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效率高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的高度从进水区一侧至出水区一侧依次递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效率高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集水管道(5)的安装位置不低于所述沉淀池(4)的中间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效率高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斗(10)为倒锥形,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效率高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9)设置成三角形状。

  说明书

  净化效率高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净化效率高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领域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水,如何回收这些污水,变废为宝,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一直以来都是研究人员不断努力的课题。目前,污水在处理过程中存在沉淀时间长,处理量少,排水时有部分污泥会跟着水流排出的问题,分离效果不好;另外,处理后的污水由于流量较大,导致集水池的流通缓慢,降低了处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淀时间短、污水处理量大、分离效果好、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净化效率高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区、絮凝池、沉淀池、集水池以及出水区;所述进水区与所述絮凝池相连通;所述絮凝池内部设置有若干挡板;所述絮凝池与沉淀池相连通;所述沉淀池通过若干集水管道与所述集水池相连通;所述集水池与所述出水区相连通;所述出水区设置在所述集水池的上部;所述絮凝池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泥斗;所述泥斗的底部连通有排泥管;所述泥斗与所述絮凝池、所述沉淀池之间均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数量为3-6个。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高度从进水区一侧至出水区一侧依次递增。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集水管道的安装位置不低于所述沉淀池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泥斗为倒锥形,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设置成三角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具有沉淀时间短、污水处理量大、处理效率高的优点,通过设置絮凝池,使得污水中的污泥先沉淀一部分,然后再进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处理,解决了排水时有部分污泥会跟着水流排出的问题,分离效果好。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