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脱氮除磷及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4-9 17:16:5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11.20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1/02; C02F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氮除磷及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由管道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厌氧池连接有进水管,缺氧池的首端通过安装有污泥回流泵的内回流管与好氧池相连接,沉淀池连接有出水管;缺氧池的首端通过安装有排水阀的管道与上流式循环池相连接,上流式循环池通过安装有抽泥泵和进泥阀的管道与沉淀池的底部相连接,上流式循环池的底部通过安装有排泥阀的管道与污泥处理池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一体化建设,减少占地面积,可强化脱氮除磷效果且从源头上减少剩余污泥的产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脱氮除磷及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管道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厌氧池连接有进水管,缺氧池的首端通过安装有污泥回流泵的内回流管与好氧池相连接,所述沉淀池连接有出水管;所述缺氧池的首端通过安装有排水阀的管道与上流式循环池相连接,所述上流式循环池通过安装有抽泥泵和进泥阀的管道与沉淀池的底部相连接,所述上流式循环池的底部通过安装有排泥阀的管道与污泥处理池相连接,所述污泥处理池设有污泥脱水管,上流式循环池通过安装有第一循环阀的管道与曝气池相连接,所述曝气池通过安装有第二循环阀的循环回流管连接到抽泥泵和进泥阀之间的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氮除磷及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内部设置有第一搅拌器、第二搅拌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氮除磷及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内部设置有悬挂式的组合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氮除磷及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底部设有微孔曝气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氮除磷及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的底部中央设置有微孔曝气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氮除磷及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中设置有刮泥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氮除磷及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流式循环池内部设有三相分离器。

  说明书

  一种脱氮除磷及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氮除磷及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生活污水富含氮和磷,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就排入自然水体,会造成水体中植物和藻类的过度生长,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溶解氧减少,使得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污染环境。

  因此,生活污水处理开始从单一的以去除有机物为目的向强化脱氮除磷的功能转变。我国现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际准》(GB18918-2002)对氮和磷的排放做了较为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必须考虑氮和磷的排放达标问题,而对于已在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则要求进行提标改造,加强其脱氮除磷的功能。

  在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根据住建部的统计数据,全国年污泥总生产量超过3000万吨(以含水率80%计),剩余污泥若得不到妥善处理和处置,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减少剩余污泥的产生,从源头上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结构简单,可一体化建设,减少占地面积,可强化脱氮除磷效果且从源头上减少剩余污泥产生的一种脱氮除磷及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系统。

  一种脱氮除磷及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由管道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厌氧池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缺氧池的首端通过安装有污泥回流泵的内回流管与好氧池相连接,所述沉淀池连接有出水管;所述缺氧池的首端通过安装有排水阀的管道与上流式循环池相连接,所述上流式循环池通过安装有抽泥泵和进泥阀的管道与沉淀池的底部相连接,所述上流式循环池的底部通过安装有排泥阀的管道与污泥处理池相连接,所述污泥处理池设有污泥脱水管,所述上流式循环池通过安装有第一循环阀的管道与曝气池相连接,所述曝 气池通过安装有第二循环阀的循环回流管连接到抽泥泵和进泥阀之间的管道。

  优选的,所述缺氧池内部设置有第一搅拌器、第二搅拌器。

  优选的,所述好氧池内部设置有悬挂式的组合填料,底部设有微孔曝气装置,所述曝气池的底部中央设置有微孔曝气装置。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中设置有刮泥板。

  优选的,所述上流式循环池内部设有三相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污水进入厌氧池,利用厌氧池内厌氧菌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并提高废污水的可生化性;经过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缺氧池,在搅拌器的搅拌作用下污水与好氧池回流的硝化污泥充分混合,利用反硝化聚磷菌对污水进行脱氮除磷反硝化作用;

  污水进入好氧池,好氧池中悬挂有组合生物填料,使得填料表面长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过程中,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附和氧化分解;好氧池内的部分混合液经内回流管和污泥回流泵回流至缺氧池中进行反硝化处理;另一部分混合液经管道进入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沉淀池中上清液达标排放,沉淀污泥在抽泥泵的作用下间歇性进入上流式循环池中;进泥时,打开进泥阀,其它与上流式循环池相连的排泥阀、排水阀、第一循环阀和第二循环阀全部关闭;

  上流式循环池内的污泥达到一定量时,关闭进泥阀,打开第一循环阀和第二循环阀,开启曝气池内的曝气装置,污泥在抽泥泵的提升作用下,在上流式循环池和曝气池组成的体系中循环向上流动,流动路径为从上流式循环池上端的循环管进入曝气池底部,曝气后的泥水混合物从曝气池上部流出,经抽泥泵从下端流回上流式循环池中,整个循环系统处于好氧一兼氧一厌氧生化反应。当剩余污泥得到充分消化,污泥中绝大部分的有机物被降解去除,进一步脱氮除磷,污泥减量化完成,停止曝气,进入沉淀期。消化减量后的混合液通过上流式循环池中的三相分离器实现泥水分离,大颗粒污泥沉淀于池底部,关闭第一循环阀,开启排水阀,上清液自流进入缺氧池中,污泥则通过排泥阀进入污泥处理池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脱氮除磷及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系统,结构新颖,布局合理,可一体化建设,占地面积少,处理效率高,产泥量少;好氧池硝化液回流及 上流式循环池内的污泥消化液回流至缺氧池,为反硝化脱氮提供碳源,可强化反硝化脱氮除磷功能。

  2、剩余污泥在上流式循环池、曝气池与抽泥泵组成的间歇式循环系统中可形成好氧-缺氧-厌氧循环交替进行的生化反应,污泥中的有机物得到进一步降解,氨氮去除效率高,污泥减量效果好,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剩余污泥的产生。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