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利用曝气池处理污水的工艺

发布时间:2018-4-10 11:00:5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11.04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包括格柵、沉砂池、初沉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曝气池、第二曝气池、第三曝气池依次连接,三个曝气池底部连接,设置有反冲出水缓冲池,缓冲池的污泥回流至初沉池,第三曝气池的污水回流至第一曝气池进行反硝化;第三曝气池处理的最终污水经反冲水储备池排出。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本发明中,由于填料本身截留及表面生物膜的生物絮凝作用,使得出水SS很低,一般不超过10mg/L;因周期性的反冲洗,生物膜得以有效更新,表现为生物膜较薄,活性很高。

  权利要求书

  1.利用曝气池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柵、沉砂池、初沉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曝气池、第二曝气池、第三曝气池依次连接,三个曝气池底部连接,设置有反冲出水缓冲池,缓冲池的污泥回流至初沉池,第三曝气池的污水回流至第一曝气池进行反硝化;第三曝气池处理的最终污水经反冲水储备池排出。

  2.利用权利要求1处理污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污水经格栅、沉砂池后,进入初沉池进行初步沉降,出水从底部进入第一曝气池,进行BOD、COD的降解以及部分氨氮的氧化;上向流流出后,从底部进入第二曝气池,进行剩余BOD、COD的降解及氨氮的完全氧化;接着再从底部进入第三曝气池,第三曝气池中出水回流至第一曝气池进行反硝化,同时在第三曝气池中加入化学除磷剂。

  说明书

  利用曝气池处理污水的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尤其是利用曝气池处理污水的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近年来许多地区缺水现象逐渐加剧。与此同时,我国污(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以1997年为例,污(废)水排放总量为416亿m3,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排放量1 757万t,而集中处理率仅为10%左右。大量污水未经处理或未经有效处理即进行排放,其结果是一方面污染了环境特别是水环境,另一方面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可以说,资金和技术已成为制约我国污水处理的两大主要因素。因此,很有必要找到一种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水处理新技术,既能使污水得以有效处理,又能使其适当回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曝气池处理污水的工艺,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格柵、沉砂池、初沉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曝气池、第二曝气池、第三曝气池依次连接,三个曝气池底部连接,设置有反冲出水缓冲池,缓冲池的污泥回流至初沉池,第三曝气池的污水回流至第一曝气池进行反硝化;第三曝气池处理的最终污水经反冲水储备池排出。

  污水经格栅、沉砂池后,进入初沉池进行初步沉降,出水从底部进入第一曝气池,进行BOD、COD的降解以及部分氨氮的氧化;上向流流出后,从底部进入第二曝气池,进行剩余BOD、COD的降解及氨氮的完全氧化;接着再从底部进入第三曝气池,第三曝气池中出水回流至第一曝气池进行反硝化,同时在第三曝气池中加入化学除磷剂。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本发明中,由于填料本身截留及表面生物膜的生物絮凝作用,使得出水SS很低,一般不超过10mg/L;因周期性的反冲洗,生物膜得以有效更新,表现为生物膜较薄,活性很高。高活性的生物膜可吸附、截留一些难降解的物质。采用一级曝气池,出水可达到国家二级处理出水标准;若采用两级曝气池,出水可达生活杂用水标准;若采用全套曝气池工艺,则可除磷脱氮。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